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1078发布日期:2020-10-28 11:3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暖通空调是具有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功能的空调器。由于暖通空调的主要功能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取这三个功能的综合简称,即为暖通空调。

目前在我国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集中供暖,集中供暖落实到个护的供暖终端往往是地暖或者暖气片,其中地暖的暖通空调的散热管往背不直在房屋底板的下侧,散热管道较长,不便于供暖,且散热管位于地面下方,一旦发生故障,维修较为麻烦,需要将地面上的地砖全部砸掉,才能进行维修,同时传统的散热结构不易调节温度,另外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人体的舒适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强,可智能控制室内温度,同时便于提高室内舒适度、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结构主体,所述散热结构主体为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散热结构主体内设有进液管、导热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导热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与导热管的连接处之间设有总控阀门,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还设有自动恒温阀和微处理器,所述总控阀门、自动恒温阀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导热管为呈多u型连接的管道,所述导热管上均匀设有散热片,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的连接处之间设有排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主体的外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恒温阀和温度传感器均可预设阈值,所述自动恒温阀用于检测导热管的温度,所述自动恒温阀内设有温控包,所述导热管的温度超过设置的阈值时,所述自动恒温阀内的温控包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减少导热管的进水量直至室温达到设置的阈值,相反的,导热管的温度低于设置的阈值时,自动恒温阀内的温控包受冷压缩体积减少并增加导热管的进水量直至室温达到设置的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当室内温度大于阈值时将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再控制自动恒温阀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主体的外侧还设有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加湿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加湿器的进水端贯穿设于导热管内,所述湿度传感器可预设湿度阈值,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阈值时将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控制加湿器进行加湿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器的进水端与导热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橡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的上方一端设有排气管和排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底部与散热结构主体的底壁之间设有绝缘底板。

采用上述步骤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结构简单、智能方便,通过自动恒温阀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导热管与室内的温度并通过微处理器智能调控室内温度,加设的湿度传感器与加湿器的配合可中和室内的干燥,便于提高室内舒适度,导热管上均匀设置的散热片则具有良好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散热结构主体,2、进液管,3、导热管,4、出液管,5、总控阀门,6、自动恒温阀,7、微处理器,8、散热片,9、排水阀,10、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加湿器,13、排气管,14、排气阀门,15、绝缘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结构主体1,所述散热结构主体1为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散热结构主体1内设有进液管2、导热管3和出液管4,所述进液管2与导热管3连接,所述进液管2与导热管3的连接处之间设有总控阀门5,所述导热管3的一端还设有自动恒温阀6和微处理器7,所述总控阀门5、自动恒温阀6与微处理器7电连接,所述导热管3为呈多u型连接的管道,所述导热管3上均匀设有散热片8,所述导热管3的另一端与出液管4连接,所述进液管2与出液管4的连接处之间设有排水阀9。

其中,所述散热结构主体1的外侧设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10与微处理器7电连接;所述自动恒温阀6和温度传感器10均可预设阈值,所述自动恒温阀6用于检测导热管3的温度,所述自动恒温阀6内设有温控包,所述导热管3的温度超过设置的阈值时,所述自动恒温阀6内的温控包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减少导热管3的进水量直至室温达到设置的阈值;所述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当室内温度大于阈值时将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7,所述微处理器7再控制自动恒温阀6工作;所述散热结构主体1的外侧还设有湿度传感器11和加湿器12,所述湿度传感器11、加湿器12与微处理器7电连接,所述加湿器12的进水端贯穿设于导热管3内,所述湿度传感器11可预设湿度阈值,所述湿度传感器11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阈值时将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7,所述微处理器7控制加湿器12进行加湿工作;所述加湿器12的进水端与导热管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橡胶圈;所述导热管3的上方一端设有排气管13和排气阀门14;所述导热管3底部与散热结构主体1的底壁之间设有绝缘底板15。

具体使用时,首先集体供暖时,开启总控阀门5,让热水进入散热结构主体1的导热管6中进行加热供暖,可通过导热管3上均匀设置的散热片8向房间散出热气,首先将自动恒温阀6、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分别预设阈值,导热管3的温度超过设置的阈值时,自动恒温阀6内的温控包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减少导热管3的进水量直至室温达到设置的阈值,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当室内温度大于阈值时将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7,微处理器7再控制自动恒温阀6工作,湿度传感器11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阈值时将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7,微处理器7控制加湿器12进行加湿工作,防止房间干燥,当不需要使用暖气时,关闭总控阀门3,将导热管3内的水经过出液管4排出,将气体从排气阀门14中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结构主体,所述散热结构主体为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散热结构主体内设有进液管、导热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导热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与导热管的连接处之间设有总控阀门,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还设有自动恒温阀和微处理器,所述总控阀门、自动恒温阀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导热管为呈多u型连接的管道,所述导热管上均匀设有散热片,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的连接处之间设有排水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主体的外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恒温阀和温度传感器均可预设阈值,所述自动恒温阀用于检测导热管的温度,所述自动恒温阀内设有温控包,所述导热管的温度超过设置的阈值时,所述自动恒温阀内的温控包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减少导热管的进水量直至室温达到设置的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当室内温度大于阈值时将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再控制自动恒温阀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主体的外侧还设有湿度传感器和加湿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加湿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加湿器的进水端贯穿设于导热管内,所述湿度传感器可预设湿度阈值,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湿度小于阈值时将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控制加湿器进行加湿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的进水端与导热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橡胶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上方一端设有排气管和排气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底部与散热结构主体的底壁之间设有绝缘底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结构主体,所述散热结构主体为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散热结构主体内设有进液管、导热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导热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与导热管的连接处之间设有总控阀门,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还设有自动恒温阀和微处理器,所述总控阀门、自动恒温阀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导热管为呈多U型连接的管道,所述导热管上均匀设有散热片,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的连接处之间设有排水阀。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强,可智能控制室内温度,同时便于提高室内舒适度、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毕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毕克伟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