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豆类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541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螺旋式豆类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新收获的种子,水分高达25%-45%,呼吸强度大,放热量大,水分多,种子易发热霉变,或因缺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因此,必须及时将种子干燥,水分降到安全包装和安全储藏的水平,以保证种子储藏的稳定性。

现有的种子干燥技术中,普遍采用通风干燥和自然敢做的方法,简便易行、节约能源、经济安全;缺点是易受天气、场地条件的限制,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式豆类烘干设备,以解决现有的豆类烘干方法劳动强度大、烘干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螺旋式豆类烘干设备,其中,包括烘干腔、加热装置、风机、设置在所述烘干腔顶部的进料口及设置在所述烘干腔底部的出料口,在所述烘干腔内设置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在所述螺旋叶片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烘干腔底部,在所述烘干腔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在所述烘干腔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加热装置。

优选的,在所述烘干腔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在所述烘干腔下部设置有漏斗形出料仓。

优选的,在所述烘干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

优选的,在所述烘干腔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豆类平均外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豆类可在烘干腔内沿螺旋叶片滑落,并在滑落过程中被干燥;本发明设置了热风装置,对豆类进行烘干;本发明在螺旋叶片上设置了通孔,增强了烘干腔内热风的流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腔,2—加热装置,3—转轴,4—螺旋叶片,5—通孔,6—进风口,7—出风口,8—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式豆类烘干设备,包括烘干腔1、加热装置2及风机。在烘干腔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在烘干腔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在烘干腔1内设置有转轴3,在转轴3上设置有螺旋叶片4,在螺旋叶片4上设置有贯穿叶片本体的通孔。豆类从烘干腔1的顶部放入,经螺旋叶片输送至烘干腔底部输出,豆类在下落过程中被烘干腔内的热风烘干。

本发明在烘干腔1的底部设置有风机,在烘干腔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6,在烘干腔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7,在进风口6处设置有加热装置2,在风机的抽气作用下,热风从进风口6进入,从底部的出风口7排出,在风流动过程中,带走豆类的湿气,达到烘干的效果。进一步的,本发明在烘干腔的底部的腔体侧壁上同样设置了出风口7,利于热风排出。

在烘干腔1的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与加热装置2电连接,以便实时监控并调整烘干腔内的温度,防止烘干腔内温度过高或不足。

本发明在螺旋叶片4上设置有贯穿叶片本体的通孔5,通孔5的孔径小于豆类的平均外径,大部分豆类不会从通孔中漏下。通孔的设置是为了提高烘干腔内热风的通风量,可加速豆类的烘干。

在烘干腔1的下部设置有漏斗形储料仓,方便物料下落。在烘干腔1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节约能源。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式豆类烘干设备,其中,包括烘干腔、加热装置、风机、设置在所述烘干腔顶部的进料口及设置在所述烘干腔底部的出料口,在所述烘干腔内设置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在所述螺旋叶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烘干腔底部,在所述烘干腔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在所述烘干腔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加热装置。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豆类可在烘干腔内沿螺旋叶片滑落,并在滑落过程中被干燥;本发明设置了热风装置,对豆类进行烘干;本发明在螺旋叶片上设置了通孔,增强了烘干腔内热风的流动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子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助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1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