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储热型热电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0344发布日期:2019-10-29 03:4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储热型热电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转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储热型热电转换装置,属于能源利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性,太阳能作为一种环保型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太阳能受季节、地理纬度以及昼夜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间歇性的问题,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对能量的存储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储热型热电转换装置,实现太阳辐射热能存储的同时,还可将存储的热能输出为电能。

技术方案:一种低温储热型热电转换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相变储热器、外水管、热电发生器;所述相变储热器包括储热盒,及设置在所述储热盒内的传热工质盘管、内水管、相变储热介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盖设在所述相变储热器上,并连接所述传热工质盘管;所述外水管连通所述内水管形成循环,且所述外水管上设置有连接外部水源的冷水入口;所述热电发生器连接在所述外水管上,且邻近所述储热盒。

本发明的原理是:本发明的热电转换装置包括储热过程和热电转换过程,其中储热过程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将接收到的光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传热工质盘管将热能传递到相变储热器中,提升其内部温度,通过相变储热介质进行显热储热,待升温至足够温度时,相变储热介质发生潜热相变,从而完成储热过程。而进行热电转换过程时:冷水源由冷水入口进入后,依次经外水管-内水管-外水管形成水循环,当水源流经内水管时,受相变储热介质影响,变为热水,热水流经外水管,热量被热电发生器吸收,转化为电力使用,而经过该换热过程后,水管内的水温度下降,再回流至内水管形成循环利用,蒸发的水份可通过水源入口补充,从而完成整个热电转换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工质盘管竖向设置,所述内水管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储热盒的中部位置,以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相变储热介质采用石蜡,石蜡的熔点为50-57℃,且多次吸放热后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变化很小,因此冷水经盘管受热后会上升至较低的温度,蓄热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热电发生器为半导体发电器,所述半导体发电器包括基体、引出线、导流片、多个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多个所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交错固定在所述基体上,且相邻的所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所述导流片串联,所述基体上开设有散热孔,串联的所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产生的电能通过所述引出线输出,多个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顶端嵌于所述外水管内、底端远离所述外水管。本结构中,多个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顶端嵌于所述外水管内,形成热端面,基体远离外水管,并通过散热孔散热,形成冷端面,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由于热扩散效应从高温处向低温处扩散,使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分别产生电动势,最终电能通过引出线输出,可供存储或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基体采用陶瓷基体,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低温储能材料对太阳辐射能进行存储,再通过半导体发电器将存储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过程无污染且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稳定的低温储热,可对太阳能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全天候发电。此外,蓄热过程中,水温相对较低,因此管道体积小,管理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石蜡相变蓄能过程的模拟-实验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低温储热型热电转换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相变储热器2、外水管3、热电发生器4。

相变储热器2包括储热盒21,及设置在储热盒21内的传热工质盘管22、内水管23、相变储热介质24。太阳能集热器1盖设在相变储热器2上,并连接传热工质盘管22。外水管3连通内水管23形成循环,且外水管3上设置有连接外部水源的冷水入口31。热电发生器4连接在外水管3上,且邻近储热盒21。热电发生器4具体采用半导体发电器,半导体发电器包括基体41、引出线42、导流片43、多个p型半导体44和n型半导体45,多个p型半导体44和n型半导体45交错固定在基体41上,且相邻的p型半导体44和n型半导体45通过导流片43串联,基体41上开设有散热孔41a,串联的p型半导体44和n型半导体45产生的电能通过引出线42输出,多个p型半导体44和n型半导体45的顶端嵌于外水管3内、底端远离外水管3,基体41采用陶瓷基体。

本实施例中,为提升换热效率,传热工质盘管22竖向设置,内水管23水平设置,且位于储热盒21的中部位置,且传热工质盘管22和内水管23均以s型结构设置,提升换热面积。

本实施例中,对相变储热介质进行了优选,具体的,相变储热介质24优选采用石蜡。如附图2所示,石蜡在不到50分钟内达到熔点,且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温度上升不超过5℃,说明其蓄热性能好以及蓄热稳定。

本实施例的低温储热型热电转换装置使用时,包括储热过程和热电转换过程,其中储热过程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将接收到的光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传热工质盘管将热能传递到相变储热器中,提升其内部温度,通过相变储热介质进行显热储热,待升温至足够温度时,相变储热介质发生潜热相变,从而完成储热过程。而进行热电转换过程时:冷水源由冷水入口进入后,依次经外水管-内水管-外水管形成水循环,当水源流经内水管时,受相变储热介质影响,变为热水,当水从流入外水管后,在半导体发电器处,由于多个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顶端嵌于外水管内、底端远离外水管,使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顶端形成热端面,基体形成冷端面,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由于热扩散效应从高温处向低温处扩散,使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分别产生电动势,在导流片的串联下,形成的电能通过引出线输出。而经过该热电转换过程后,水管内的水温度下降,再回流至内水管形成循环利用,蒸发的水份可通过水源入口补充,从而完成整个热电转换过程。

本实施例利用低温储能材料对太阳辐射能进行存储,再通过半导体发电器将存储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过程无污染且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稳定的低温储热,可对太阳能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全天候发电。此外,蓄热过程中,水温相对较低,因此管道体积小,管理维护方便。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储热型热电转换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相变储热器、外水管、热电发生器;所述相变储热器包括储热盒,及设置在所述储热盒内的传热工质盘管、内水管、相变储热介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盖设在所述相变储热器上,并连接所述传热工质盘管;所述外水管连通所述内水管形成循环,且所述外水管上设置有连接外部水源的冷水入口;所述热电发生器连接在所述外水管上,且邻近所述储热盒。本发明优点:利用低温储能材料对太阳辐射能进行存储,再通过半导体发电器将存储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过程无污染且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颖;顾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6.03
技术公布日:2019.10.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