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3195发布日期:2020-12-29 09:4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装置,具体是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



背景技术:

常规的间冷塔清洗方式是采用清洗小车连接清洗喷头对间冷塔冷却三角外向内清洗;清洗小车能够实现升降运动,框架能够实现左右横移,综上实现了清洗喷头的两轴运动;当面临过高的间冷塔时,清洗小车运动一周期的时间过长,导致清洗效率不高;

综上,如何实现提高间冷塔的清洗效率成为了本公司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提高间冷塔的清洗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包括上下连接的上框架、下框架;下框架上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连接第一左立柱与第一右立柱的多个杆体;第一左立柱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清洗小车,第一右立柱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位于第一驱动机构下方,且在第一右立柱上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一左立柱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靠近第一左立柱顶部,且在第一左立柱一侧设置有第三滑轮;第一左立柱顶部设置有第四滑轮;在第一右立柱,且位于第一驱动机构上方设置有第五滑轮;第一钢丝绳依次穿过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驱动机构、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形成闭环;上框架上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左立柱、第二右立柱,连接第二左立柱与第二右立柱的多个杆体;第二左立柱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清洗小车,第二右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左立柱底部设置有第六滑轮;第二左立柱顶部设置有第七滑轮;在第二右立柱,且位于第二驱动机构上方设置有第八滑轮;第二钢丝绳依次穿过第二驱动电机、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二清洗小车、第七滑轮、第八滑轮形成闭环;

也就是说,上、下框架均活动设置有清洗小车,采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控制相应清洗小车进行升降,相比于传统的清洗装置,提高了清洗效率;第一滑轮起到将第一钢丝绳张紧在第一驱动机构输出端的作用;第五滑轮起到将第二钢丝绳张紧在第二驱动机构输出端的作用;第二、四滑轮将第一钢丝绳竖直设置在第一左立柱的一侧;第三滑轮作为限位轮,限制了第一清洗小车的最大上升高度,避免与第二清洗小车发生干涉;第五滑轮适于将第一钢丝绳导向至第一右立柱的一侧;

同理,第六、七滑轮将第二钢丝绳竖直设置在第二左立柱的一侧,第八滑轮适于将第二钢丝绳导向至第二右立柱的一侧;

综上,通过驱动机构的转动,带动相应钢丝绳连通滑轮的转动,从而带动相应小车的升降。

由于上框架顶部设置有从动横移机构,为了避免第二钢丝绳与从动横移机构发生干涉,本实用新型采用位于上框架顶部的杆体的底部,且位于第七滑轮、第八滑轮之间设置有第九滑轮,第二钢丝绳依次穿过第七滑轮、第九滑轮、第八滑轮;

通过第九滑轮的导向,避免了第二钢丝绳与从动横移机构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框体上设置有两清洗小车,并由相应驱动机构经滑轮带动钢丝绳进行升降控制,提高了间冷塔的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c处放大图;

图中:1-下框架、2-上框架、3-第一左立柱、4-第一右立柱、5-杆体、6-第一清洗小车、7-第一驱动机构、8-第二左立柱、9-第二右立柱、10-第二清洗小车、11-第一滑轮、12-第二滑轮、13-第三滑轮、14-第四滑轮、15-第五滑轮、16-第六滑轮、17-第七滑轮、18-第八滑轮、19-第九滑轮、20-第一钢丝绳、21-第二钢丝绳、22-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包括上下连接的上框架2、下框架1;下框架1上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左立柱3、第一右立柱4,连接第一左立柱3与第一右立柱4的多个杆体5;第一左立柱3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清洗小车6,第一右立柱4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7;位于第一驱动机构7下方,且在第一右立柱4上设置有第一滑轮11;第一左立柱3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12;靠近第一左立柱3顶部,且在第一左立柱3一侧设置有第三滑轮13;第一左立柱3顶部设置有第四滑轮14;在第一右立柱4,且位于第一驱动机构7上方设置有第五滑轮15;第一钢丝绳20依次穿过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第一清洗小车6、第三滑轮13、第四滑轮14、第五滑轮15形成闭环;上框架2上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左立柱8、第二右立柱9,连接第二左立柱8与第二右立柱9的多个杆体5;第二左立柱8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清洗小车10,第二右立柱9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左立柱8底部设置有第六滑轮16;第二左立柱8顶部设置有第七滑轮17;在第二右立柱9,且位于第二驱动机构22上方设置有第八滑轮18;第二钢丝绳21依次穿过第二驱动电机22、第五滑轮15、第六滑轮16、第二清洗小车10、第七滑轮17、第八滑轮18形成闭环;

也就是说,上、下框架均活动设置有清洗小车,采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控制相应清洗小车进行升降,相比于传统的清洗装置,提高了清洗效率;第一滑轮起到将第一钢丝绳张紧在第一驱动机构输出端的作用;第五滑轮起到将第二钢丝绳张紧在第二驱动机构输出端的作用;第二、四滑轮将第一钢丝绳竖直设置在第一左立柱的一侧;第三滑轮作为限位轮,限制了第一清洗小车的最大上升高度,避免与第二清洗小车发生干涉;第五滑轮适于将第一钢丝绳导向至第一右立柱的一侧;

同理,第六、七滑轮将第二钢丝绳竖直设置在第二左立柱的一侧,第八滑轮适于将第二钢丝绳导向至第二右立柱的一侧;

综上,通过驱动机构的转动,带动相应钢丝绳连通滑轮的转动,从而带动相应小车的升降。

如图4所示,由于上框架顶部设置有从动横移机构,为了避免第二钢丝绳21与从动横移机构发生干涉,本实用新型采用位于上框架2顶部的杆体5的底部,且位于第七滑轮17、第八滑轮18之间设置有第九滑轮19,第二钢丝绳21依次穿过第七滑轮17、第九滑轮19、第八滑轮18;

通过第九滑轮的导向,避免了第二钢丝绳与从动横移机构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是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框体上设置有两清洗小车,并由相应驱动机构经滑轮带动钢丝绳进行升降控制,提高了间冷塔的清洗效率。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连接的上框架、下框架;

所述下框架上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连接所述第一左立柱与所述第一右立柱的多个杆体;所述第一左立柱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清洗小车,所述第一右立柱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下方,且在所述第一右立柱上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左立柱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靠近所述第一左立柱顶部,且在所述第一左立柱一侧设置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一左立柱顶部设置有第四滑轮;在所述第一右立柱,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方设置有第五滑轮;第一钢丝绳依次穿过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驱动机构、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形成闭环;

所述上框架上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左立柱、第二右立柱,连接所述第二左立柱与所述第二右立柱的多个所述杆体;所述第二左立柱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清洗小车,所述第二右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左立柱底部设置有第六滑轮;所述第二左立柱顶部设置有第七滑轮;在所述第二右立柱,且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方设置有第八滑轮;第二钢丝绳依次穿过第二驱动电机、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二清洗小车、第七滑轮、第八滑轮形成闭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框架顶部的所述杆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七滑轮、第八滑轮之间设置有第九滑轮,所述第二钢丝绳依次穿过所述第七滑轮、第九滑轮、第八滑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间接冷却塔内清洗系统分段式清洗升降小车,包括上下连接的上框架、下框架;下框架上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连接第一左立柱与第一右立柱的多个杆体;第一左立柱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清洗小车,第一右立柱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上框架上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左立柱、第二右立柱,连接第二左立柱与第二右立柱的多个杆体;第二左立柱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清洗小车,第二右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框体上设置有两清洗小车,并由相应驱动机构经滑轮带动钢丝绳进行升降控制,提高了间冷塔的清洗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榆轩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0
技术公布日:2020.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