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6896发布日期:2020-09-01 19:0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商用空调中常用蒸发器包括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和降膜式蒸发器。近年由于降膜式蒸发器相对满液式蒸发器有换热能效高、制冷冲注量少优点,所以发展较快,基于以上优点,降膜式蒸发器在制冷系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商用空调机组中降膜蒸发器采用氟利昂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上部的滴淋分配器从上向下逐排沿水平蒸发管滴落,通过蒸发管内的冷冻水将管外氟利昂制冷剂加热进而蒸发。因此,蒸发管的换热性能决定了降膜蒸发器的换热性能高低。

传统满液式蒸发器,蒸发器内充注大量冷媒,水平布置在蒸发器中的蒸发管浸泡在冷媒中;这种蒸发管表面有许多机械加工出的空穴,能提供氟利昂制冷剂核态沸腾时所需的汽化核心,使满液式蒸发器换热性能大幅度提高。但在降膜式蒸发器中,由于制冷剂是从上到下逐排滴落和蒸发管接触,一方面即要保证冷媒能迅速进入换热管外齿的空穴中,防止部分表面因冷媒不够导致干斑的产生;另一方面还要能保证冷媒迅速在管外表面沿轴向和周向延展,防止干斑的产生,并降低热阻。

综上所述,传统满液式蒸发管仅能提供蒸发所用的汽化核心,不能引流、延展氟利昂制冷剂,也就意味着不能完全实现降膜蒸发。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满液式蒸发管不能完全实现降膜蒸发,从而提供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包括:

管基体;

管基体的外壁设有外肋结构,外肋结构截面形状为v形,相邻外肋结构之间形成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蒸发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外肋结构的表面设有第一切口结构。

优选地,蒸发腔的底面为管基体的外壁,蒸发腔的底面设有第二切口结构。

优选地,外肋结构有多个,且多个外肋结构沿管基体的外壁周向排布,并分别沿管基体的轴线在管基体的外壁上螺旋延伸,蒸发腔的形状为螺旋形通道。

优选地,管基体外壁还设有沿周向均布的矩形槽,矩形槽沿管基体的轴向延伸,矩形槽将外肋结构分割成段。

优选地,外肋结构沿管基体的轴向每英寸布置30-75个,和/或,外肋结构两个v形部的角度分别为α、β,满足α=45-89.9°、β=45-89.9°,和/或,外肋结构的螺旋角为0.2-2.5°,和/或,外肋结构的厚度c=0.1-0.15mm。

优选地,蒸发腔的宽度a=0.35-0.85mm,和/或,蒸发腔的高度b=0.3-0.6mm。

优选地,矩形槽的数量为20-50个,和/或矩形槽的宽度s=0.2-0.5mm。

一种换热器,采用上述任一的换热管。

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任一的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螺旋形外肋结构向内形成三角形螺旋通道的蒸发腔,汽化核心数量多,向外形成v形螺旋流道,配合矩形槽,冷媒环向和轴向流动效果好,换热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的轴向投影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管基体;2、外肋结构;3、蒸发腔;4、第一切口结构;5、第二切口结构;6、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包括:管基体1;管基体1的外壁设有外肋结构2,外肋结构2截面形状为v形,相邻外肋结构2之间形成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蒸发腔3。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采用一种三角形的蒸发腔结构,为冷媒的蒸发提供一个汽化核心,有利于冷媒蒸发换热,v形外肋结构2外表面为v形槽,可以提供冷媒在换热管表面的流动能力,能保证冷媒迅速在管外表面沿轴向和周向延展。

优选地,外肋结构2的表面设有第一切口结构4,蒸发腔3的底面为管基体1的外壁,蒸发腔3的底面设有第二切口结构5。在蒸发腔3的内壁及围成蒸发腔3的v形外肋结构2的内外侧均匀开设切口,可以为冷媒蒸发换热提供更大的汽化核心,当冷媒滴落在翅片外侧时,增加冷媒与换热管外齿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优选地,外肋结构2有多个,且多个外肋结构2沿管基体1的外壁周向排布,并分别沿管基体1的轴线在管基体1的外壁上螺旋延伸,蒸发腔3的形状为螺旋形通道。外肋结构2沿换热管轴向螺旋环绕,有利于制冷剂环向和轴向流动,增强了对流换热。

优选地,管基体1外壁还设有沿周向均布的矩形槽6,矩形槽6沿管基体1的轴向延伸,矩形槽6将外肋结构2分割成段,槽底和管基体1相连,即和蒸发腔的底部相重合。周向方向上均匀开设的矩形槽6,有利于冷媒沿轴向拓展、对流,增加换热,并且冷媒沿轴向对流后,也有利于冷媒沿轴向和周向延展,防止管表面冷媒积累太多,上排冷媒继续滴落时发生飞溅现象,使部分冷媒不能参与换热,造成浪费及换热不均匀的现象。

优选地,外肋结构2沿管基体1的轴向每英寸布置30-75个,和/或,外肋结构2两个v形部的角度分别为α、β,满足α=45-89.9°、β=45-89.9°,和/或,外肋结构2的螺旋角为0.2-2.5°,和/或,外肋结构2的厚度c=0.1-0.15mm。

优选地,蒸发腔3的宽度a=0.35-0.85mm,和/或,蒸发腔3的高度b=0.3-0.6mm。

优选地,矩形槽6的数量为20-50个,和/或矩形槽6的宽度s=0.2-0.5mm。

本实施例的换热管,螺旋形外肋结构向内形成三角形螺旋通道的蒸发腔,汽化核心数量多,向外形成v形螺旋流道,配合矩形槽,冷媒环向和轴向流动效果好,换热能力强。

一种换热器,采用上述任一的换热管。

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任一的换热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基体(1);

所述管基体(1)的外壁设有外肋结构(2),所述外肋结构(2)截面形状为v形,相邻外肋结构(2)之间形成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蒸发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肋结构(2)的表面设有第一切口结构(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3)的底面为所述管基体(1)的外壁,所述蒸发腔(3)的底面设有第二切口结构(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肋结构(2)有多个,且多个外肋结构(2)沿所述管基体(1)的外壁周向排布,并分别沿所述管基体(1)的轴线在所述管基体(1)的外壁上螺旋延伸,所述蒸发腔(3)的形状为螺旋形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基体(1)外壁还设有沿周向均布的矩形槽(6),所述矩形槽(6)沿所述管基体(1)的轴向延伸,所述矩形槽(6)将所述外肋结构(2)分割成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肋结构(2)沿所述管基体(1)的轴向每英寸布置30-75个,和/或,所述外肋结构(2)两个v形部的角度分别为α、β,满足α=45-89.9°、β=45-89.9°,和/或,所述外肋结构(2)的螺旋角为0.2-2.5°,和/或,所述外肋结构(2)的厚度c=0.1-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3)的宽度a=0.35-0.85mm,和/或,所述蒸发腔(3)的高度b=0.3-0.6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6)的数量为20-50个,和/或所述矩形槽(6)的宽度s=0.2-0.5mm。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换热管。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换热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换热管包括:管基体;管基体的外壁设有外肋结构,外肋结构截面形状为V形,相邻外肋结构之间形成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蒸发腔。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螺旋形外肋结构向内形成三角形螺旋通道的蒸发腔,汽化核心数量多,向外形成V形螺旋流道,配合矩形槽,冷媒环向和轴向流动效果好,换热能力强。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张治平;胡东兵;胡海利;熊玉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