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风型排风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711发布日期:2019-02-01 19:3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补风型排风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废气排放及节能领域,具体涉及补风型排风柜。



背景技术:

实验室中通常设有排风柜用于实验室的废气排放(局部排风),排风柜可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有异味、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腐蚀性气体以及湿气等排出实验室,起到强制通风换气的作用。在温度、湿度及洁净度等方面有要求的实验室是必须配备补风设备的。

目前基本上都是以空调系统供风的方式来补风,这种补风方式在有排风柜的房间,大多是以增加专用的大功率空调来实现,每台排风柜年消耗的空调费用是巨大的。传统的排风柜大多数没有设计补风系统,有少数品牌排风柜设计有补风系统,其补风系统设计在操作空间内的通风口,这种补风方式决定了补风量并不能满足大量排风的需求,且容易在操作空间内造成气体紊流,有害气体逸出,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实验环境难以控制。还有的补风系统设计在室内顶部,这样新风吹入方向为操作人员头面部,长期易造成不适感,同时新风与室内空气大量混合后,被排风柜吸入排出室外,造成空调系统运行成本高、室内其它区域温度和湿度难以控制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补风型排风柜,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补风型排风柜,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操作空间,操作空间内底部设置操作台,操作空间内顶部集风罩,其特殊之处在于:外壳体外背部设置补风功能柱,外壳体外侧壁设置侧风箱,补风功能柱顶部设置新风入口,补风功能柱底部与侧风箱连通,侧风箱上设置多个新风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侧风箱设置在外壳体外侧壁底部两侧,所述新风出口开设在侧风箱正面和内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空间内壁设置隔风板,隔风板与操作空间内壁形成风道,风道与所述集风罩连通,风道两端设置排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隔风板上设置排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隔风板外壁设置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空间内顶部设置照明灯。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下方,侧风箱之间设置储存柜。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空间正面,外壳体上设置移动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侧壁设置控制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中,相对于现有技术,重新设计了补风系统,新风出口开设在侧风箱正面和内侧面,一方面避免了补风系统设计在操作空间内的通风口,补风量不能满足大量排风的需求,且容易在操作空间内造成气体紊流,有害气体逸出,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实验环境难以控制的缺陷,另一方面,避免了补风系统设计在室内顶部,直吹操作人员头面部,长期易造成不适感,同时新风与室内空气大量混合后,被排风柜吸入排出室外,造成空调系统运行成本高、室内其它区域温度和湿度难以控制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原理图。

图中,1-外壳体、2-操作空间、3-操作台、4-集风罩、5-补风功能柱、6-侧风箱、7-新风入口、8-新风出口、9-隔风板、10-风道、11-排风口、12-导流板、13-照明灯、14-储存柜、15-移动门、16-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补风型排风柜,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内部设置操作空间2,操作空间2内底部设置操作台3,操作空间2内顶部集风罩4,外壳体1外背部设置补风功能柱5,外壳体1外侧壁设置侧风箱6,补风功能柱5顶部设置新风入口7,补风功能柱5底部与侧风箱6连通,侧风箱6上设置多个新风出口8。

优选的,侧风箱6设置在外壳体1外侧壁底部两侧,新风出口8开设在侧风箱6正面和内侧面。

优选的,操作空间2内壁设置隔风板9,隔风板9与操作空间2内壁形成风道10,风道10与集风罩4连通,风道10两端设置排风口11。

优选的,隔风板9上设置排风口11。

优选的,隔风板9外壁设置导流板12。

优选的,操作空间2内顶部设置照明灯13。

优选的,操作台3下方,侧风箱6之间设置储存柜14。

优选的,操作空间2正面,外壳体1上设置移动门15。

优选的,外壳体1侧壁设置控制面板16。

本技术方案的补风原理如下:新风由新风入口进入补风功能柱,然后通过左右两个侧风箱的新风出口排入室内,进入操作空间内的新风与有害气体混合后进入风道,由集风罩排出室外,整个补风过程相对于现有技术,重新设计了补风系统,新风出口开设在侧风箱正面和内侧面,一方面避免了补风系统设计在操作空间内的通风口,补风量不能满足大量排风的需求,且容易在操作空间内造成气体紊流,有害气体逸出,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实验环境难以控制的缺陷,本方案的补风量最高可达到3000立方米每小时,新风与有害气体在操作空间内充分混合,这样,进风口处无其它气流影响,大大降低了有害气体逸出风险。另一方面,避免了补风系统设计在室内顶部,直吹操作人员头面部,长期易造成不适感,和新风与室内空气大量混合后,被排风柜吸入排出室外,造成舒适性空调或恒温恒湿空调运行成本高、室内其它区域温度和湿度难以控制的缺陷。本技术方案的新风出口设计在操作台下部左右两侧,送风和缓,操作员处于新风的全包围环境,极大的提高了操作员长期使用的舒适性,且新风被充分利用,补风效率可达90%-95%,不仅大大降低了舒适性空调或恒温恒湿空调的运行成本,还能最大化保证其它区域温度和湿度不受排风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补风型排风柜。外壳体外背部设置补风功能柱,外壳体外侧壁设置侧风箱,补风功能柱顶部设置新风入口,补风功能柱底部与侧风箱连通,侧风箱上设置多个新风出口。本技术方案中,相对于现有技术,重新设计了补风系统,新风出口开设在侧风箱正面和内侧面,一方面避免了补风系统设计在操作空间内的通风口,补风量不能满足大量排风的需求,且容易在操作空间内造成气体紊流,有害气体逸出,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实验环境难以控制的缺陷,另一方面,避免了补风系统设计在室内顶部,直吹操作人员头面部,长期易造成不适感,同时新风与室内空气大量混合后,被排风柜吸入排出室外,造成空调系统运行成本高、室内其它区域温度和湿度难以控制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贾春行;刘高;刘志伟;吴宇;李铭;刘啸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红枫国领环保设备制造成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30
技术公布日:2019.0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