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64131发布日期:2020-11-19 21:2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热泵系统机组中,降膜式蒸发器需要具备兼顾蒸发、冷凝双工况功能,常规的布液器结构为整块矩形或其他形式的盒子形式,该结构只能满足蒸发工况时的布液效果及流体流动方式,在冷凝工况时,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原蒸发工况的出气口反向进入壳体顶部,中间布液器遮挡到绝大部分换热区域,气态冷媒无法充分与换热管接触,导致部分换热管换热较差,导致换热面积利用率不高,并且使换热管布局仅布置到壳体中部区域,布液器两侧无换热管布局,当转换为冷凝工况时,出现较多换热死区而导致气态冷媒虽然充满整个壳程,但减少了与换热管接触的面积,使整个空间利用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内的布液器妨碍气态冷媒进入而造成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将布液管呈环形设置而避免对气态冷媒造成遮挡的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

一种布液结构,应用于换热器,所述布液结构包括:

布液管,所述布液管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内,且所述布液管上设置有喷射孔;

所述换热器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布液管呈环形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上方,且所述喷射孔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换热管和/或朝向所述换热管的上方。

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布液管连通。

所述布液管围成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面朝向所述换热管,且所述喷射孔处于所述矩形框架的内表面、底面或外表面上。

所述布液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设置于所述环形内部,且所述连通管路的两端均与所述布液管连通。

所述连通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有所述连通管路并列设置于所述环形内部;或所述连通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有所述连通管路交叉设置于所述环形内部,且相互交叉的所述连通管路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喷射孔。

沿远离所述换热管的方向,所述喷射孔呈至少一个三角形分布于所述布液管上;或沿远离所述换热管的方向,所述喷射孔呈矩形分布于所述布液管上;或沿远离所述换热管的方向,所述喷射孔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布液管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底角角度范围为0°至90°;或所述布液管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范围为0°至180°;或所述布液管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布液管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一个侧面向所述矩形的内部凹陷形成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上设置有喷射孔。

所述折弯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喷射孔;或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喷射孔;或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上均设置有喷射孔。

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180°。

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的布液结构。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均气板,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均气板设置于所述布液结构和所述通气孔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将现有技术中的布液盘结构替换为呈环形的布液管,从而在保证与布液盘结构相同的布液效果的情况下降低对气态冷媒的遮挡,从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同时通过设置喷射孔,能够增加换热管的分布区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换热管分布区域小而存在多个换热死区的问题,减少布液器对换热管的遮挡,减少布液器对换热管布局的限制,简化布液器结构,使其占据空间小,布液无死角,换热无死角提高了换热器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的实施例的的换热器的侧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的实施例的布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的实施例的布液管的截面为k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避免遮挡效果的布液结构及换热器的实施例的布液管上设置有连通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换热器;2、布液管;21、喷射孔;3、换热管;11、进液口;4、连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布液结构,应用于换热器1,特别是壳管式换热器1,所述布液结构包括:

用于将液态冷媒分布至换热器1内部的布液管2,所述布液管2设置于所述换热器1内,且所述布液管2上设置有喷射孔21,液态冷媒进入布液管2后由喷射孔21喷射至换热器1内部;

所述换热器1内设置有换热管3,所述布液管2呈环形设置于所述换热管3的上方,通过将布液管2环形设置,使布液管2能够与现有技术中的布液盘结构的尺寸相同,保证布液面积相同,且所述喷射孔21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换热管3和/或朝向所述换热管3的上方,使得喷射孔21喷射出的液态冷媒能够直接接触换热管3,保证液态冷媒的换热效率。

所述换热器1上设置有进液口11,所述进液口11与所述布液管2连通,液态冷媒直接由进液口11进入布液管2中。

所述布液管2围成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面朝向所述换热管3,且所述喷射孔21处于所述矩形框架的内表面、底面或外表面上,也即布液管2呈矩形方式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布液盘结构的矩形布液盘的边沿位置相同,并且根据在不同侧面上设置喷射孔21控制液态冷媒的喷射方向,从而实现均匀布液的目的。

所述布液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连通管路4,所述连通管路4设置于所述环形内部,且所述连通管路4的两端均与所述布液管2连通,利用连通管路4将所述布液管2的两个不同位置进行连通,增加液态冷媒的流动区域,使液态冷媒能够快速的到达布液管2的任意位置处,从而增加布液管2的布液效果。

所述连通管路4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有所述连通管路4并列设置于所述环形内部;或所述连通管路4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有所述连通管路4交叉设置于所述环形内部,且相互交叉的所述连通管路4之间相互连通,具体连通管路4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设置。

所述连通管路4上设置有喷射孔21,尽可能的增加喷射孔21的数量,从而增加布液管2的布液效果。

沿远离所述换热管3的方向,所述喷射孔21呈至少一个三角形分布于所述布液管2上;或沿远离所述换热管3的方向,所述喷射孔21呈矩形分布于所述布液管2上;或沿远离所述换热管3的方向,所述喷射孔2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上述方式均能够保证所有喷射孔21均能够实现均匀布液的目的。

所述布液管2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底角角度范围为0°至90°;或所述布液管2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范围为0°至180°;或所述布液管2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布液管2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一个侧面向所述矩形的内部凹陷形成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上设置有喷射孔21,也即所述布液管2的截面为k形,并且在k形的两个斜面上均设置喷射孔21能够增加喷射的方向,从而增加布液效果。

所述折弯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构成k形的两个斜面。

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喷射孔21;或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喷射孔21;或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上均设置有喷射孔21。

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180°。

喷射孔21的数量按照冷媒灌注量进行流速计算确定,优选范围:1-10m/s。

一种换热器1,包括上述的布液结构。

所述换热器1还包括均气板,所述换热器1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均气板设置于所述布液结构和所述通气孔之间,利用均气板将换热器1在蒸发过程中避免蒸发的气态冷媒产生带液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