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烹饪中产生的油烟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果人长期在充满油烟的房间内工作,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WHO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因厨房空气污染导致死亡的430万人中,患中风的占到了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分别是22%和26%,而死于肺癌的约占6%。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一项关于疾病风险评估的研究项目中,已将厨房空气污染(烟雾)列为高血压、吸烟和酗酒之后最大的健康隐患。每年因持续吸入厨房用火所产生的烟雾而死亡的人数,比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的致死总数还要多。
[0003]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与西方人不同,所以厨房中从厨具的品种、样式到布置,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度,在食品加工中,煎、炒、烹、炸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中式厨房中的油烟很大,容易使厨房环境变得油腻而不好清洗,所以抽油烟机就成了改变厨房环境的一个必备的机器。它改变了厨房的环境,减少油烟对厨房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
[0004]现在的吸油烟机对于酒店和食堂这样的大型烹饪场所来说,使用非常不便,扇叶的清洗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此外仅仅将油烟排放也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同时也缺乏对于油烟的后处理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包括烟道、抽烟口、烟室和集油池,所述烟道贯穿墙壁,所述抽烟口安装在所述烟道入口端,烟室竖直设置,其顶部与烟道连通,所述集油池设置在所述烟室下方,其特征在于:烟室侧壁外设置有若干涡流管,所述涡流管的冷风出口贯穿烟室的侧壁指向烟室内部,所述冷风出口均向下倾斜插入烟室中,所述涡流管的热风出口伸向烟室外,涡流管的压缩空气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与气栗连接;烟室外还设置有加热夹套,加热夹套底部设置夹套腔进口,加热夹套顶部设置夹套腔出口。
[000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涡流管的热风出口通过热风管道与夹套腔进口连通。
[0008]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涡流管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小于90。。
[0009]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烟室下端还设置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
[0010]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烟室顶部与烟道连接部位设置有放大管,放大管呈喇叭状,其内径较小的一端与烟道连接,内径较大的一端与烟室连接,环形高压管道设置在放大管侧壁外,高压喷头穿过放大管的侧壁伸向烟室内部。
[0011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高压喷头的自上往下观察,呈向左或向右倾斜,所有高压喷头的倾斜方向相同。
[0012]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涡流管能够通过转换产生一部分高温气体和一部分低温气体,本方案利用其低温气体使油烟迅速降温形成微小油滴,在通过其高度气流使微小油滴相互碰撞形成大油滴,最终落入集油池;本方案取消了传统的风扇排烟结构,采用高速气流形成的负压来抽动烟气,避免了风扇的清洗难的问题;低温的气流能够快速使油烟凝集成油滴,避免油烟的排放,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多个涡流管的冷风出口均插入烟室,能够帮助在烟室内形成多股向下的气流,且气流之间相互交叉,使得油滴之间充分碰撞接触,使得油烟的捕集处理效果优良,很好的解决了油烟的排放问题,对环境污染小,加热夹套的设计使得烟室壁处于较高温度,不会有油滴长时间附着,达到免清洗的效果O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4]图2是放大管外部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6]如图所示,一种利用涡流管7冷冻处理油烟的装置,包括烟道2、抽烟口 1、烟室3和集油池5,所述烟道2贯穿墙壁9,所述抽烟口 I安装在所述烟道2入口端,烟室3竖直设置,其顶部与烟道2连通,所述集油池5设置在所述烟室3下方,其特征在于:烟室3侧壁外设置有若干涡流管7,所述涡流管7的冷风出口 72贯穿烟室3的侧壁指向烟室3内部,所述冷风出口 72均向下倾斜插入烟室3中,所述涡流管7的热风出口73伸向烟室3外,涡流管7的压缩空气入口 71通过压缩空气管61与气栗6连接;烟室3外还设置有加热夹套32,加热夹套32底部设置夹套腔进口 321,加热夹套顶部设置夹套腔出口 322。涡流管7能够通过转换产生一部分高温气体和一部分低温气体,本方案利用其低温气体使油烟迅速降温形成微小油滴,在通过其高度气流使微小油滴相互碰撞形成大油滴,最终落入集油池5。本方案取消了传统的风扇排烟结构,采用高速气流形成的负压来抽动烟气,避免了风扇的清洗难的问题;低温的气流能够快速使油烟凝集成油滴,避免油烟的排放,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多个涡流管7的冷风出口 72均插入烟室3,能够帮助在烟室3内形成多股向下的气流,且气流之间相互交叉,使得油滴之间充分碰撞接触,使得油烟的捕集处理效果优良,很好的解决了油烟的排放问题,对环境污染小。由于采用低温冷冻油烟的方案,油滴很容易冷凝成非常粘稠的膏状,沾在烟室3内壁,形成污垢,很难清理;通过设置加热夹套32,在加热夹套中通入热空气或其他热介质,加热烟室3内壁,使油污溶化后自然低落,大大减轻了清理工作的强度,同时烟室3内壁的清洁还能够降低风阻,减少气流流动时的动能损失,保证设备具有较大的油烟处理能力。
[0017]涡流管7的热风出口73通过热风管道10与夹套腔进口 231连通。由于涡流管能够同时产生热空气和冷空气,冷空气用于冷冻处理油烟,将产生的热空气通入加热夹套32中,起到加热作用,节约能源,环保高效。
[0018]涡流管7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小于90°。该角度的限定,使得冷冻气流的喷射方向保持向下,并保证将油烟吹向烟室3中心,避免油烟在烟室3内壁沾附,减少清洗工作。
[0019]在烟室3下端还设置有通气管道4,通气管道4的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41。通气管道4的设置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延长烟室3的长度,使烟气与雾化水流有更长的接触时间,使得油烟捕集更为充分,另一方面,通过设计通气孔41增强通过性,减小动能损失,增强抽烟口 I的吸力。
[0020]烟室3顶部与烟道2连接部位设置有放大管31,放大管31呈喇叭状,其内径较小的一端与烟道2连接,内径较大的一端与烟室3连接,环形高压管道6设置在放大管31侧壁外,高压喷头61穿过放大管31的侧壁伸向烟室3内部。放大管31能够保证在有限空间多设置高压喷头61,从而在烟道2中产生更大的吸力,增加处理能力。
[0021]涡流管7的自上往下观察,呈向左或向右倾斜,所有涡流管7的倾斜方向相同。这样的设计能够产生螺旋向下的冷冻气流,保证油烟不沾壁的同时,还使得油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径向运动,由于油烟颗粒之间的重量的差异,其径向运动的快慢不一,在此过程中再次发生碰撞,时油烟聚集成油滴,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002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包括烟道、抽烟口、烟室和集油池,所述烟道贯穿墙壁,所述抽烟口安装在所述烟道入口端,烟室竖直设置,其顶部与烟道连通,所述集油池设置在所述烟室下方,其特征在于:烟室侧壁外设置有若干涡流管,所述涡流管的冷风出口贯穿烟室的侧壁指向烟室内部,所述冷风出口均向下倾斜插入烟室中,所述涡流管的热风出口伸向烟室外,涡流管的压缩空气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与气栗连接;所述烟室外还设置有加热夹套,所述加热夹套底部设置夹套腔进口,加热夹套顶部设置夹套腔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的热风出口通过热风管道与夹套腔进口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小于90°。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烟室下端还设置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通气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室顶部与烟道连接部位设置有放大管,所述放大管呈喇叭状,其内径较小的一端与烟道连接,内径较大的一端与烟室连接,所述涡流管设置在放大管侧壁外,所述涡流管的冷风出口穿过放大管的侧壁伸向烟室内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自上往下观察,呈向左或向右倾斜,所有涡流管的倾斜方向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清洗的涡流管油烟处理设备,包括烟道、抽烟口、烟室和集油池,烟室侧壁外设置有若干涡流管,所述涡流管的冷风出口贯穿烟室的侧壁指向烟室内部,所述冷风出口均向下倾斜插入烟室中,所述涡流管的热风出口伸向烟室外,涡流管的压缩空气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与气泵连接;烟室外还设置有加热夹套,所述加热夹套底部设置夹套腔进口,加热夹套顶部设置夹套腔出口。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涡流管能够通过转换产生低温气体,利用其低温气体使油烟迅速降温形成微小油滴,在通过其高度气流使微小油滴相互碰撞形成大油滴,最终落入集油池;避免油烟的排放,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处理效果优良,很好的解决了油烟的排放问题,对环境污染小。
【IPC分类】F24C15/20
【公开号】CN205383662
【申请号】CN201521045021
【发明人】何磊
【申请人】何磊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