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6684发布日期:2020-10-17 01:1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化床甲醇制烯烃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流化床甲醇制烯烃工艺为原料甲醇在反应器中与催化剂接触进行流化床反应,生成以乙烯、丙烯为主的高温工艺气,工艺气经过反应器内部设置的旋风分离器分离后,大部分催化剂返回反应器床层继续参与反应,少量催化剂被高温工艺气携带一起进入后部的余热回收设备(换热器),由于工艺气流速较小,装置长周期运行后催化剂会附着在换热器管束内壁,从而影响换热效率,导致换热器出口工艺气超温,影响后工序的正常生产,因此,换热器管束内壁的积灰需要定期清除。

目前,常见的清除换热器管束内壁积灰的方法是采用激波吹灰,其原理是通过燃气爆燃生成的激波,燃料(通常是乙炔、天然气或丙烷)在一个特殊的装置中被高能点火器点燃,产生爆燃,剧烈的爆燃使火焰锋面后的燃烧气体在瞬时升至高压,并在火焰的锋面前形成压缩波,在经过火焰导管时,压缩波不断地加强,最后形成一道稳定的激波,激波进入激波发生器后,一方面作为点火激波点燃罐体内的可燃混合气,另一方面受到罐内特殊结构的调制而进一步加强,最终调制好的激波从激波发射喷口发射出来进入换热器管束内壁,作用于管束内壁的积灰,使之在激波的冲击下破碎剥离,脱除换热器管束内壁,该方法的特点是方向性强,顺着喷口方向有很大冲击力,也就决定了它无法吹到更多的死角,但是,这种方法的设备故障率高,运行中经常出现哑炮、回火等现象,同时,由于其燃料采用乙炔、丙烷等,其运行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吹灰不彻底、设备故障率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利用高流速蒸汽的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管束内壁周向均匀连接设有若干个挡板,所述挡板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将换热器管束分为若干个换热分区,所述换热器的管束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吹灰口,所述吹灰口各与一个换热分区连通,所述吹灰口连接设有可以吹灰和暖管的吹灰管线,所述吹灰管线的另一端与吹灰蒸汽总管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吹灰管线由吹灰管线主路和吹灰管线旁路组成,所述吹灰管线旁路与吹灰管线主路并联,且吹灰管线主路上位于吹灰管线旁路的后侧设有闸阀,作为吹灰管线的总阀,所述吹灰管线主路上设有气动开关阀,用于吹灰,所述吹灰管线旁路上设有限流孔板,用于暖管。

作为改进,所述挡板、换热分区、吹灰口和吹灰管线的数量均为十二个,扩大吹灰范围。

作为改进,所述换热器为余热锅炉,用于工艺气的余热回收,高温工艺气从余热锅炉左侧进入,从右侧流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围绕换热器管束周向配置有十二个蒸汽吹灰口,全方位、无死角保证了吹灰效果,另外,吹灰方式采用程序控制中简单顺序控制,易于判断和排除故障吹灰口,最后,吹灰介质为工艺中的副产蒸汽,吹灰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吹灰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吹灰管线布置示意图。

如图所示:1、换热器,2、挡板,3、换热分区,4、吹灰管线,5、吹灰蒸汽总管,6、吹灰管线主路,7、吹灰管线旁路,8、闸阀,9、气动开关阀,10、限流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2,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包括换热器1,所述换热器1的管束内壁周向均匀连接设有若干个挡板2,所述挡板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将换热器1管束分为若干个换热分区,所述换热器1的管束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吹灰口,所述吹灰口各与一个换热分区3连通,每个换热分区互不重叠,保证吹灰蒸汽从吹灰口进入换热分区后覆盖整个换热器1内部,全方位,无死角,所述吹灰口连接设有可以吹灰和暖管的吹灰管线4,所述吹灰管线4的另一端与吹灰蒸汽总管5连接,所述吹灰管线4由吹灰管线主路6和吹灰管线旁路7组成,所述吹灰管线旁路7与吹灰管线主路6并联,且吹灰管线主路6上位于吹灰管线旁路7的后侧设有闸阀8,所述吹灰管线主路6上设有气动开关阀9(附图2中为hv),气动开关阀9为程控阀通过程序控制(程控阀是一种通过气动、液动等方式驱动的切断阀,该阀可与dcs集散控制系统或plc控制器相连,实现计算机程序的远程控制),采用程序控制中的简单顺序控制进行吹灰,所述吹灰管线旁路7上设有限流孔板10(附图2中为fo),用于暖管。所述挡板2、换热分区3、吹灰口和吹灰管线5的数量均为十二个。所述换热器1为余热锅炉,用于工艺气(附图1和2中为a)的余热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吹灰蒸汽来自工艺装置副产蒸汽,蒸汽流速大于工艺气流速,可以瞬时吹除换热器1管束内壁的积灰,在收到换热器管束吹灰指令后,现场操作人员对各吹灰管线4进行暖管,暖管合格后,依次打开12个吹灰口前的闸阀8,闸阀8全部开启后,程序控制操作人员点击吹灰程序开始按钮,程序每次从第1个吹灰口开始依次进行吹除,第1个吹灰口吹灰达到设定时间(时间可调),该吹灰口前的气动开关阀9关闭后,下一个吹灰口前的气动开关阀9才会开启,直至第12个吹灰口吹灰结束,该级程控阀关闭,一个吹灰周期结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包括换热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的管束内壁周向均匀连接设有若干个挡板(2),所述挡板(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将换热器(1)管束分为若干个换热分区(3),所述换热器(1)的管束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吹灰口,所述吹灰口各与一个换热分区(3)连通,所述吹灰口连接设有可以吹灰和暖管的吹灰管线(4),所述吹灰管线(4)的另一端与吹灰蒸汽总管(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管线(4)由吹灰管线主路(6)和吹灰管线旁路(7)组成,所述吹灰管线旁路(7)与吹灰管线主路(6)并联,且吹灰管线主路(6)上位于吹灰管线旁路(7)的后侧设有闸阀(8),所述吹灰管线主路(6)上设有气动开关阀(9),所述吹灰管线旁路(7)上设有限流孔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换热分区(3)、吹灰口和吹灰管线(4)的数量均为十二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为余热锅炉,用于工艺气的余热回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管束内壁附着物清理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管束内壁周向均匀连接设有若干个挡板,所述挡板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将换热器管束分为若干个换热分区,所述换热器的管束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个吹灰口,所述吹灰口各与一个换热分区连通,所述吹灰口连接设有可以吹灰和暖管的吹灰管线,所述吹灰管线的另一端与吹灰蒸汽总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围绕换热器管束周向配置有十二个蒸汽吹灰口,全方位、无死角保证了吹灰效果,另外,吹灰方式采用程序控制中简单顺序控制,易于判断和排除故障吹灰口,最后,吹灰介质为工艺中的副产蒸汽,吹灰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孔爱平;冯锐;董国亮;柳奉廉;王吉平;姜骋;苏应玺;谢亚飞;潘利民;巩洁平;贺宏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0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