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4098发布日期:2021-11-15 22:4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


背景技术:

2.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3.现有技术中,板片的介质流动通道比较常规,而且介质的流动速度较快,而且相邻板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导致换热效果不足。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换热效果。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包括多组相互堆叠的板片,所述板片包括若干高温介质板片及若干低温介质板片,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与所述低温介质板片相互接触,每组板片的前端面上设有多组波纹单元,相邻波纹单元之间构成介质换热通道,所述介质换热通道内间隔设有多组隔板,所述隔板的后侧面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前侧面相连,所述隔板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阻隔端,所述隔板的连接端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所述隔板的阻隔端设置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中部,且所述阻隔端朝向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流通方向设置,使所述隔板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呈10
°
~30
°
的夹角。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包括左侧隔板及右侧隔板,所述左侧隔板的连接端安装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左侧内壁上,所述右侧隔板的连接端安装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右侧内壁上。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隔板与所述右侧隔板相互错位设置,所述左侧隔板设置于相邻两组右侧隔板之间,所述右侧隔板设置于相邻两组左侧隔板之间。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隔板的阻隔端设置于所述右侧隔板阻隔端的左侧。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包括斜板及柱型板,所述斜板的内端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所述斜板的外端与所述柱型板的内端外缘面相连,所述斜板的内端为连接端,所述柱型板的外端为阻隔端,所述斜板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之间倾斜设置。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的外端设置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中部,所述隔板内端的一侧经弧形面与所述斜板及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
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介质换热通道内设置多组隔板,隔板的设置,能够增加相
邻板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同时,隔板朝向介质换热通道的流通方向设置,这样能够增加与介质的接触面积,同时延缓一定的介质流速,提高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隔板与介质换热通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高温介质板片;2、低温介质板片;3、介质换热通;4、隔板; 5、连接端;6、阻隔端;7、左侧隔板;8、右侧隔板;9、斜板;10、柱型板。11、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8.实施例一:参见图1~3所示,一种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包括多组相互堆叠的板片,所述板片包括若干高温介质板片1及若干低温介质板片2,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与所述低温介质板片相互接触,每组板片的前端面上设有多组波纹单元,相邻波纹单元之间构成介质换热通道3,所述介质换热通道内间隔设有多组隔板4,所述隔板的后侧面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前侧面相连,所述隔板的一端为连接端5,另一端为阻隔端6,所述隔板的连接端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所述隔板的阻隔端设置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中部,且所述阻隔端朝向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流通方向设置,使所述隔板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呈10
°
~30
°
的夹角。
19.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时,高温介质板片上面的介质换热通道用于高温介质的流动,低温介质板片上面的介质换热通道用于低温介质的流动,这样高温及低温介质流动的时候,能够通过对应的板片进行热交换,实现换热工作。其中,通过在介质换热通道内设置隔板,而且隔板的的组隔端会朝向介质换热通道内介质流动方向设置这样介质在流经介质换热通道的时候,隔板会对介质的流动的阻挡,会稍微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同时,由于隔板倾斜设置,又会起到对介质的导向作用,保证介质流动的舒畅性,提高换热效果,同时,隔板的设置,还能够增加板片的强度,延长板片的使用寿命。
20.参见图1、2所示,所述隔板包括左侧隔板7及右侧隔板8,所述左侧隔板的连接端安装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左侧内壁上,所述右侧隔板的连接端安装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右侧内壁上。
21.所述左侧隔板与所述右侧隔板相互错位设置,所述左侧隔板设置于相邻两组右侧隔板之间,所述右侧隔板设置于相邻两组左侧隔板之间。
22.所述左侧隔板的阻隔端设置于所述右侧隔板阻隔端的左侧。
23.通过左侧隔板及右侧隔板相互错位设置,这样会进一步延长介质在介质换热通道内流动的长度,提高换热效果。
24.参见图2、3所示,所述隔板包括斜板9及柱型板10,所述斜板的内端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所述斜板的外端与所述柱型板的内端外缘面相连,所述斜板的内端为连接端,所述柱型板的外端为阻隔端,所述斜板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之间倾斜设置。
25.所述隔板的外端设置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中部,所述隔板内端的一侧经弧形面
11与所述斜板及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
26.采用柱型板及斜板,在介质流动的时候,起到导流作用,同时,弧形面也起到导向,防止介质在介质换热通道内的反向流动,保证介质流动的顺畅性,提高换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包括多组相互堆叠的板片,所述板片包括若干高温介质板片及若干低温介质板片,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与所述低温介质板片相互接触,每组板片的前端面上设有多组波纹单元,相邻波纹单元之间构成介质换热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内间隔设有多组隔板,所述隔板的后侧面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前侧面相连,所述隔板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阻隔端,所述隔板的连接端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所述隔板的阻隔端设置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中部,且所述阻隔端朝向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流通方向设置,使所述隔板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呈10
°
~30
°
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左侧隔板及右侧隔板,所述左侧隔板的连接端安装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左侧内壁上,所述右侧隔板的连接端安装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右侧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隔板与所述右侧隔板相互错位设置,所述左侧隔板设置于相邻两组右侧隔板之间,所述右侧隔板设置于相邻两组左侧隔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隔板的阻隔端设置于所述右侧隔板阻隔端的左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斜板及柱型板,所述斜板的内端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所述斜板的外端与所述柱型板的内端外缘面相连,所述斜板的内端为连接端,所述柱型板的外端为阻隔端,所述斜板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之间倾斜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外端设置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中部,所述隔板内端的一侧经弧形面与所述斜板及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芯体结构,包括多组相互堆叠的板片,所述板片包括若干高温介质板片及若干低温介质板片,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与所述低温介质板片相互接触,每组板片的前端面上设有多组波纹单元,相邻波纹单元之间构成介质换热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内间隔设有多组隔板,所述隔板的后侧面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前侧面相连,所述隔板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阻隔端,所述隔板的连接端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相连,所述隔板的阻隔端设置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中部,且所述阻隔端朝向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流通方向设置,使所述隔板与所述介质换热通道的内壁呈10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三川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9
技术公布日:2021/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