空调加湿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包括一微孔雾化片,该微孔雾化片放置于一密封圈内,并与密封圈一道设置于空调接水盘正对空调出风口一侧所开的一出水口处;该微孔雾化片的背面朝向出水口,正面朝向空调出风口;该加湿装置还包括一过滤网,该过滤网设置于雾化片的内侧、可将出水口流出的水进行过滤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空调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过滤后进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水雾喷射到空调出风口,与空调所产生的风混合后一起由空调风轮吹送入室内,从而有效提高室内湿度。
【专利说明】Si.调加湿装直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空调工作过程中,在风轮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经过壳体上的进风格栅进入空调器内,然后经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空气温度的调节,再经过风轮从出风口排入到室内,完成空气循环过程;在热交换过程产生的冷凝水顺着蒸发器,由壳体上的导流沟槽进入接水盘,然后从排水口排出空调器外。
[0003]由于热交换过程空气中的水分被凝结排出,导致空调制冷时室内空气会变得干燥;另外冬季空气本身就非常干燥,空调加热过程会进一步烘干空气中的水分,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空气的干燥度,严重影响了人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空调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加湿装置,该装置利用微孔雾化技术对空调所排出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可有效提高室内的湿度。
[0005]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包括一雾化片,该雾化片放置于一密封圈内,并与所述密封圈一道设置于空调接水盘正对空调出风口一侧所开的一出水口处;该雾化片的背面朝向所述出水口,正面朝向所述空调出风口。
[0007]所述雾化片为一微孔雾化片。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种空调加湿装置还包括一过滤网,该过滤网设置于所述雾化片的内侧、可将所述出水口流出的水进行过滤的位置。
[0009]所述过滤网的滤料为过滤棉。
[0010]通过在空调接水盘上设置一过滤网和一微孔雾化片,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空调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进行过滤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水雾喷射到空调出风口,与空调所产生的风混合后一起由空调风轮吹送入室内,从而有效提高室内湿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剖视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4]图中标记依次为:1、空调接水盘,la、出水口,lb、水雾喷射口,2、过滤棉,3、微孔雾化片,4、密封圈,5、过滤棉放置槽,6、压盖,6a、水雾孔,7、空调蒸发器,8、空调风轮,9、空调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6]参照图1—3:
[0017]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包括一过滤棉2和一微孔雾化片3 ;
[0018]在空调接水盘I正对空调出风口一侧开设有一出水口 la,出水口 Ia的外侧设有一过滤棉放置槽5,过滤棉2放置于该槽内并完全封堵出水口 Ia ;
[0019]过滤棉放置槽5的底部设有开口,微孔雾化片3以背面朝向出水口 la、正面朝向空调出风口 9的方式放置在该开口的外侧,为保证未雾化的水不往外流出,微孔雾化片3的外围套接有一密封圈4,将过滤棉放置槽5底部开口周边密封住;
[0020]微孔雾化片3和密封圈4通过一压盖6固定于过滤棉放置槽5的外壁,该压盖6的底面开有一水雾孔6a。
[0021]水雾孔6a所正对的接水盘I底板上设有一通往空调出风口 9的水雾喷射口 lb。
[00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如图3所示,空调工作时,蒸发器7所产生的冷凝水流入接水盘1,开启空调的加湿功能,接水盘I中积蓄的冷凝水经出水口 Ia流入过滤棉安装槽5内,经过滤棉2过滤后到达微孔雾化片3背面,由微孔雾化片3进行雾化,水雾通过水雾孔6a、水雾喷射口 Ib喷射到空调出风口 9,与空调风轮8所产生的风混合后一道被吹入室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雾化片,该雾化片放置于一密封圈内,并与所述密封圈一道设置于空调接水盘正对空调出风口一侧所开的一出水口处;该雾化片的背面朝向所述出水口,正面朝向所述空调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片为一微孔雾化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过滤网,该过滤网设置于所述雾化片的内侧、可将所述出水口流出的水进行过滤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滤料为过滤棉。
【文档编号】F24F6/12GK203687271SQ201420020316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4日
【发明者】高振平, 刘超 申请人:高振平,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