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侧管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6829发布日期:2021-04-30 09:2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侧管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侧管网结构。



背景技术:

供热网包括一次侧管网和二次侧管网。

现有技术中一次侧管网的除污装置,需要测量除污装置两端的水压降,如果水压降较大则发出警告,运维人员需去现场勘察,如果除污装置堵塞,则手动打开排污阀门进行排污,这种技术方案自动化程度不足、反应速度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侧管网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侧管网结构,包括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包括电磁阀、水平设置的除污筒、设置在除污筒内的滤芯、用于检测除污筒的进水端水压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除污筒的出水端水压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电磁阀与除污筒一端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电磁阀连通。

进一步地,包括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除污筒之间通过温控阀和旁通球阀连通,所述温控阀包括温控阀体以及与温控阀体固定连接的温控部,所述旁通球阀和温控阀体均竖直设置,所述温控部水平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除污筒一端的下部连通有排污管,除污筒内的杂质可通过排污管排出,本实用新型在排污管上加装电磁阀,电磁阀内置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给出除污装置前后的水压,控制器可得到除污装置两端的水压差,当水压差超过阈值则控制电磁阀打开,进行排污;排污一段时间后,如果水压差小于一定阈值则关闭电磁阀,实现排污自动化,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中除污装置、温控阀、旁通球阀形成组件,通过不同的布置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一次侧管网除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现有技术中一次侧管网的除污装置,需要测量除污装置两端的水压降,如果水压降较大说明除污装置已经发生堵塞,此时发出警告,运维人员需去现场勘察,如果除污装置堵塞,则手动打开排污阀门进行排污,这种技术方案自动化程度不足、反应速度慢、效率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侧管网结构,包括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包括电磁阀50、水平设置的除污筒10、设置在除污筒内的滤芯、用于检测除污筒的进水端水压的第一传感器11以及用于检测除污筒的出水端水压的第二传感器12,所述电磁阀与除污筒一端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电磁阀连通。

除污筒一端的下部连通有排污管,除污筒内的杂质可通过排污管排出,本实用新型在排污管上加装电磁阀,电磁阀内置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给出除污装置前后的水压,控制器可得到除污装置两端的水压差,当水压差超过阈值则控制电磁阀打开,进行排污;排污一段时间后,如果水压差小于一定阈值则关闭电磁阀,实现排污自动化,效率高。

控制器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水压信号,并计算得到水压差属于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y型过滤器60作为除污装置,y型过滤器可以去除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可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当流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筒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滤液则由过滤器出口排出,当需要清洗时,要将可拆卸的滤筒取出,处理后重新装入;由于y型过滤器存在倾斜机构,抽离滤筒时受制于机组设计空间,容易出现干涉,例如滤筒斜角抽网时容易与热量表干涉,并残留污水到热量表上,影响热量表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平设置的除污筒进行过滤,清洗筒网时水平抽网清洗即可,不会与其他供热设备产生干涉。

如图1所示,包括进水管道40,所述进水管道与除污筒之间通过温控阀30和旁通球阀20连通,所述温控阀包括温控阀体31以及与温控阀体固定连接的温控部32,所述旁通球阀和温控阀体均竖直设置,所述温控部水平设置。

温控阀可以是自力式温度调节阀或者电动温控阀。

自力式温度调节阀利用液体受热膨胀及液体不可压缩原理实现自动调节;供热水的温度变化时,传感器的感温液体的体积随之膨胀或收缩;供热水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感温液体膨胀,推动阀芯向下关闭阀门,减少供热流量;供热水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感温液体收缩,复位弹簧推动阀芯开启,增加供热流量。

电动温控阀适用于循环管路冷冻水、低压热水、生活热水、高压热水、海水、热油和蒸汽的调节,可调比大,耐高温,防汽蚀。

旁通球阀内为恒定流量,温控阀根据供热水温对供热流量进行控制,以保证供热量的稳定。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一次侧管网结构的各部件均水平布置,一次侧管网结构的总长度是各个部结构长度的累加值,长度较长,而老旧小区换热站房空间受限,一次侧管网结构较长时不利于人员进入并进行相关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除污装置、温控阀、旁通球阀形成组件,满足性能的同时,缩小约28%的长度空间,便于维护和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一次侧管网结构,包括除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装置包括电磁阀(50)、水平设置的除污筒(10)、设置在除污筒内的滤芯、用于检测除污筒的进水端水压的第一传感器(11)以及用于检测除污筒的出水端水压的第二传感器(12),所述电磁阀与除污筒一端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电磁阀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侧管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道(40),所述进水管道与除污筒之间通过温控阀(30)和旁通球阀(20)连通,所述温控阀包括温控阀体(31)以及与温控阀体固定连接的温控部(32),所述旁通球阀和温控阀体均竖直设置,所述温控部水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侧管网结构,包括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包括电磁阀、水平设置的除污筒、设置在除污筒内的滤芯、用于检测除污筒的进水端水压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除污筒的出水端水压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电磁阀与除污筒一端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电磁阀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陶昌勤;董君永;张旭;李孝俊;杨兵;张世钰;唐宝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4
技术公布日:2021.04.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