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0806发布日期:2020-06-02 20:42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烘干炉。



背景技术:

烘干炉用于对材料或工件进行烘干处理,在流水生产线中使用输送装置带动材料或工件通过穿过烘干炉。现有的输送装置多采用链条驱动的结构,该结构需要把链条放于烘干炉内,链条的长度需要经过整个烘干炉,链条损坏时需要对整个链条进行更换,一般的烘干炉长度有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更换工作量大,且需要进入到烘干炉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有一种烘干炉,改变现有的链条驱动的结构,减轻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烘干炉,改变现有的链条驱动的结构,减轻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烘干炉,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内侧设有加热腔,所述炉体的下壁的下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包括与所述炉体相对固定连接的轨道底座,所述轨道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输送轨道上连接有移动模组,所述移动模组与所述导轨导向连接,所述移动模组设有设于所述导轨的上方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摩擦驱动面,所述轨道底座上连接有若干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轴线竖直设置的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与所述摩擦驱动面摩擦驱动连接,所述炉体的下壁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缝,所述移动模组的上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竖杆,所述竖杆穿过所述通缝,所述竖杆的上端设于所述加热腔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包括均一体成型的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所述左半部包括竖直设置的左第一中板,所述左第一中板的下侧向右侧延伸出左第一下板,所述左第一中板的上侧向右侧延伸出左第一上板,所述左第一上板的右侧向上竖直延伸出左第二上板,所述右半部上与所述左第一下板对称设置的板体称为右第一下板,所述左第一下板和所述右第一下板的上侧面称为支撑面,所述右半部上与所述左第二上板对称设置的板体称为右第二上板,所述左第二上板与所述右第二上板之间设有左右导向间隙;所述移动模组设有至少一个支撑轮和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支撑轮的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导向轮的轴线竖直设置;所有所述支撑轮抵接于所述支撑面的上侧,所有所述导向轮设于所述左右导向间隙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模组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下侧设于所述导轨内,所述支撑轮和所述导向轮均连接于所述移动座的下侧,所述传动部设于所述移动座的上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部的前侧和所述传动部的后侧均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面与所述传动部的左侧面在同一个面上,所述连接杆的右侧面与所述传动部的右侧面在同一个面上,所述传动部的左侧面所在的面或所述传动部的右侧面所在的面为所述的摩擦驱动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座的前侧和所述移动座的后侧均设有支撑轮轴,所述支撑轮轴上设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移动座的左侧和所述移动座的右侧的支撑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移动座之间连接有转向连接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移动座连接的竖向转向轴,所述竖向转向轴上套接有转向中间件,所述转向中间件上连接有横向转向轴,所述连接杆套接在所述横向转向轴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轮套接于所述竖向转向轴上,所述竖向转向轴的周面上设有固定缺口,所述固定缺口设于所述移动座的上侧,所述固定缺口内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移动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转向轴内设有润滑油道,所述竖向转向轴上的与所述导向轮和所述转向中间件连接的位置均设有出油孔,所述竖向转向轴的上端设有加油孔,所述加油孔、所述润滑油道和所述出油孔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面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支撑轮的外周设有与所述支撑面的形状适配的锥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需要进行烘干处理的材料或工件放在移动模组的竖杆的上端,驱动电机带动摩擦轮转动,摩擦轮的外周与摩擦驱动面摩擦带动移动模组移动,实现带动材料穿过加热腔。本技术改变现有的链条驱动的结构,使用摩擦传动的结构后,在输送轨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驱动电机便可带动移动模组移动,当一个驱动电机出现故障后,只需要在烘干炉的下侧单独更换出现故障的电机,比使用链条驱动的结构更加简单快速,减轻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量。本实用新型用于烘干处理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烘干炉的横截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导轨的横截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左半部的截面图;

附图中:100-炉体、101-下壁、102-输送轨道、103-移动模组、104-通缝、105-竖杆、01-轨道底座、02-左半部、03-右半部、04-左第一中板、05-左第一下板、06-左第一上板、07-左第二上板、08-支撑轮、09-导向轮、11-移动座、12-传动部、13-连接杆、14-驱动电机、15-摩擦轮、16-摩擦驱动面、17-支撑轮轴、21-竖向转向轴、22-横向转向轴、23-转向中间件、24-定位块、25-加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4,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

一种烘干炉,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炉体100,所述炉体100的内侧设有加热腔,所述炉体100的下壁101的下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输送轨道102,所述输送轨道102包括与所述炉体100相对固定连接的轨道底座01,所述轨道底座01上固定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输送轨道102上连接有移动模组103,所述移动模组103与所述导轨导向连接,所述移动模组103设有设于所述导轨的上方的传动部12,所述传动部12的左侧或右侧设有摩擦驱动面,所述轨道底座01上连接有若干个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电机14上设有轴线竖直设置的摩擦轮15,所述摩擦轮15与所述摩擦驱动面摩擦驱动连接,所述炉体100的下壁101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缝104,所述移动模组103的上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竖杆105,所述竖杆105穿过所述通缝104,所述竖杆105的上端设于所述加热腔内。

需要进行烘干处理的材料或工件放在移动模组103的竖杆105的上端,驱动电机14带动摩擦轮15转动,摩擦轮15的外周与摩擦驱动面摩擦带动移动模组103移动,实现带动材料穿过加热腔。本技术改变现有的链条驱动的结构,使用摩擦传动的结构后,在输送轨道102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驱动电机14便可带动移动模组103移动,当一个驱动电机14出现故障后,只需要单独更换出现故障的电机,比使用链条驱动的结构更加简单快速,减轻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量。由于移动模组103设在炉体100的下方,炉体100产生的热量对驱动电机14等零部件的影响较小,可以降低了输送装置中的零部件对耐热性能的要求,维修人员维修时电机时也不需要进入加热腔内承受高温。部分含有油漆的材料或产品经过烘烤会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如果使用链条的驱动结构,电机放在加热腔内,在电机启动时可能产生火花点燃易爆气体产生爆炸危险,本技术把驱动电机14放在加热腔以外,可离开易爆气体减少产生爆炸的危险性。炉体100的下壁101设置比竖杆105稍宽的通缝104,而且炉体100内的热风在加热腔内循环的从通缝104流失的热量是很少的;也可以在通缝104的两侧设置遮挡通缝的柔性的塑胶挡片,当竖杆105通过塑胶挡片时,塑胶挡片向下变形使竖杆105通过,竖杆105通过后塑胶挡片恢复遮盖通缝104的形状,减少热量散失。链条驱动的结构中加热腔的高度必须包括链条驱动结构的高度,使加热腔的体积增大,需要耗费的能量也加大,而本技术把移动模组103移到加热腔的下方,减少了加热腔的高度,起到节能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均一体成型的左半部02和右半部03,所述左半部02和右半部03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所述左半部02包括竖直设置的左第一中板04,所述左第一中板04的下侧向右侧延伸出左第一下板05,所述左第一中板04的上侧向右侧延伸出左第一上板06,所述左第一上板06的右侧向上竖直延伸出左第二上板07,所述右半部03上与所述左第一下板05对称设置的板体称为右第一下板,所述左第一下板05和所述右第一下板的上侧面称为支撑面,所述右半部03上与所述左第二上板07对称设置的板体称为右第二上板,所述左第二上板07与所述右第二上板之间设有左右导向间隙;所述移动模组103设有至少一个支撑轮08和至少一个导向轮09,所述支撑轮08的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导向轮09的轴线竖直设置;所有所述支撑轮08抵接于所述支撑面的上侧,所有所述导向轮09设于所述左右导向间隙内。

导轨设有支撑面和左右导向间隙,移动模组103设有支撑轮08和导向轮09,支撑轮08抵接在支撑面的上侧,支撑面为移动模组103提供支撑力,导向轮09设置在左右导向间隙内,左右导向间隙为移动模组103提供左右方向的导向作用,使移动模组103可在导轨内移动,台车连接在移动模组103上随移动模组103移动。导轨的左半部02和右半部03可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省去了在利用现有型钢时需要再焊接加工,加工成本减少;利用现有型钢时单条轨道内会存在误差,而不同轨道之间的加工精度也难以保证,导致安装难度大,台车移动时出现不顺畅、异响、磨损大等不良情况;左半部02和右半部03经过模具一体成型,每条导轨都可以得到较高的尺寸精度,轨道底座01上加工有与左半部02和右半部03形状适配的缺口,因此安装左半部02和右半部03在轨道底座01上时左右导向间隙的宽度可以控制在较少的误差内;拼接多条导轨时,对尺寸精度高的导轨的安装难度也大大降低,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模组103包括移动座11,所述移动座11的下侧设于所述导轨内,所述支撑轮08和所述导向轮09均连接于所述移动座11的下侧,所述传动部12设于所述移动座11的上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12的前侧和所述传动部12的后侧均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左侧面与所述传动部12的左侧面在同一个面上,所述连接杆13的右侧面与所述传动部12的右侧面在同一个面上,所述传动部12的左侧面所在的面或所述传动部12的右侧面所在的面为所述的摩擦驱动面16。连接杆13用于连接两个移动模组103,摩擦轮15压在摩擦驱动面16上,即可压在移动座11的传动部12的侧面上和连接杆13的侧面上,形成连续的生产流水线,当输送导轨上其中一个驱动电机14损坏,其余驱动电机14也可以提供驱动力,保持连续生产。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座11的前侧和所述移动座11的后侧均设有支撑轮轴17,所述支撑轮轴17上设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移动座11的左侧和所述移动座11的右侧的支撑轮08。移动座11的左侧和右侧、前侧和后侧均设有支撑轮08,使移动座11受力均匀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3与所述移动座11之间连接有转向连接机构,烘干炉的长度长,连接杆13和移动座11之间可以摆动一定的角度,避免因加工或组装误差导致移动座11和导轨卡住不能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移动座11连接的竖向转向轴21,所述竖向转向轴21上套接有转向中间件23,所述转向中间件23上连接有横向转向轴22,所述连接杆13套接在所述横向转向轴2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09套接于所述竖向转向轴21上,所述竖向转向轴21的周面上设有固定缺口,所述固定缺口设于所述移动座11的上侧,所述固定缺口内连接有定位块24,所述定位块24与所述移动座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转向轴21内设有润滑油道,所述竖向转向轴21上的与所述导向轮09和所述转向中间件23连接的位置均设有出油孔,所述竖向转向轴21的上端设有加油孔25,所述加油孔25、所述润滑油道和所述出油孔连通。导向轮09和转向中间件23同时套接在竖向转向轴21上,结构紧凑,减少移动座11的体积;安装时把导向轮09和转向中间件23放在安装位置,然后把竖向转向轴21从移动座11的上侧向下插入到转向中间件23和导向轮09内,再用定位块24塞进固定缺口内,用螺钉固定在移动座11上,即可把竖向转向轴21固定。竖向转向轴21的上端加油孔25,可以对导向轮09和转向中间件23连接的位置添加润滑油。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支撑轮08的外周设有与所述支撑面的形状适配的锥度。支撑轮08压在支撑面上,支撑面向下倾斜设置,在提供向上的支撑力的同时,也起到部分横向导向的作用,同时增加了支撑轮08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在承受相同的压力时,支撑轮08的外周的压强减少,使支撑轮08或导轨的磨损减少。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