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25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加热装置,属于加热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废弃油等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如何有效的将这部分热量回收并利用起来一直是人们致力解决的问题。直接将产生的烟气排放的空气中取热,烟气中的粉尘和污染物等将会对排放的空间产生污染且不利于人体健康,现有的技术中,人们通常利用烟气的管道与空气会水接触,从而将烟气中的热量传递到空气或水中,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烟气热量利用的装置,普遍存在装置体积大、热量利用率低且烟气和热量分离不完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收集烟气中热量且烟气分离处理效果好的烟气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烟气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燃烧室和热交换室,所述燃烧室前侧壁设置有燃烧入口,燃烧室与热交换室相邻的后侧壁上设置有陶瓷靶材,燃烧室内设置有一与燃烧室同轴且间隙设置的空气护罩,空气护罩与燃烧室外侧壁间形成环形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与热交换室连通,空气通道近燃烧入口端设置有热气出口;所述热交换室内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上集管、下集管和多个垂直设置且连通上集管和下集管的烟道管,多个烟道管间隔设置;所述上集管与燃烧室连通,所述下集管与设置在壳体上的烟气排放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室一侧设置有与热交换室外部连通的通风口,通风口处设置有通风扇;

所述下集管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顶板和底板以及围合在顶板和底板外周的非导电材料制成的侧板,所述顶板与电源负极连接,底板与电源正极连接,顶板和底板间形成高压电场;底板中部设置有灰尘出口,底板从边缘处向灰尘出口处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底板上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灰尘出口下方与一集尘箱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上对应热气出口处设置有百叶窗。

其中,所述壳体上位于上集管顶部设置有铰接盖。

其中,所述燃烧室为圆柱形,所述空气护罩为与燃烧室同轴的圆形结构,空气护罩与燃烧室外侧壁间形成圆环形的空气通道。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烟气加热装置产生的烟气向指定的出口排出,烟气中携带的热量由空气通道限定的流通通道向热气出口排出,有效利用了烟气的能量且将烟气分离出去;

2、本发明的烟气加热装置的热交换器垂直设置有多个烟道管,一方面,从通风扇带入的空气可从烟道管之间吸收热量,提高热量的吸收率;另一方面,垂直设置的烟道管使得从上集管进入的烟气转向90度后再进入下集管,从而有利于烟气中的灰尘和碎屑等在下集管中分离排出;

3、本发明的烟气加热装置设置的空气通道环绕着燃烧室,使流入的空气更加充分的与燃烧室外壁接触,从而吸收燃烧室内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正面视图的透视图,其中通风扇未示出;

图4为本发明的下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壳体、10-铰接盖、2-燃烧室、20-燃烧入口、201-陶瓷靶材、21-空气护罩、22-空气通道、23-热气出口、231-百叶窗、3-热交换室、31-上集管、32-下集管、320-电源、321-灰尘出口、322-振动电机、323-集尘箱、33-烟道管、34-烟气排放口、35-通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烟气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燃烧室2和热交换室3,所述燃烧室2前侧壁设置有燃烧入口20,燃烧室2与热交换室3相邻的后侧壁上设置有陶瓷靶材201,燃烧室2内设置有一与燃烧室2同轴且间隙设置的空气护罩21,空气护罩21与燃烧室2外侧壁间形成环形的空气通道22,空气通道22与热交换室3连通,空气通道22近燃烧入口20端设置有热气出口23;所述热交换室3内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上集管31、下集管32和多个垂直设置且连通上集管31和下集管32的烟道管33,多个烟道管33间隔设置;所述上集管31与燃烧室连通,所述下集管32与设置在壳体上的烟气排放口34连通;所述热交换室3一侧设置有与热交换室3外部连通的通风口,通风口处设置有通风扇35。

参见图4,所述下集管32包括导电材料制成的顶板和底板以及围合在顶板和底板外周的非导电材料制成的侧板,所述顶板与电源320负极连接,底板与电源320正极连接,顶板和底板间形成高压电场;底板中部设置有灰尘出口321,底板从边缘处向灰尘出口321处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底板上设置有振动电机322,所述灰尘出口321下方与一集尘箱323可拆卸连接。

参见图2和图3,所述壳体1上对应热气出口23处设置有百叶窗231。

参见图2和图3,所述壳体1上位于上集管31顶部设置有铰接盖10。

参见图2和图3,所述燃烧室2为圆柱形,所述空气护罩21为与燃烧室2同轴的圆形结构,空气护罩21与燃烧室2外侧壁间形成圆环形的空气通道2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燃烧物从燃烧入口20进入并在燃烧室2内燃烧产生烟气,燃烧室2后侧壁上设置的陶瓷靶材使得燃烧空气向后侧壁方向移动,带有热量的烟气进入上集管31内,然后再向下行进分别从多个烟道管33进入到下集管32内,继而烟气从烟气排放口34向外排出,烟气排放口34可与烟囱等连接排放。

下集管32的顶板和底板间形成高压电场,进入下集管32内的烟气中的灰尘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由于高压电场将空间内的空气电离,负电子与灰尘结合向正极移动,即向底板移动形成沉淀颗粒,并落在底板上,底板上设置的振动电机322振动,将底板上的灰尘振动并沿着倾斜面向灰尘出口321移动,并落入集尘箱323内。

同时,通风扇35将外界的空气吹入壳体1内的热交换室3内,空气吸收上集管31、下集管32和烟道管33外侧壁的热量,多个间隔设置的烟道管33使热量更容易被外界空气吸收,空气继而向空气通道22流动,进一步吸收燃烧室2内的热量,并且在燃烧室2前侧加热,最终从热气出口23向外界排出。

壳体1上设置的百叶窗231可以调整热气的排出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燃烧室和热交换室,所述燃烧室前侧壁设置有燃烧入口,燃烧室与热交换室相邻的后侧壁上设置有陶瓷靶材,燃烧室内设置有一与燃烧室同轴且间隙设置的空气护罩,空气护罩与燃烧室外侧壁间形成环形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与热交换室连通,空气通道近燃烧入口端设置有热气出口;所述热交换室内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上集管、下集管和多个垂直设置且连通上集管和下集管的烟道管,多个烟道管间隔设置;所述上集管与燃烧室连通,所述下集管与设置在壳体上的烟气排放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室一侧设置有与热交换室外部连通的通风口,通风口处设置有通风扇。

技术研发人员:熊周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熊周飞
技术研发日:2017.06.09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