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454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创造涉及蓄冷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其包括制冷主机、相变蓄冷池、蓄冷泵、板式换热器、电磁阀、供冷泵和空调末端,所述相变蓄冷池为长方体的相变蓄冷池,制冷主机、相变蓄冷池、蓄冷泵、板式换热器的热侧和电磁阀依次串联连接组成混合蓄冷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侧与供冷泵及空调末端连接组成闭式供冷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侧的出口还设置有旁通管路,旁通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侧的出口,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相变蓄冷池的入口,旁通管路设置有旁通阀,相变蓄冷池、蓄冷泵、板式换热器的热侧和旁通管路组成放冷回路。该相变蓄冷空调系统能有效缓解峰谷供电不平衡、并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专利说明】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创造涉及蓄冷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在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中空调能耗呈加速增长趋势,占建筑物总用电量的5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谷差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空调不仅耗电量大,而且其冷负荷高峰时间与城市用电尖峰时段先吻合,加剧了谷峰供电不平衡,使峰期供电不足的问题更加严峻。
[0003]目前工程应用较多的空调系统,其系统不采用换热器,而采用制冷主机和相变蓄冷池直接向用户供冷,具有系统简单,温度梯度损失小等优点,提高蓄冷系统的效率。然而,采用直接供冷时,系统须采用能受压的闭式相变蓄冷池,这类型的相变蓄冷池一般采用圆柱形结构,需要占用较多的场地空间,导致系统的空间利用率低,容易受场地限制,而且投入成本大。系统经过长时间使用,相变蓄冷池和系统管道内可能会滋生细菌,相变蓄冷池直接供末端时,会将细菌、锈迹带到末端,影响末端设备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缓解峰谷供电不平衡、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相变蓄冷空调系统。
[0005]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提供了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制冷主机、相变蓄冷池、蓄冷泵、板式换热器、电磁阀、供冷泵和空调末端,所述相变蓄冷池为长方体的相变蓄冷池,制冷主机、相变蓄冷池、蓄冷泵、板式换热器的热侧和电磁阀依次连接组成串联混合蓄冷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侧与供冷泵及空调末端连接组成闭式供冷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侧的出口还设置有旁通管路,旁通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侧的出口,另一端连接于相变蓄冷池的入口,旁通管路设置有旁通阀,相变蓄冷池、蓄冷泵、板式换热器的热侧和旁通管路组成放冷回路。
[0007]其中,所述蓄冷泵为变频蓄冷泵。
[0008]其中,所述供冷泵为变频供冷泵。
[0009]其中,所述相变蓄冷池内设置有由蓄冷板堆叠而成的相变蓄冷层,所示蓄冷板内填充有相变蓄冷材料。
[0010]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
[0011]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
[0012]本发明创造的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设置有串联混合蓄冷回路和放冷回路,晚间低谷电价时段启动串联混合蓄冷回路,制冷主机一边向相变蓄冷池蓄冷、一边向板式换热供冷,白天高峰时段启动放冷回路,制冷主机不工作,单独采用相变蓄冷池供冷,实现错峰用电,缓解峰谷供电不平衡,减轻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段的负担。系统的空调末端为闭式供冷回路,而相变蓄冷池则采用开式,相变蓄冷池不受压,相变蓄冷池为长方体的相变蓄冷池,便于布置,空间利用率高,降低投入成本,空调末端采用闭式,与制冷端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整个系统压力较小,相变蓄冷池不容易溢水,安全稳定,供冷时,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避免了直接供末端时管道内部滋生细菌或者管道内壁生锈直接供到末端,确保设备良好运作、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利用附图对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4]图1是本发明创造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1-制冷主机,
[0017]2-相变蓄冷池,
[0018]3-板式换热器,
[0019]4-空调末端,
[0020]5-蓄冷泵,
[0021]6-供冷泵,
[0022]7-旁通管路,
[0023]8-旁通阀,
[0024]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0026]本发明创造的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制冷主机1、相变蓄冷池
2、板式换热器3、空调末端4、蓄冷泵5、供冷泵6、旁通管路7、旁通阀8、电磁阀9。
[0027]其中,制冷主机1、相变蓄冷池2、蓄冷泵5、板式换热器3的热侧和电磁阀9依次连接组成串联混合蓄冷回路,可实现一边向相变蓄冷池2蓄冷的同时一边供冷。
[0028]另外,板式换热器的热侧的出口分两路,一路如上所述,经电磁阀9连接到制冷主机I组成串联混合蓄冷回路,另一路则连接到旁通管路7,经旁通管路7后连接到相变蓄冷池的入口,从而形成由相变蓄冷池2、蓄冷泵5、板式换热器3的热侧和旁通管路7依次连接组成的放冷回路。旁通管路7上设置有旁通阀8,用于关闭或开通所述放冷回路。
[0029]而板式换热器3的冷侧则与供冷泵6及空调末端4连接组成闭式供冷回路,以实现供冷。
[0030]优选地,蓄冷泵5采用变频蓄冷泵,根据相变蓄冷池2的回水温度的变化对制冷主机I进行无级能量调节控制,降低不必要的能耗,有效节能。同理,供冷泵6优选为变频供冷泵,以便适合不同冷冻水水温冷量输送的调配,由于刚开始供冷时水温较低,供冷泵6通过变频控制,可以实现小流量供冷,根据水温上升幅度,合理调整调节供冷泵6的运行频率以及流量,确定冷量输送平衡和稳定。
[0031]相变蓄冷池2采用开式结构,相变蓄冷池2不受压,相变蓄冷池2具体为长方体的相变蓄冷池2,长方体的相变蓄冷池2便于布置,空间利用率高,降低投入成本。在相变蓄冷池2内设置相变蓄冷层,所述相变蓄冷层由多块蓄冷板堆叠而成的,方便维护,相邻的蓄冷板之间设置有间隙,以让水或载冷剂能流过每一块蓄冷板,所述蓄冷板内填充有相变蓄冷材料,相变蓄冷材料采用8°C相变材料,降至8°即可凝结蓄冷。
[0032]板式换热器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结构稳固可靠。
[0033]夜间用电低谷运行时,系统开启串联混合蓄冷回路,关闭旁通阀8,开启电磁阀9,制冷主机I启动,开始一边向相变蓄冷池2蓄冷一边向板式换热器3供冷,板式换热器3开始换热向闭式供冷回路供冷。
[0034]白天用电高峰时,系统启动所述放冷回路,通过关闭电磁阀9,开启旁通阀8,相变蓄冷池2放冷,向闭式供冷回路供冷。
[0035]在闭式供冷回路中,板式换热器3的冷测通过供冷泵6向空调末端4循环供冷。
[0036]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制冷主机、相变蓄冷池、蓄冷泵、板式换热器、电磁阀、供冷泵和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冷池为长方体的相变蓄冷池,制冷主机、相变蓄冷池、蓄冷泵、板式换热器的热侧和电磁阀依次串联连接组成混合蓄冷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侧与供冷泵及空调末端连接组成闭式供冷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侧的出口还设置有旁通管路,旁通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侧的出口,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相变蓄冷池的入口,旁通管路设置有旁通阀,相变蓄冷池、蓄冷泵、板式换热器的热侧和旁通管路组成放冷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泵为变频蓄冷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泵为变频供冷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冷池内设置有由蓄冷板堆叠而成的相变蓄冷层,所示蓄冷板内填充有相变蓄冷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为全焊接板式换热器。
【文档编号】F24F5/00GK204006458SQ20142043192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日
【发明者】李国荣, 许加潭, 李宇鹏 申请人:深圳市英普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