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油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吸油烟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661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油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吸油烟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滤油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吸油烟机,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滤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框架具有冷凝液流入口和冷凝液流出口,在框架内部形成有供冷凝液流经的第一管路,滤油组件具有供冷凝液流经并与第一管路相连通的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共同构成凝液流入口与冷凝液流出口之间的连接通道。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滤油装置的吸油烟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冷凝装置产生的冷凝液从冷凝液流入口流入,并流经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后从冷凝液输出口流出,可以使滤油组件的温度降至0℃以下,油烟在通过滤油组件的时候在滤油组件的表面迅速冷凝成油滴,进而提升滤油效果,而采用该滤油装置的吸油烟机工作时,油烟排放量明显减少,吸油烟效果显著提升。
【专利说明】一种滤油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滤油装置及应用有该滤油装置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0002]吸油烟机是厨房中得以广泛使用的电器设备,用于排出炉灶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油烟。在排油烟过程中,油烟在吸油烟机的滤网处进行油气分离的过程,以避免含油气体直接排入大气造成污染,在该过程中,油气经过至少一层滤网,油滴凝聚于滤网上,并经导流后滴落在滤网下方的油杯中。然而,目前的吸油烟机滤网由于是固定不动的,在油烟上升过程中,一部分含油气体直接从滤网的网孔中穿过而无法与滤网发生接触,造成该部分油气中的油分子无法吸附于滤网表面,因此其过滤效果欠佳。另外,当油滴附着于滤网上时,由于油滴与滤网之间的粘性,直径较小的油滴难以沿着滤网滴落于油杯,时间一长就凝固于滤网上,难以清除。
[0003]为了改善滤油效果,目前一般的机械式滤网主要通过增加与油烟的接触面积,增大碰撞几率来分离、过滤油烟比如各种旋转式的滤网。如申请号为201110170306.8(申请公布号为CN 102331019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吸油烟机旋转式滤网》,该旋转式滤网包括一个圆锥形的网罩,网罩的上下两个端口中央各设一个与吸油烟机油杯和机柜相连的轴体相配合的轴承,轴承由轴承支架连接至网罩。虽然,该滤网可以在吸油烟机工作时缓慢旋转,从而使油气与滤网充分接触,以提高油气分离效果,并可以降低直径较小的油滴在滤网上的下落难度,从而提高滤网的清洁度,但是,该旋转滤网需要另外安装风扇,风扇产生的气流推动滤网的扇叶缓慢转动,整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另外,又如申请号为201410190899.8 (申请公布号为CN 104001388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旋转滤网和滤除空气中尘粒的方法》,当空气通过该旋转滤网的盘形风扇时,滤网的线丝捕捉空气中的尘粒,尘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四周甩出落入集尘装置,滤清的空气沿盘形风扇的轴向排出,过滤效率好且滤尘精度高,但是该旋转滤网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也不适用于吸油烟机。上述现有的旋转式滤网虽然增大了与油烟的碰撞几率,但随之也带来阻力迅速增大,风量降低的不利后果,并且,由于被吸入的油烟经过滤网时温度不会降低,因而油烟与滤网的碰撞后,不会冷凝成油滴并吸附在滤网上,使得油脂排放值往往难以满足吸油烟机能效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通过利用冷凝手段增加单位时间内滤油量的滤油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滤油效果好的吸油烟机。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滤油装置,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滤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具有冷凝液流入口和冷凝液流出口,在框架内部形成有供冷凝液流经的第一管路,所述的滤油组件具有供冷凝液流经并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共同构成所述凝液流入口与冷凝液流出口之间的连接通道。
[0007]优选地,所述的滤油组件为在框架上依次排列的滤油单元,每个滤油单元包括有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转轴和设于转轴上的滤油片,并且,所述转轴的内部呈中空状以构成所述的第二管路。这样,该滤油装置可以利用冷凝与旋转过滤双层滤油手段增加单位时间内滤油量,从而改善滤油效果。
[0008]滤油片可以有多种安装结构,优选地,在所述的转轴上安装有至少两片沿转轴周向分布的滤油片,每片滤油片的长度与所述转轴的长度相适配,在所述的滤油片上开有滤油孔。在一片滤油片上可以有多列滤油孔,且每列滤油孔沿着滤油片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每个滤油单元包括三片沿转轴周向间隔均匀分布的滤油片。
[0010]为了增大冷凝面积并提高流体的做功能力,所述的滤油片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弧形。相对于平板型的滤油片,这种弧形滤油片的滤油效率明显提高。
[0011]优选地,所述的框架为方形,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地设于框架的前框架杆和后框架杆上,对应地,所述的滤油单元自左向右依次排列。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冷凝液流入口和冷凝液流出口设于所述的前框架杆上。这样,冷凝液从冷凝液流入口流入后可以顺利地从冷凝液流出口流出。
[001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应用有上述滤油装置的吸油烟机,包括风机外罩、集烟罩和整流板,在风机外罩内安装有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风机外罩内安装有冷凝装置,所述的冷凝装置包括有冷凝器、冷凝泵、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冷凝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冷凝液流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泵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冷凝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冷凝管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冷凝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冷凝液流出口相连。
[0014]冷凝器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冷凝器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安装有散热片,且所述的散热片设于半导体制冷片靠近所述风机的一侧。工作时,风机气流流过散热片为半导体制冷片散热,以确保冷凝装置稳定运行。
[0015]为了使经整流后的气流顺利地带动过滤片进行旋转,所述的滤油装置设于所述集烟罩的中央,所述的整流板位于所述滤油装置的下方,且所述的整流板呈中间高、左右两侧低的斜面结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滤油装置通过在框架上形成供冷凝液流经的第一管路,在滤油组件上形成供冷凝液流经且与第一管路相连通的第二管路,滤油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冷凝装置产生的冷凝液从滤油装置的冷凝液流入口流入,并流经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后从滤油装置的冷凝液输出口流出,可以使滤油组件的温度降至0°c以下,这样,油烟在通过滤油组件的时候能在滤油组件的表面迅速冷凝成油滴,进而提升滤油效果,而采用该滤油装置的吸油烟机工作时,风机带走的油烟明显减少,从而大大提高吸油烟机的吸油烟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滤油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滤油装置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安装有图1所示滤油装置的吸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所示吸油烟机的剖视图;
[0022]图6为图4所示吸油烟机去掉风机外罩及风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以图1直线箭头A所示方向为右向。本实施例中的滤油装置包括方形的框架I和安装在框架上的滤油组件,框架I的前框架杆14上设有冷凝液流入口11和冷凝液流出口 12,框架I内部形成供冷凝液流经的第一管路13。滤油组件为在框架I上依次排列的多个滤油单元2,具体地,每个滤油单元2包括有转轴21和安装在转轴上的滤油片22,转轴21的内部呈中空状以形成与第一管路13相连通的第二管路23,转轴21的两端均分别转动地设置在框架I的前框架杆14和后框架杆15上,多个滤油单元2在框架I上自左向右依次排列。当滤油单元2安装到框架I上后,上述第一管路13和第二管路23共同构成冷凝液流入口 11与冷凝液流出口 12之间连接通道,即冷凝液进入冷凝液流入口11后,须流过框架I的第一管路13和转轴21的第二管路23后才能从冷凝液流出口 12流出,图3所示箭头方向即为冷凝液的流动方向。
[0025]本实施例中,一个滤油单元2包括一根转轴21和三片滤油片22。三片滤油片22沿着转轴21周向在转轴上间隔均匀分布,每片滤油片22的长度与转轴21的长度相适配,在滤油片22上开有滤油孔24,在一片滤油片22上可以有一列或多列滤油孔24,且每列滤油孔24沿着滤油片2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此外,滤油片22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弧形,相对于平板型的滤油片,采用上述截面为弧形的滤油片22可以增大冷凝面积并提高流体的做功能力,进而明显提高滤油效率。为了防止冷凝液泄漏,在转轴21与框架I连接的端面可以用密封垫压紧来实现密封。
[0026]如图4至图6所示,以图4直线箭头B所示方向为右向。本实施例中的吸油烟机包括有风机外罩3、集烟罩4和整流板5,风机(图中未示)安装在风机外罩3内,风机、风机外罩3和集烟罩4跟现有吸油烟机的常规结构相同,在此不展开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滤油装置安装在风机外罩3的底部并位于集烟罩4的中央,整流板5位于滤油装置的下方,且整流板5呈中间高、左右两侧低的斜面结构。在风机外罩3内安装有与滤油装置相配合使用的冷凝装置6,具体地,该冷凝装置6包括有冷凝器61、冷凝泵62、第一冷凝管63、第二冷凝管64,其中冷凝器61的输出端与第一冷凝管63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冷凝管63的输出端与的冷凝液流入口 11相连,冷凝器61的输入端与冷凝泵62的输出端相连,冷凝泵62的输入端与第二冷凝管64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冷凝管64的输入端与冷凝液流出口 12相连。
[0027]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器61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在该半导体制冷片上设有能与直流电源相连的导电杆66。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帕尔帖原理,即利用当两种不同的导体组成的电路且通有直流电时,在接头处除焦耳热以外还会释放出某种其它的热量,而另一个接头处则吸收热量。另外,由于半导体制冷片一面制冷后另外一面要产生热量,所以在该半导体制冷片靠近风机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片65,工作时,风机气流流过散热片65为半导体制冷片散热,以确保冷凝装置6稳定运行。
[0028]吸油烟机工作时,吸油烟机的风机启动后,控制电路给冷凝泵62通电并同时给冷凝器61即本实施例中的半导体制冷片通直流电,冷凝装置6开始循环制冷,冷凝液开始流经第一管路13和第二管路23,由于转轴21和滤油片22采用铝等吸热快的金属制造,因而滤油单元2的温度能快速下降,烟气在经过滤油片22的时候能得以急速冷却。经测试,锅内油烟到达滤油装置处时大概为50?60°C,而滤油单元2的温度可以达到0°C以下,油烟在通过滤油装置的时候能部分冷凝成油滴并吸附在滤油片22上,且油滴滴落到整流板5上并最终落入油杯7中。与此同时,风机产生抽吸气流,由于整流板5呈中间高、左右两侧低的斜面结构,因而大部分抽吸气流从整流板5的左右两侧流向滤油装置,少部分抽吸气流从整流板5的前后两侧流向滤油装置,抽吸气流的流动方向如图4和图5中的曲线箭头所示,并且由于滤油装置的滤油片22为前后向分布,因而从整流板5的左右两侧流向滤油装置的抽吸气流能轻松地推动滤油片22发生转动,使滤油单元2可以在360°角度范围内与油烟充分接触,从而增加了滤油空间上的有效面积,提升了机械式过滤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滤油装置,包括框架(I)和安装在框架上的滤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I)具有冷凝液流入口(11)和冷凝液流出口(12),在框架(I)内部形成有供冷凝液流经的第一管路(13),所述的滤油组件具有供冷凝液流经并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的第二管路(23),所述的第一管路(13)和第二管路(23)共同构成所述凝液流入口(11)与冷凝液流出口(12)之间的连接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油组件为在框架(I)上依次排列的滤油单元(2),每个滤油单元(2)包括有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I)上的转轴(21)和设于转轴上的滤油片(22),并且,所述转轴(21)的内部呈中空状以构成所述的第二管路(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轴(21)上安装有至少两片沿转轴周向分布的滤油片(22),每片滤油片(22)的长度与所述转轴(21)的长度相适配,在所述的滤油片(22)上开有滤油孔(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滤油单元(2)包括三片沿转轴(21)周向间隔均匀分布的滤油片(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油片(22)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I)为方形,所述转轴(21)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地设于框架(I)的前框架杆(14)和后框架杆(15)上,对应地,所述的滤油单元(2)自左向右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液流入口(11)和冷凝液流出口(12)设于所述的前框架杆(14)上。
8.一种应用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滤油装置的吸油烟机,包括风机外罩(3)、集烟罩⑷和整流板(5),在风机外罩(3)内安装有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风机外罩(3)内安装有冷凝装置(6),所述的冷凝装置(6)包括有冷凝器(61)、冷凝泵(62)、第一冷凝管(63)、第二冷凝管(64),所述冷凝器¢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凝管¢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冷凝管¢3)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冷凝液流入口(11)相连,所述冷凝器(61)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泵¢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冷凝泵¢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冷凝管¢4)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冷凝管¢4)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冷凝液流出口(12)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61)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安装有散热片(65),且所述的散热片设于半导体制冷片靠近所述风机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油装置设于所述集烟罩(4)的中央,所述的整流板(5)位于所述滤油装置的下方,且所述的整流板(5)呈中间高、左右两侧低的斜面结构。
【文档编号】F24C15/20GK204128022SQ201420512274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何立博, 茅忠群, 诸永定, 王军元 申请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