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8591发布日期:2020-04-14 20:4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电加热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来说涉及一种电加热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挂壁式空调室内机进行制热时辅助制热用的电加热结构基本是恒定功率的一体化电加热,无法实现房间内的分层阶梯式制热。一般来说,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小,因此空调制热时吹出的热空气都是往上升的,导致房间内地面附近的温度会小于房间内高层的温度,制热效果不均匀,导致用户会出现“头热脚冷”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领域亟需一种新的电加热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结构及空调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制热效果不均匀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结构,其适于水平布置在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部,适于对所述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加热,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顶端表面的面积小于底端表面的面积,且所述主体顶端的电阻值小于所述主体底端的电阻值。

所述主体顶端表面的面积小于底端表面的面积有利于所述主体适配于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空间,便于安装,所述主体顶端的电阻值小于所述主体底端的电阻值使得所述主体底端的加热功率大于所述主体顶端,能够对室内地面附近的制热效果进行温度补偿,使得室内整体的制热效果更加均匀。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电阻值由所述主体的底端至所述主体的顶端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电阻值由所述主体的底端至所述主体的顶端均匀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主体的侧面为直角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

挂壁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上述电加热结构,其中所述壳体适于固定于空调附着物,所述电加热结构水平布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电加热结构相对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电加热结构的主体顶端的电阻值小于主体底端的电阻值,使得所述主体底端的加热功率大于所述主体顶端的加热功率,能够对室内地面附近的制热效果进行温度补偿,使得室内整体的制热效果更加均匀,实现分层阶梯式制热,避免房间内在高度方向上出现“头热脚冷”的问题,另外,所述主体顶端表面的面积小于底端表面的面积有利于所述主体适配于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空间,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加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加热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主体10;顶端11;底端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看附图之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加热结构及空调器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所述电加热结构适于水平布置在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部,适于对所述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加热。

具体地来说,所述电加热结构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顶端11表面的面积小于底端12表面的面积,且所述主体10顶端11的电阻值小于所述主体10底端12的电阻值。

相较于常规的电阻均匀布置的电加热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主体10顶端11的电阻值小于所述主体10底端12的电阻值使得所述主体10底端12的加热功率大于所述主体10顶端11,能够对室内地面附近的制热效果进行温度补偿,使得室内整体的制热效果更加均匀,实现分层阶梯式制热,避免房间内在高度方向上出现“头热脚冷”的问题。

另外,所述主体10顶端11表面的面积小于底端12表面的面积有利于所述主体10适配于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空间,便于安装。如附图1所示,所述主体10沿水平方向延伸布置,能够较好地适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特征,以使得所述主体10能够被较为合适地安装固定到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主体10的侧面为直角梯形。

容易理解的是,所述主体10的例如水平长度、高度等具体尺寸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可根据所要安装的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尺寸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主体10的电阻值由所述主体10的底端12至所述主体10的顶端11逐渐变小,从而能够实现对室内分层地阶梯式制热的渐变温度补偿,使得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渐变过渡,使得室内在高度方向上始终保持同步的升温速率,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主体10的电阻值由所述主体10的底端12至所述主体10的顶端11均匀变小。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均匀渐变过渡,进一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挂壁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上述电加热结构。所述壳体适于固定于空调附着物,所述空调附着物可以是但不限于墙壁、天花板等。

所述电加热结构水平布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电加热结构相对应。所述电加热结构能够对所述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吹出的气流进行加热,配合所述主体10顶端11的电阻值小于所述主体10底端12的电阻值的特点,从而实现分层阶梯式制热,使得室内整体的制热效果更加均匀。

所述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不在此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技术特征:

1.电加热结构,其适于水平布置在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部,适于对所述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顶端表面的面积小于底端表面的面积,且所述主体顶端的电阻值小于所述主体底端的电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电阻值由所述主体的底端至所述主体的顶端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电阻值由所述主体的底端至所述主体的顶端均匀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侧面为直角梯形。

5.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挂壁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结构,其中所述壳体适于固定于空调附着物,所述电加热结构水平布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电加热结构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加热结构及空调器,其中电加热结构适于水平布置在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部,适于对壳体内部的气流进行加热,其包括主体,该主体顶端表面的面积小于底端表面的面积,且该主体顶端的电阻值小于该主体底端的电阻值。该主体顶端表面的面积小于底端表面的面积有利于该主体适配于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空间,便于安装,该主体顶端的电阻值小于该主体底端的电阻值使得该主体底端的加热功率大于该主体顶端,能够对室内地面附近的制热效果进行温度补偿,使得室内整体的制热效果更加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张双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联线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