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4745发布日期:2020-07-14 17:2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红外线燃气灶其发热体主要有陶瓷蜂窝体和金属蜂窝体两种,对于单层的蜂窝体,其孔隙一般上下均匀,而燃气在微孔中燃烧后蜂窝体温度急剧上升,体积增大,其尾气需要更大的体积进行排放,而高温区的热量也极易向蜂窝体下侧传播从而引起回火,为了满足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蜂窝体的孔隙一般都较小且蜂窝体较厚,用以防止回火的发生。

蜂窝体的孔较小时,其孔隙率不高,不利于一次空气的引射,并且耗材更多,发热更慢,烹饪体验更差,限制了热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孔隙率与燃烧规律相匹配,不仅燃烧稳定高,不易发生回火,还利于燃气充分、高效燃烧以及燃烧尾气顺畅排放。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包括蜂窝体,所述蜂窝体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气孔,其中所述气孔下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气孔上端的横截面积。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包括位于所述蜂窝体下端的下气孔和位于所述蜂窝体上端的上气孔,所述下气孔与所述上气孔相连通且其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上气孔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下气孔同轴设置在所述上气孔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下气孔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上气孔的高度。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呈口径由下至上逐步变大的扩口形状。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体包括下层蜂窝体、及堆叠在所述下层蜂窝体顶部的上层蜂窝体,所述下层蜂窝体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下层气孔,所述上层蜂窝体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上层气孔,所述下层气孔与所述上层气孔共同构成所述气孔,并且所述下层气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上层气孔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气孔与相邻所述上层气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蜂窝体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上层蜂窝体的高度,以使所述下层气孔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上层气孔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气孔为圆孔或方孔,所述上层气孔为圆孔或方孔。

进一步地,所述蜂窝体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蜂窝发热体,其气孔上端的孔隙大,使蜂窝发热体上端的孔隙率高,利于燃气充分高效燃烧和燃烧尾气顺畅排放;

2、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蜂窝发热体,其下端的孔隙率低,燃气流速更快,火焰更难于向蜂窝体下端传播,燃烧稳定性更高,不易发生回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高效蜂窝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高效蜂窝发热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高效蜂窝发热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高效蜂窝发热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高效蜂窝发热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包括蜂窝体1,该蜂窝体1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气孔2,其中气孔2下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气孔2上端的横截面积。

本实施例的高效蜂窝发热体,其通过将气孔2设计为上端大、下端小,使得蜂窝发热体的上端孔隙率更大、下端孔隙率更小,更好地与燃烧规律相匹配,既能满足燃烧区所需的高孔隙率,利于燃气充分、高效燃烧,便于燃烧尾气顺畅排放,又能满足燃烧稳定性所需的低孔隙率,燃气通过气孔2下端的流速更快,冷却效果更好,从而使火焰更难于向蜂窝体下端传播,燃烧稳定性更高,不易发生回火。

具体地,气孔2包括位于蜂窝体1下端的下气孔21和位于蜂窝体1上端的上气孔22,下气孔21与上气孔22相连通且其横截面积小于上气孔22的横截面积,以保证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低、上端孔隙率高。优选地,下气孔21同轴设置在上气孔22下方,这样利于燃气快速从下气孔21进入到上气孔22里面。

具体地,下气孔21的高度小于等于上气孔22的高度,这样在满足燃烧稳定性所需的低孔隙率的情况下,避免影响到蜂窝发热体上端所需的高孔隙率,利于一次空气的引射,燃烧温度和燃烧效率更高,发热速度更快,同时方便燃烧尾气排放通畅。

具体地,蜂窝体1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蜂窝体1还可以由其它耐高温材料制成。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气孔2呈口径由下至上逐步变大的扩口形状,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蜂窝体1包括下层蜂窝体11、及堆叠在下层蜂窝体11顶部的上层蜂窝体12,下层蜂窝体11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下层气孔110,上层蜂窝体12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上层气孔120,下层气孔与上层气孔120共同构成气孔2,并且下层气孔110的横截面积小于上层气孔120的横截面积,如此使由下层蜂窝体11和上层蜂窝体12堆叠形成的蜂窝体1,其下端孔隙率低、上端孔隙率高,更好地与燃烧规律相配合。

优选地,下层气孔110与相邻上层气孔120相连通,这样有利于燃气进入上层气孔120进行燃烧。

具体地,下层蜂窝体11的高度小于等于上层蜂窝体12的高度,以使下层气孔110的高度小于等于上层气孔120的高度,这样下层蜂窝体11能够满足燃烧稳定性所需的小孔隙率,不易发生回火;上层蜂窝体12能够避免影响到蜂窝发热体上端所需的高孔隙率,利于燃气充分高效燃烧以及燃烧尾气排放通畅,发热速度更高,烹饪体验好。

在本实施中,下层气孔110为圆孔、方孔或异形孔中的任一种,上层气孔120为圆孔、方孔或异形孔中的任一种。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层气孔120和/或下层气孔110还可以波浪形孔。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包括蜂窝体(1),所述蜂窝体(1)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气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2)下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气孔(2)上端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2)包括位于所述蜂窝体(1)下端的下气孔(21)和位于所述蜂窝体(1)上端的上气孔(22),所述下气孔(21)与所述上气孔(22)相连通且其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上气孔(22)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孔(21)同轴设置在所述上气孔(22)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孔(21)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上气孔(22)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2)呈口径由下至上逐步变大的扩口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体(1)包括下层蜂窝体(11)、及堆叠在所述下层蜂窝体(11)顶部的上层蜂窝体(12),所述下层蜂窝体(11)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下层气孔(110),所述上层蜂窝体(12)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上层气孔(120),所述下层气孔与所述上层气孔(120)共同构成所述气孔(2),并且所述下层气孔(110)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上层气孔(120)的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气孔(110)与相邻所述上层气孔(120)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蜂窝体(11)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上层蜂窝体(12)的高度,以使所述下层气孔(110)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上层气孔(120)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气孔(110)为圆孔或方孔,所述上层气孔(120)为圆孔或方孔。

10.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体(1)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具用高效蜂窝发热体,包括蜂窝体,所述蜂窝体设有供燃气通过的若干气孔,其中所述气孔下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气孔上端的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蜂窝发热体,其气孔上端的孔隙大,使蜂窝发热体上端的孔隙率高,利于燃气充分高效燃烧和燃烧尾气顺畅排放;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低,燃气流速更快,火焰更难于向蜂窝体下端传播,燃烧稳定性高,不易发生回火。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陈琦;卢华枝;潘叶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8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