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装置及回收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4562发布日期:2018-09-07 23:1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及回收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等主要问题。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能源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

窑炉作为工业产品生产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以煅烧物料或烧成制品的设备,其能耗可占整个生产线能耗的85%以上。煅烧过程中,窑炉内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这些高温烟气通常会被直接排入大气中,而造成严重的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窑炉烟气的热量浪费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回收利用烟气余热的回收装置、摊料装置及回收烘干系统。

一种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利用窑炉排出的烟气,包括:

导热板,用于承载物料;以及

主体部,与所述导热板连接形成容置腔,所述主体部上还开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及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烟气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容置腔中,并从所述出气口排出;

其中,所述导热板用于吸收所述烟气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物料。

上述的回收装置,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主体部,再从出气口排出,烟气流经主体部时,导热板会吸收烟气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放置在导热板上的物料,以烘干物料。因此,回收装置充分利用了窑炉烟气的余热,减少了热能资源的浪费,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而且,回收装置通过导热板将烟气与物料隔开,避免了烟气与物料的直接接触,从而能防止烟气污染物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用于改变所述烟气在所述容置腔中的流动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在所述导热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设有多个,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挡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在所述导热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一致;

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中的阻风板,所述阻风板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并与所述第一挡板间成一夹角设置,所述阻风板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进气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开孔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的开孔面积;

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出气部,所述出气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出气部开设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且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三侧面上的开孔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四侧面上的开孔面积。

一种回收烘干系统,包括撒料机构及上述的任一种回收装置,所述撒料机构能相对于所述导热板移动,并用于将所述物料撒在所述导热板上。

上述的回收烘干系统,撒料机构能自动将物料撒在导热板上,与人工撒料相比,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撒料效率。并且,与回收装置配合使用,不仅实现了对窑炉烟气的回收利用,减少了热源污染,节约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提高了物料烘干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烘干系统还包括翻料机构,所述翻料机构能相对于所述导热板移动,并用于对所述撒料机构撒出的物料进行翻料作业,使所述物料均匀摊平在所述导热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回收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回收烘干系统中翻料机的翻料头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回收烘干系统中的回收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通”或“连接”,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一实施方式的回收烘干系统10包括摊料装置100和回收装置200。回收装置200包括导热板210,摊料装置100设置在导热板210上,用于将物料铺设在导热板210上。回收装置200用于回收窑炉烟气余热,导热板210用于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物料,以烘干物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摊料装置100包括料仓110、传送带120、导轨130、撒料机构140和翻料机构150。料仓110位于传送带120上方,且用于存储物料。料仓110包括储料部112和下料部114,物料被存储在储料部112内,并通过下料部114被下料至传送带120上。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用具备下料功能的储料罐、储料塔等等来替换料仓1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料仓110也可以省略,此时可以直接由工作人员将物料放置在传送带120上。

传送带120用于接受从料仓110中下料的物料,并将物料运输给撒料机构14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用输送机或输送管等来代替传送带120实现运输物料的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送带120也可以省略,此时若料仓110未被省略,则料仓110直接下料给撒料机构140;若料仓110也被省略,则可以由工作人员向撒料机构140内装填物料。

导轨130铺设在导热板210上,导轨130的起始端靠近传送带120的输出端,且导轨130的起始端至终止端的方向与传送带120的传输方向一致。导轨130的数量为2条,两条导轨130等长且互相平行。撒料机构140和翻料机构150上均装有两对可转动的小轮,小轮能在导轨130上滚动,从而撒料机构140和翻料机构150能够沿着既定的路径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轨130也可以省略,此时撒料机构140和翻料机构150可以由预设的程序或工作人员遥控控制各自的移动路径。

撒料机构140接收完一定量的物料后,能沿着导轨130移动,并在移动的同时,将物料撒在导热板210上。

翻料机构150用于将撒料机构140撒出的物料进行翻料作业,翻转物料,并使物料均匀地摊平分布在导热板210上,而使物料受热均匀,提高烘干速度。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同时结合图1及图2,翻料机构150包括翻料头154和电机152。翻料头154包括翻动板154a和连接杆154b,翻动板154a包括一个主体板1541和两个分别设置在主体板1541两端的侧挡板1543,且两个侧挡板1543与主体板1541间形成大小相等的钝角。连接杆154b的一端与电机152电连接,另一端与主体板1541相连。

在翻料作业时,电机152驱动翻料机构150上的小轮转动,使翻料机150得以沿着导轨130来回往复运动。此时,翻料机构150上的翻动板154a也随之来回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反复刮起和推平导热板210上的物料,从而完成翻料作业,保证物料在导热板210上均匀平摊受热。翻动板154a的侧挡板1543由于与主体板1541形成钝角,可以防止在翻料过程中物料从主体板1541两侧滑出而脱离翻料头154的控制范围,达到更好的翻料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料仓110下料时,撒料机构140位于导轨130的起始端,以接收传送带120运输的物料。当接收的物料达到一定的量时,料仓110停止下料,撒料机构140向导轨130终止端移动并进行撒料作业,物料被撒在导热板210上。撒料完成后,撒料机构140回到导轨130的起始端。接着,翻料机构150从导轨130的终止端向导轨130的起始端移动并进行翻料作业,翻料完成后,翻料机构150再次回到终止端。从下料到翻料完成,每个工序均由各机构自动完成,期间无需人工参与,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摊料效率。物料经过均匀摊开、翻转过后,更有利于均匀受热,从而烘干物料的效率也得到提升。

请参考图1及图3,回收装置200还包括主体部220、进气部230和出气部240。主体部220与导热板210连接形成容置腔222,进气部230和出气部240均连接于主体部220上。进气部230用于对接窑炉,以使窑炉内产生的烟气能从进气部230进入容置腔222中,并从出气部240排出。烟气流经主体部220时,导热板210会吸收烟气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放置在导热板210上的物料,以烘干物料。因此,回收装置200充分利用了窑炉烟气的余热,减少了热能资源的浪费,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具体地,导热板210由导热系数较大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板210为具有较高传热系数的钢板,导热板210平行于水平面,其远离容置腔222的一侧用于承载物料,导热板210将烟气与物料隔开,避免了烟气与物料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烟气污染物料。

主体部220使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以减少烟气通过主体部220辐射到外界的热量损失。主体部220上开设有进气口224及出气口226,进气口224及出气口226均与容置腔222连通,进气部230对应于进气口224设置,出气部240对应于出气口226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收装置200还包括位于容置腔222中的挡板,挡板与主体部220连接,挡板用于改变烟气在容置腔222内的流动路径。

主体部220包括第一侧壁221及第二侧壁223,第一侧壁221与第二侧壁223相对设置在导热板210的两侧。挡板包括第一挡板250和第二挡板260,第一挡板2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52及第二端254,第一端252与第一侧壁221相连,第二端254与第二侧壁223间隔设置。第二挡板26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262及第四端264,第三端262与第二侧壁223连接,第四端264与第一侧壁221间隔设置。烟气通过进气部230进入容置腔222中后,会依次通过第二端254与第二侧壁223间的间隙、第一挡板250与第二挡板260之间的间隙、第四端264与第一侧壁221间的间隙,最后从出气部240排出。

挡板的设置增加了烟气在容置腔222内流动的路程,延长了烟气在容置腔222内的流动时间,烟气可以与导热板210充分接触并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板210,从而增强了热交换的效果。此外,烟气在容置腔222中的流动时间得以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烟气中的尘粒沉降,减少排出的烟气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烟气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250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挡板260的第四端264与第二侧壁223之间,以使第一挡板250和第二挡板260对烟气起到折流换向的作用,进一步延长烟气在容置腔222内的流动时间。进一步,第一挡板250设有多个,间隔排列在第一侧壁221上,且相邻两个第一挡板25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挡板26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一挡板250,而省略第二挡板260。第一挡板250将容置腔222划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第一腔体与进气口224连通,第二腔体与出气口226连通。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省略第二挡板260的基础上,第一挡板250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一挡板250间隔排列,且每个第一挡板2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3连接,此时,在每个挡板上开孔,以连通各第一挡板250间的腔体。

进一步地,主体部220还包括位于容置腔222内的阻风板270,阻风板270的一端与挡板连接,并与挡板间成一夹角。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250及第二挡板260上分别设置有阻风板270。第一挡板250上的阻风板270与第一挡板250成一定的夹角设置,且阻风板270与第一挡板250连接的一端位于第一端252和第二端254之间。第二挡板260上的阻风板270与第二挡板260成一定的夹角设置,且阻风板270与第二挡板260连接的一端位于第三端262和第四端264之间。阻风板270能够扰乱容置腔222内流动的烟气,强化烟气内部的对流换热,使烟气的热量得以充分传递至导热板210,从而使得烟气的余热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阻风板270可以省略,或可以只设置在一部分挡板上。

进气部2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其中第二侧面与主体部220连接。进气部230开设有与进气口224连通的第一通孔232,第一通孔232贯穿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232在第二侧面上的开孔面积大于第一通孔232在第一侧面上的开孔面积,从而使得烟气进入容置腔222时的速度小于烟气进入进气部230时的速度,以延长烟气在容置腔222中的流动时间,使烟气余热得以充分传递给导热板210。在其它实施例中,进气部230可以设计为其它结构,例如轴向方向上各处横截面面积都相等的管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进气部230也可以省略。

出气部2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第四侧面与主体部220连接,出气部240开设有与出气口226连通的第二通孔242,第二通孔242贯穿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242在第三侧面上的开孔面积小于第二通孔242在第四侧面上的开孔面积,从而使得烟气从出气部240排出的速度大于烟气进入出气部240的速度,从而加快了热量被回收后的低温烟气从容置腔222内的排出速度,使得容置腔222内能有更多的空间接收高温烟气的进入。在其它实施例中,出气部240可以设计为其它结构,例如轴向方向上各处横截面面积都相等的管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出气部240也可以省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