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格栅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6845发布日期:2020-02-21 19:0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风格栅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风格栅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包括中框,中框的顶部设有进风格栅。目前的空调器中,进风格栅的结构薄弱,强度较低,在拆卸和装配中框时,进风格栅容易因发生较大形变而导致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进风格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风格栅容易因发生较大形变而导致断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进风格栅,其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加强筋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竖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宽度介于15mm-17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后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进风格栅的拔模角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前端设有折边,所述折边向下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截面呈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口朝向所述进风格栅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格栅设置在空调器上,所述第二加强筋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适于在装配状态下与设置在所述空调器上的面板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格栅设置在空调器上,所述第二加强筋上设有弧面,所述弧面适于在装配状态下与设置在所述空调器上面板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上设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向上弯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风格栅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风格栅通过在其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第二加强筋和第一加强筋来加强进风格栅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进风格栅的后端与空调器底座连接处的强度,使得进风格栅的前后两端产生的形变量较小,也不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延长了进风格栅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调器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风格栅容易因发生较大形变而导致断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进风格栅。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进风格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板与中框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例中面板与中框装配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ⅰ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ⅱ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二加强筋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风格栅,11-第一加强筋,111-第一斜面,112-第一折边,12-第二加强筋,121-第二斜面,122-弧面,123-第二折边,124-槽口,125-上侧壁,126-下侧壁,127-槽底,2-中框,3-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现有技术中,进风格栅1的左侧和右侧均与中框连接为一体式,使得左侧和右侧形成较宽的侧边,强度较好,但进风格栅1的前端和后端没有与中框2形成连接,前端和后端的宽度较窄,相对于左侧和右侧来说,强度较低,而且进风格栅1的后端设有卡槽或安装孔,以便与设置在空调器上的底座卡接或螺纹连接,当进风格栅1的后端较窄时,其与底座的连接处的结构较为薄弱,强度低,在拆卸和安装中框2过程中,该连接处容易发生较大的形变,导致进风格栅1断裂,影响空调器的使用;本实用新型就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进风格栅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纵向设置第二加强筋12、横向设置第一加强筋11,以提高进风格栅1前端和后端的结构强度。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进风格栅,其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2,第一加强筋11水平设置,第二加强筋12竖直设置。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作为构件的厚度所在方向(即厚度方向)、左右方向作为构件的长度所在方向(即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作为构件的宽度所在方向(即宽度方向)。第一加强筋11水平设置指的是第一加强筋1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即在图1所示状态下,第一加强筋11以宽度大于厚度的结构状态设置在进风格栅1的后端;而第二加强筋12竖直设置指的是第二加强筋1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其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即在图1所示状态下,第二加强筋12的宽度小于厚度的结构状态设置在进风格栅1的前端。

这样,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的设置加强了进风格栅1的前端和后端的结构强度,也提高了进风格栅1的后端与设置在空调器上底座连接处的强度,使得在拆卸和安装中框2时,进风格栅1的前后两端产生的形变量较小,不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延长了进风格栅1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调器的质量。

由于进风格栅1的前端与面板3之间的间隙也会有空气进入,而且空调器的进风方向是从上至下的,也就是说空气是从空调器的上方向下进入到空调器内,因而纵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2还具有减少对流动空气的阻碍作用,使得空气更容易从进风格栅1的前端与面板3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空调器内,不仅增加了进风量,而且导风效果更好。

如上述所述的进风格栅,其中,第一加强筋11的宽度介于15mm-17mm之间。结合图3所示,第一加强筋11的宽度a为其在图1中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第一加强筋11的宽度设置得过大时,进风格栅1的进风面积就会过小,使得进风量减少,降低了安装在空调器内的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影响空调器制冷或制热;第一加强筋11的宽度设置得过小时,第一加强筋11对进风格栅1后端的加强作用就降低了,不足以保障进风格栅1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断裂。而将第一加强筋11的宽度范围设置在15mm-17mm,以确保进风格栅1的强度得到提高后,进风面积不会太小,以保障足够的进风量,使得进风格栅1的综合性能方面较佳。

如上述所述的进风格栅,其中,第一加强筋11的后端设有第一斜面111,第一斜面111的倾斜角度与进风格栅1的拔模角度相同。

结合图1和图3所示,进风格栅1的拔模方向为注塑模具离开成型的进风格栅1时的运动方向,也是从图1中的下方向上方运动的方向,进风格栅1的拔模角度即为分型面与拔模方向之间的夹角,也是分型面与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而第一斜面111是由第一加强筋11后端的上端面向图1中的后下方倾斜,其倾斜角度即为第一斜面111与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在脱模时,第一斜面111是位于分型面上的,也就是说第一斜面111的倾斜角度与进风格栅1的拔模角度相同。其中,需要解释说明是的,分型面与拔模方向之间、第一斜面111与上下方向之间均会形成两个夹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为例便于理解,此处所说的夹角均指锐角。

这样,模具与进风格栅1的后端分离的瞬间便会产生间隙,便于进风格栅1在制作过程中脱模,减少了不合格产品的数量,从而提高了进风格栅1的制造质量和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而且,第一斜面111的设置使得第一加强筋11的后端形成一小段减薄区,在拆卸和安装中框2过程中,第一加强筋11的主要变形部位集中在后端,其前端就不会变形或变形量很小,这样更方便中框2的拆卸和安装;另外,第一斜面111的设置还使得进风格栅1的后端面与墙体之间形成一个让位空间,以便在装配过程中调整中框2,增大了中框2安装时的容错范围,从而降低了装配难度。

如上述所述的进风格栅,结合图3所示,其中,第一加强筋11的前端设有第一折边112,第一折边112向下弯折。

通过设置第一折边112来提高第一加强筋11的强度,以进一步加强进风格栅1的整体强度,提高进风格栅1的使用质量和寿命;而且,第一折边112的向下弯折结构一方面能够给第一加强筋11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还能够引导风垂直吹入中框2内部,进风效果更好。

如上述所述的进风格栅,其中,第二加强筋12的截面呈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槽口124朝向进风格栅1的后端。

结合图4所示,第二加强筋12在垂直于左右方向上截断所形成的截面呈凹槽结构,凹槽呈类v型结构,且凹槽的槽口124(或类v型的开口)朝向进风格栅1的后端;凹槽结构具有两个侧壁,一个位于上方,称作上侧壁125,另一个位于下方,称作下侧壁126,凹槽结构的上侧壁125与进风格栅1的前端连接,下侧壁126水平,且呈自由状态,即下侧壁126没有与其他零部件形成连接关系。

这样,通过设置凹槽结构的第二加强筋12来提高进风格栅1前端的强度,以避免在拆卸和安装中框2时,进风格栅1的前端因产生较大形变而发生断裂现象,从而延长了进风格栅1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质量。

如上述所述的进风格栅,结合图5和图6所示,其中,凹槽结构的槽底127为平面。需要解释的是,由于凹槽结构的槽口124朝向进风格栅的后端,而凹槽结构的槽底127是与槽口124相对设置的,故凹槽结构的槽底127指的是凹槽结构的前端,同时也是第二加强筋12的前端。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第二加强筋12前端处产生的集中应力,增加第二加强筋12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进风格栅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凹槽结构的槽底127为平面可以减少对进风的阻碍,使得进风更顺畅,导风效果更好。

如上述所述的进风格栅,其中,进风格栅设置在空调器上,第二加强筋12上设有第二斜面121,第二斜面121适于在装配状态下与设置在空调器上的面板3相配合。

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二斜面121向前下方倾斜设置。在装配状态下,第二加强筋12是伸到面板3的下方的,并与面板3的内表面形成间隙,第二斜面121就设置在第二加强筋12上朝向面板3内表面的一侧,第二斜面121与面板3相配合指的是,面板3上靠近第二加强筋12处的内表面为斜面时,第二斜面121的倾斜角度与面板3上该斜面处的倾斜角度相同。

这样,第二斜面12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小从面板3与进风格栅1之间的间隙内进风的阻力,使得进风更顺畅,导风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在关闭面板3时,会向下按压面板3以实现面板3与中框2的扣合,在这个按压过程中面板3会产生较小的形变,并与第二斜面121会有一个短暂的抵接,而面板3扣合好了以后,面板3恢复原状,这个抵接也就消失了,在这个短暂的抵接过程,第二斜面121能够给面板3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以减少按压面板3时发生的形变量,从而延长了面板3的使用寿命。

如上述所述的进风格栅,其中,进风格栅设置在空调器上,第二加强筋12上设有弧面122,弧面122适于在装配状态下与设置在空调器上的面板3相配合。

结合图2、图4和图6所示,弧面122的弧形由第二加强筋12的后端向前端凸起。弧面122与面板3相配合指的是,面板3上靠近第二加强筋12处的内表面为弧形面时,弧面122的半径或曲率与面板3上该弧形面处的半径或曲率相同。

这样,弧面12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小从面板3与进风格栅1之间的间隙内进风的阻力,使得进风更顺畅,导风效果更好;另一方面,能够给面板3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以减少按压面板3时发生的形变量,从而延长了面板3的使用寿命。

如上述所述的进风格栅,其中,第二加强筋12上设有第二折边123,第二折边123向上弯折。如此,通过提高第二加强筋12的强度,来进一步加强进风格栅1的整体强度,提高进风格栅1的使用质量和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风格栅容易因发生较大形变而导致断裂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进风格栅。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通过在进风格栅的后端和前端分别设置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来加强进风格栅1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进风格栅1的后端与空调器底座连接处的强度,使得在拆卸和安装中框2时,进风格栅1的前后两端产生的形变量较小,不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延长了进风格栅1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调器的质量;而且纵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2还具有减少对流动空气的阻碍作用,使得空气更容易从进风格栅1的前端与面板3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空调器内,不仅增加了进风量,而且导风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