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5721发布日期:2021-07-20 16:0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菌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



背景技术:

微波杀菌是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微波热效应是指生物细胞是由水、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列机物等复杂化合物构成的一种凝聚态介质,该介质在强微波场的作用下,温度升高,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或破坏,蛋白质变性,影响其溶解度、粘度、膨胀性、稳定性,从而失去生物活性。

但是,在对产品进行微波干燥灭菌时,由于产品铺设厚度不一致,可能会导致部分较厚的产品灭菌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到产品整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品铺设厚度不一致,可能会导致部分较厚的产品灭菌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到产品整体的质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包括灭菌机主体,灭菌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等距状态发布的辊轴,底座的内部位于辊轴的侧面套设有传输带,其中一个辊轴的一端穿设于底座的外侧,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辊轴位于底座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电机的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呈相啮合状态的第二锥齿轮,灭菌机主体底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灭菌机主体的内部位于相邻进料口与出料口的辊轴的上方均转动连接有挤压辊。

优选的,挤压辊的一端穿设于灭菌机主体的外侧,挤压辊位于灭菌机主体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底座内部位于挤压辊下方辊轴的一端穿设于底座的外侧,辊轴位于底座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呈相啮合状态的第二齿轮。

优选的,灭菌机主体的内部位于两个挤压辊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状态分布的挡板,挡板的底部与传输带的底部之间间隙配合。

优选的,灭菌机主体的内部位于两个挤压辊向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呈对称状态分布的导向板,两组导向板相远离的一端呈向灭菌机主体外侧扩张状态。

优选的,灭菌机主体的内部位于挤压辊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刮板。

优选的,电机与第一齿轮的外侧分别套设有防护箱。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由电机提供动力,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传动带动辊轴转动使传输带运行对产品进行运输,灭菌机主体内部的挤压辊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辊轴之间联动对传输带上的产品进行挤压均匀,防止产品在灭菌使厚度不同导致产品质量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灭菌机主体;2、底座;3、辊轴;4、传输带;5、电机;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进料口;9、出料口;10、挤压辊;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挡板;14、导向板;15、刮板;16、防护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包括灭菌机主体1,灭菌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等距状态发布的辊轴3,底座2的内部位于辊轴3的侧面套设有传输带4,其中一个辊轴3的一端穿设于底座2的外侧,底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辊轴3位于底座2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电机5的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6呈相啮合状态的第二锥齿轮7,灭菌机主体1底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8与出料口9,灭菌机主体1的内部位于相邻进料口8与出料口9的辊轴3的上方均转动连接有挤压辊10。

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在需要对产品进行灭菌时,启动电机5,电机5通过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传动带动辊轴3转动,从而使传输带4运行对产品进行运输,挤压辊10对传输带4上的产品进行挤压均匀。

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由电机5通过动力,通过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传动带动辊轴3转动,从而使传输带4运行,通过挤压辊10对传输带4上的产品进行挤压均匀后便于灭菌机主体1对产品进行灭菌处理,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的,挤压辊10的一端穿设于灭菌机主体1的外侧,挤压辊10位于灭菌机主体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1,底座2内部位于挤压辊10下方辊轴3的一端穿设于底座2的外侧,辊轴3位于底座2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11呈相啮合状态的第二齿轮12,具体的,通过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传动使挤压辊10与辊轴3之间联动,提高对传输带4上产品挤压的效率。

进一步的,灭菌机主体1的内部位于两个挤压辊10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状态分布的挡板13,挡板13的底部与传输带4的底部之间间隙配合,具体的,通过挡板13防止产品掉落,造成经济损失。

进一步的,灭菌机主体1的内部位于两个挤压辊10向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呈对称状态分布的导向板14,两组导向板14相远离的一端呈向灭菌机主体1外侧扩张状态,具体的,通过导向板14使凌乱的产品聚集,提高灭菌的效率。

进一步的,灭菌机主体1的内部位于挤压辊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刮板15,具体的,通过刮板15对粘着在挤压辊10上的产品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电机5与第一齿轮11的外侧分别套设有防护箱16,具体的,通过防护箱16防止杂物卡入导致整体瘫痪的同时防止员工失误导致受伤。

综上,由电机5通过动力,通过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传动带动辊轴3转动,从而使传输带4运行,通过挤压辊10对传输带4上的产品进行挤压均匀后便于灭菌机主体1对产品进行灭菌处理,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传动使挤压辊10与辊轴3之间联动,提高对传输带4上产品挤压的效率,通过刮板15对粘着在挤压辊10上的产品进行清理,通过挡板13防止产品掉落,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导向板14使凌乱的产品聚集,提高灭菌的效率,通过防护箱16防止杂物卡入导致整体瘫痪的同时防止员工失误导致受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包括灭菌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等距状态发布的辊轴(3),所述底座(2)的内部位于辊轴(3)的侧面套设有传输带(4),其中一个所述辊轴(3)的一端穿设于底座(2)的外侧,所述底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辊轴(3)位于底座(2)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6)呈相啮合状态的第二锥齿轮(7),所述灭菌机主体(1)底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8)与出料口(9),所述灭菌机主体(1)的内部位于相邻进料口(8)与出料口(9)的辊轴(3)的上方均转动连接有挤压辊(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10)的一端穿设于灭菌机主体(1)的外侧,所述挤压辊(10)位于灭菌机主体(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1),所述底座(2)内部位于挤压辊(10)下方辊轴(3)的一端穿设于底座(2)的外侧,所述辊轴(3)位于底座(2)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11)呈相啮合状态的第二齿轮(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机主体(1)的内部位于两个挤压辊(10)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状态分布的挡板(13),所述挡板(13)的底部与传输带(4)的底部之间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机主体(1)的内部位于两个挤压辊(10)向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呈对称状态分布的导向板(14),两组所述导向板(14)相远离的一端呈向灭菌机主体(1)外侧扩张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机主体(1)的内部位于挤压辊(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刮板(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与第一齿轮(11)的外侧分别套设有防护箱(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菌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品铺设厚度不一致,可能会导致部分较厚的产品灭菌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到产品整体的质量的问题。一种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机,包括灭菌机主体,灭菌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等距状态发布的辊轴,底座的内部位于辊轴的侧面套设有传输带。本实用新型由电机提供动力,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传动带动辊轴转动使传输带运行对产品进行运输,灭菌机主体内部的挤压辊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辊轴之间联动对传输带上的产品进行挤压均匀,防止产品在灭菌使厚度不同导致产品质量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岳中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江县光雾山林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8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