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5094发布日期:2021-10-27 19:0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导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雾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常用的雾化器主要是通过导雾槽与外界环境连接,雾化器产生的雾气由导雾槽向外传输,这种导雾方式的雾气完全依赖于雾气自身的浮力向外传输,出雾速率低,且雾气容易向四周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雾装置,能够提高出雾速率。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雾装置,包括:第一导雾管,所述第一导雾管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水池盖,环设于所述第一导雾管的上端外侧;风扇,设置于所述水池盖上,且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水池盖下侧。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雾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导雾管可以设置于水池内,雾化器可以设置于第一导雾管内,水池盖环设于第一导雾管的上端外侧,水池盖用于盖在放置雾化器的水池上,水池内的水会经过通孔进入到第一导雾管内与雾化器接触产雾,风扇设置于水池盖上并且朝向水池盖下侧吹风,风扇吹出的风会经过各个通孔进入第一导雾管内,再带动雾气顺着第一导雾管内部向上排出,有效的提高出雾速率。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各个所述通孔的尺寸从上至下逐渐变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导雾罩,所述导雾罩开口朝下的设置于所述水池盖上;第二导雾管,所述第二导雾管位于所述导雾罩内部,且所述第二导雾管的上端穿过所述导雾罩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导雾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导雾管的上端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雾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导雾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导雾管和所述第二导雾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雾管上端外侧的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接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雾管下端内侧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并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池盖上设置有连接电路板,所述连接电路板用于连接雾化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雾管上端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雾管同轴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侧,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水池盖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槽匹配的第一环形凸起和与所述第二环形槽匹配的第二环形凸起,所
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密封圈抵接,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设置有连接电路板,所述连接电路板用于连接雾化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电路板通过数据线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所述数据线和所述连接电路板的连接方式包括弹簧触点、防水插拔、防水磁吸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数据线为软排线。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雾管的底端设置有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第一导雾管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雾装置的剖面图;
18.图2为图1中图示位置a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雾管、安装板和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池盖和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雾罩和第二导雾管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第一导雾管100、通孔110、第一连接通道120、第一卡槽130;
24.水池盖200、第一环形凸起210、第二环形凸起220、连接电路板230;
25.风扇300、出风口310、导雾罩400、第二导雾管500、第一卡扣510;
26.安装板600、第一环形槽610、第二环形槽620、底盖700、水池80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
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雾装置,包括第一导雾管100、水池盖200和风扇300。
32.其中,第一导雾管100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110,水池盖200环设于第一导雾管100的上端外侧,风扇300设置于水池盖200上,且风扇300的出风口310朝向水池盖200下侧。
33.第一导雾管100可以设置于水池800内,雾化器(图未示出)可以设置于第一导雾管100内,水池盖200环设于第一导雾管100的上端外侧,水池盖200用于盖在放置雾化器的水池800上,水池800内的水会经过通孔110进入到第一导雾管100内与雾化器接触产雾,风扇300设置于水池盖200上并且朝向水池盖200下侧吹风,风扇300吹出的风会经过各个通孔110进入第一导雾管100内,再带动雾气顺着第一导雾管100内部向上排出,有效的提高出雾速率。
34.可以想到的是,各个通孔110的尺寸从上至下逐渐变大。
35.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风扇300吹出的气流先由第一导雾管100外侧进入第一导雾管100内侧,因为各个通孔110的尺寸从上至下逐渐变大,所以各通孔110的水平高度越低,进风量越大,使得第一导雾管100下侧的气压大于上侧的气压,气流带动雾气从第一导雾管100下侧向上输出,可以进一步提高出雾速率,并防止第一导雾管100内的雾气向四周溢出,雾气不会在水池800壁上形成水雾,当放置雾化器的水池800为透明水池800时,使用者可以从水池800外清晰的看到水池800的内部情况。
36.可以想到的是,导雾装置还包括导雾罩400和第二导雾管500,导雾罩400开口朝下的设置于水池盖200上,第二导雾管500位于导雾罩400内部,且第二导雾管500的上端穿过导雾罩400与外界连通,第二导雾管500的下端与第一导雾管100的上端连接。
37.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导雾罩400和第二导雾管500可为一体式结构,导雾罩400向下开口的罩在水池盖200上,第二导雾管500的上端穿过导雾罩400与外界连通,第二导雾管500的下端与第一导雾管100的上端连接,使得雾气会经过依次经过第一导雾管100和第二导雾管500向外界传输,导雾罩400、第二导雾管500和水池盖200形成的腔室可以将雾气与风扇300分隔开,防止风扇300以及相应的电路结构接触到雾气而出现故障。
38.可以想到的是,第一导雾管10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导雾管50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导雾管100和第二导雾管500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39.第一导雾管100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导雾管500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导雾管100和第二导雾管500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便于在第一导雾管100上安装或拆卸第二导雾管500。
40.可以想到的是,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一导雾管100上端外侧的第一连接通道120,第一连接通道120连接有第一卡槽130,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二导雾管500下端内侧的第一卡扣510,第一卡扣510可穿过第一连接通道120并与第一卡槽130卡接。
41.参照图3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二导雾管500下端内侧的第一卡扣510,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第一导雾管100上端外侧的第一连接通道120,第一连接通道120连接有第一卡槽130,使第一卡扣510进入第一连接通道120,然后相对旋转第二导雾管
500和第一导雾管100,使得第一卡扣510顺着第一连接通道120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卡扣510与第一卡槽130卡接,实现第二导雾管500和第一导雾管100的可拆卸连接。
42.可以想到的是,第一导雾管100上端环设有安装板600,安装板600上设置有与第一导雾管100同轴的第一环形槽610和第二环形槽620,第一环形槽610位于第二环形槽620内侧,第一环形槽610和第二环形槽620内均设置有密封圈,水池盖200下侧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槽610匹配的第一环形凸起210和与第二环形槽620匹配的第二环形凸起220,第一环形凸起210和第二环形凸起220分别与对应的密封圈抵接,第一环形槽610和第二环形槽620之间设置有连接电路板230,连接电路板230用于连接雾化器。
43.参照图1至图4所示,第一导雾管100上端环设有安装板600,安装板600上设置有与第一导雾管100同轴的第一环形槽610和第二环形槽620,第一环形槽610位于第二环形槽620内侧,第一环形槽610和第二环形槽620之间设置有连接电路板230,连接电路板230用于连接雾化片和外部电路。第一环形槽610和第二环形槽620内均设置有密封圈,水池盖200下侧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槽610匹配的第一环形凸起210和与第二环形槽620匹配的第二环形凸起220。第一环形凸起210可以插入第一环形槽610并与对应的密封圈抵接,第二环形凸起220可以插向第二环形槽620并与对应的密封圈抵接,可以防止设置于第一环形槽610和第二环形槽620之间的连接电路板230接触到水雾而出现故障。连接电路板230用于向雾化器供电以及输出控制信号。
44.进一步的,第二导雾管500与第一导雾管100连接的同时还向下抵接水池盖200,使得水池盖200下侧面的第一环形凸起210和第二环形凸起220能够分别与对应的密封圈抵接,以保证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空间保持密封状态,防止连接电路板230接触到雾气。
45.可以想到的是,连接电路板230通过数据线(图未示出)与雾化器电性连接,数据线和连接电路板230的连接方式包括弹簧触点、防水插拔、防水磁吸中的至少一种。
46.弹簧触点为常用的电路连接方式,通过防水插拔或是防水磁吸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线路的防水效果,并且便于数据线与连接电路板230连接。
47.具体的,数据线可通过多种方式连接雾化器和连接电路板230,例如数据线的一端与连接电路板230连接,数据线的另一端可向下穿过安装板600和通孔110进入第一导雾管100内与雾化器电性连接;例如数据线的一端与连接电路板230连接,数据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环形凸起220和对应的密封圈之间,再穿过第一环形凸起210和对应的密封圈之间,然后穿过第一导雾管100上端侧壁进入第一导雾管100内部与雾化器电性连接。
48.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电路板230也可以设置于水池盖200上。导雾罩400、第二导雾管500和水池盖200形成的腔室可以防止雾气进入,在该腔室内设置连接电路板230,可以防止雾气侵蚀。
49.可以想到的是,数据线为软排线,软排线具有柔软和重量轻的特点,如果设置于第一导雾管100内的雾化器为漂浮式雾化器,采用软排线不会阻碍漂浮式雾化器跟随水面上下移动。
50.进一步的,软排线可为胶扁线、ffc线或fpc线等。
51.可以想到的是,第一导雾管100的底端设置有底盖700,底盖700与第一导雾管100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52.参照图1所示,底盖700使第一导雾管100的底端封闭,使用者向上提拉第一导雾管100,可以带动设置于第一导雾管100内的雾化器脱离水池800,然后拆卸下底盖700,可以将雾化器从第一导雾管100内取出,操作方便。
5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