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集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0582发布日期:2020-06-09 21:11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集热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集热板的集热板芯一般为实心的平面结构,在集热板芯内部再焊接热交换管,这样,一方面由于集热板芯吸热面积有限,容易使吸热效率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介质与集热板之间还存在热交换管,因此容易影响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集热板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集热板,包括集热板芯,所述集热板芯为由波浪形的上板和水平的下板组成的内部中空的板材,所述上板与下板两端通过连接板连接,上板与下板之间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集热板芯分隔成纵向条形空腔,所述集热板芯的下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保温层,所述集热板芯与所述保温层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边框,所述边框底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集热板角度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集热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边框一侧底部的可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底座远离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边框底部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边框底部,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表面。

优选的,所述条形空腔内部还设置有扰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装置包括第一扰流杆和第二扰流杆,所述第一扰流杆固定安装在左侧的连接板或者隔板上,所述第二扰流杆固定安装在右侧的连接板或者隔板上,且第一扰流杆与第二扰流杆相互交错设置,第二扰流杆的末端投影落在所述第一扰流杆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扰流杆与左侧连接板或者隔板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扰流杆与右侧连接板或者隔板之间的夹角为β,且α≥β。

具体的,所述α为60°,所述β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集热板通过将集热板芯上板设置为波浪状,增大了吸热面积,提高了吸热效率;另一方面,交换介质直接通过隔板设置的条形空腔与集热板芯进行热交换,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板2、下板3、连接板4、隔板5、空腔6、保温层7、支撑杆8、底座9、支架10、电机11、凸轮12、弹簧13、第一扰流杆14、第二扰流杆15、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太阳能集热板,包括集热板芯,集热板芯为由波浪形的上板1和水平的下板2组成的内部中空的板材,其中,上板1与下板2两端通过连接板3连接,上板1与下板2之间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4,隔板4将集热板芯分隔成纵向条形空腔5,条形空腔5可作为交换介质的流入通道。其中,上板1、下板2、连接板3和隔板4最好一体成型,且材质相同,优选材质为由铝合金、聚碳酸酯制造。

通过将集热板芯上板1设置为波浪状,增大了吸热面积,提高了吸热效率;另一方面,交换介质直接通过隔板4设置的条形空腔5与集热板芯进行热交换,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

在集热板芯的下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保温层6,保温层6能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其一般为酚醛泡沫保温层。集热板芯与保温层6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边框15,边框15底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集热板角度调节装置。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可以变换太阳能集热板的角度,使其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光,能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吸收效率。

具体的,上述太阳能集热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边框15一侧底部的可伸缩支撑杆7,支撑杆7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8上,在底座8远离支撑杆7的另一端通过支架9固定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通过减速器连接有凸轮11,凸轮11与边框15底部相接触。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支撑杆7为由多节直径逐渐缩小的套管套设而成的类似钓鱼的结构,在支撑杆7外部套设有弹簧12,弹簧12一端固定安装在边框15底部,弹簧12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底座8表面。

电机10通过减速器驱动凸轮11转动,当凸轮11的大头与边框15底部接触时,挤压边框15另一端的可伸缩支撑杆7,使其朝支撑杆7一端向下倾斜;当凸轮11的小头与边框15底部接触时,此时,支撑杆7在弹簧12的复位作用下向上运动,使得边框15朝凸轮11一端向下倾斜,可以根据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进行相应的角度调节,使其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光,能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吸收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在条形空腔5内部还设置有扰流装置。其中,扰流装置包括第一扰流杆13和第二扰流杆14,第一扰流杆13固定安装在左侧的连接板3或者隔板4上,第二扰流杆14固定安装在右侧的连接板3或者隔板4上,且第一扰流杆13与第二扰流杆14相互交错设置,第二扰流杆14的末端投影落在第一扰流杆13上。

交换介质通过条形空腔5内部时,在第一扰流杆13与第二扰流杆14的相互作用下,经过热交换后的交换介质在其内部会得到均匀分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使得交换更加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扰流杆13与左侧连接板3或者隔板4之间的夹角为α,第二扰流杆14与右侧连接板3或者隔板4之间的夹角为β,且α≥β。优选的,α为60°,β为45°。这样,能使得交换介质在交换的过程中,既能交换均匀,也能使其即使经过角度调节装置的调节作用后,仍能保持一定的交换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太阳能集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板芯,所述集热板芯为由波浪形的上板和水平的下板组成的内部中空的板材,所述上板与下板两端通过连接板连接,上板与下板之间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集热板芯分隔成纵向条形空腔,所述集热板芯的下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保温层,所述集热板芯与所述保温层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边框,所述边框底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集热板角度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边框一侧底部的可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底座远离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边框底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边框底部,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空腔内部还设置有扰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第一扰流杆和第二扰流杆,所述第一扰流杆固定安装在左侧的连接板或者隔板上,所述第二扰流杆固定安装在右侧的连接板或者隔板上,且第一扰流杆与第二扰流杆相互交错设置,第二扰流杆的末端投影落在所述第一扰流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杆与左侧连接板或者隔板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扰流杆与右侧连接板或者隔板之间的夹角为β,且α≥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集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α为60°,所述β为4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集热板,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包括集热板芯,所述集热板芯为由波浪形的上板和水平的下板组成的内部中空的板材,所述上板与下板两端通过连接板连接,上板与下板之间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集热板芯分隔成纵向条形空腔,所述集热板芯的下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保温层,所述集热板芯与所述保温层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边框,所述边框底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集热板角度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集热板通过将集热板芯上板设置为波浪状,增大了吸热面积,提高了吸热效率;另一方面,交换介质直接通过隔板设置的条形空腔与集热板芯进行热交换,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昌三峡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