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9604发布日期:2020-06-09 21:0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通风系统,多采用设置在建筑上的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其多存在容易漏水或堵塞的问题,影响通风效果。公告号cn108097626a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建筑通风结构,包括通风井主管,所述通风井主管上方设置有风机室,且风机室内部安装有排风机,所述通风井主管内侧固定连接有导轨,且导轨右侧活动连接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右侧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杆,且活动连接杆顶端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左上方设置有限位块,且固定盘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固定盘表面连接有刷具固定装置,且固定盘表面设置有通风格,所述刷具固定装置上方固定连接有刷具,所述通风井主管底部连接有凹槽,且凹槽下方活动连接有凸块,且凸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栅格门,其虽然能够对排风机表面进行清理,但是其却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维修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通风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维修繁琐的问题,同时避免漏水、堵塞,且方便清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包括预埋在建筑的屋顶内的横向的进风管,进风管与至少两个与外界连通的管状的进风口连通连接;进风口的两端分别在建筑顶部的外墙和内墙上开口;进风口均由外至内向上倾斜;进风管与竖向的倒锥管状的顶部排风口的上端连通连接,顶部排风口的下端在屋顶的下表面上开口;建筑下部内预埋有管状的排风管,排风管由外至内向上倾斜;排风管的两端分别在建筑下部的外墙和内墙上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通风结构,其风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到进风管内,进风口均由外至内向上倾斜,避免向其中漏水或者进入杂物,进风管内的风气流在气压作用下,通过顶部排风口下端在屋顶下表面上的开口,进入到建筑内;竖向的倒锥管状的顶部排风口能够促进排风效率的提高;建筑下部内预埋有管状的排风管起到排风作用,排风管由外至内向上倾斜,同样避免向其中漏水或者进入杂物,同时促进排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通风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维修繁琐的问题,其结构合理,成本较低,安装维修方便,同时避免漏水、堵塞,且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通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通风结构的进风管的竖向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通风结构的进风管的横向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通风结构的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通风结构的排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进风管,101为屋顶,102为外墙,103为内墙,2为进风口,3为顶部排风口,4为排风管,5为过滤网,6为风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请见图1,包括预埋在建筑的屋顶101内的横向的进风管1,请见图2,进风管1与至少两个与外界连通的管状的进风口2连通连接;进风口2的两端分别在建筑顶部的外墙102和内墙103上开口;进风口2均由外至内向上倾斜;进风管1与竖向的倒锥管状的顶部排风口3的上端连通连接,顶部排风口3的下端在屋顶101的下表面上开口;建筑下部内预埋有管状的排风管4,排风管4由外至内向上倾斜;排风管4的两端分别在建筑下部的外墙102和内墙103上开口。

本实施例的建筑通风结构,其风气流从进风口2进入到进风管1内,进风口2均由外至内向上倾斜,避免向其中漏水或者进入杂物,进风管1内的风气流在气压作用下,通过顶部排风口3下端在屋顶101下表面上的开口,进入到建筑内;竖向的倒锥管状的顶部排风口3能够促进排风效率的提高;建筑下部内预埋有管状的排风管4起到排风作用,排风管4由外至内向上倾斜,同样避免向其中漏水或者进入杂物,同时促进排风。图中的箭头所示为风气流方向。请见图2,进风口2可以竖向均匀分布地排列,请见图3,进风口2也可以横向地均匀分布地排列。

实施例2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见图4,进风口2内设置有过滤网5。请见图5,排风管4内设置有过滤网5。这样能够进一步避免杂物进入到进风口2内和排风管4内。

还可以具体的,进风管1上安装有风量调节阀6。以对风气流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的建筑通风结构,进风口2和排风管4内的过滤网5可以为竖直方向的结构,这样能够方便过滤网5的安装。进风口2和排风管4内的过滤网5也可以为倾斜结构,例如可以将过滤网5沿着气流方向向下倾斜,以减小对风气流的反向阻力,此时进风口2内的过滤网5则由外至内向下倾斜倾斜,排风管4内的过滤网5则由内至外向下倾斜倾斜。反之,如果为了增加过滤网5对风气流的反向阻力,以减小对过滤网5安装结构的水平气压,避免风气流将过滤网5吹至横置,避免影响其过滤效果,则可以将过滤网5逆着气流方向向下倾斜,此时进风口2内的过滤网5则由内至外向下倾斜倾斜,排风管4内的过滤网5则由外至内向下倾斜倾斜。文中的内外方向均指相对于建筑内部的中心点而言,靠近建筑内部的中心点的一侧为内侧,反之,远离建筑内部的中心点的一侧为外侧。进风管1和排风管4也可以设置为侧壁带有间隔环形凸起和间隔环形凹槽的波纹管,以将积尘、杂物沉淀在凹槽内,避免堵塞管道。顶部排风口3的下部内也可以设置有过滤网5,以起到过滤作用。顶部排风口3内的过滤网5可以为水平结构,也可以为倾斜结构,倾斜结构的过滤网5能够更好地避免顶部排风口3堵塞。排风管4和进风管1的数量都可以为至少两个,且可以分别均匀分布。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通风结构,包括预埋在建筑的屋顶(101)内的横向的进风管(1),进风管(1)与至少两个与外界连通的管状的进风口(2)连通连接;进风口(2)的两端分别在建筑顶部的外墙(102)和内墙(103)上开口;其特征在于,进风口(2)均由外至内向上倾斜;进风管(1)与竖向的倒锥管状的顶部排风口(3)的上端连通连接,顶部排风口(3)的下端在屋顶(101)的下表面上开口;建筑下部内预埋有管状的排风管(4),排风管(4)由外至内向上倾斜;排风管(4)的两端分别在建筑下部的外墙(102)和内墙(103)上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进风口(2)内设置有过滤网(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排风管(4)内设置有过滤网(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进风管(1)上安装有风量调节阀(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通风结构,包括预埋在建筑的屋顶内的横向的进风管,进风管与至少两个与外界连通的管状的进风口连通连接;进风口的两端分别在建筑顶部的外墙和内墙上开口;进风口均由外至内向上倾斜;进风管与竖向的倒锥管状的顶部排风口的上端连通连接,顶部排风口的下端在屋顶的下表面上开口;建筑下部内预埋有管状的排风管,排风管由外至内向上倾斜;排风管的两端分别在建筑下部的外墙和内墙上开口,其结构合理,成本较低,安装维修方便,同时避免漏水、堵塞,且方便清理。

技术研发人员:倪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倪骞
技术研发日:2019.11.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