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4488发布日期:2021-04-30 13:0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不仅期望空调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速度,还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

然而,为了实现更加快速地制冷和制热,难免需要进行大风量送风。但是,当风速过大的冷风或热风直吹人体时,必然会引起人体的不适。人体长期被冷风直吹还会引发空调病。

因此,如何实现空调的舒适送风成为空调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实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舒适送风,以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简化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制作工艺,节约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丰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模式。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壳体,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风孔;和

网布,安装于所述壳体,以用于覆盖所述排风孔,以使所述壳体内的送风气流被所述网布打散后,经所述排风孔排向室内环境。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前侧底部开设有出风口;且所述至少一个排风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为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横向方向的长条状;且所述至少一个排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其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布置于临近所述出风口后边的位置。

可选地,每个所述排风孔的长度方向前后延伸的矩形,且多个所述排风孔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可选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至少一个导流部,每个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壁内侧,并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共同限定出连通至少部分所述排风孔的过流通道,所述网布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网布位于一个所述过流通道内;和风道,包括前壁和后壁,所述风道的后壁下端与每个所述导流部后端相接,且与所述过流通道连通,以用于将送风气流引向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过流通道。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流部包括:

通道围挡板,从所述壳体的底壁内侧表面向上延伸出,用于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共同限定出所述过流通道;和

连接板,从所述通道围挡板的顶端向后延伸出,以与所述风道的后壁底端相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横向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以用于排出所述送风气流。

可选地,在沿所述送风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每个所述排风孔的过流截面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排风孔的数量为多个,且配置成使其出风方向各不相同。

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壳体上开设有排风孔,且安装有覆盖排风孔的网布。壳体内部的送风气流(送风气流通常为与换热器完成换热的热交换风)吹向网布,被网布打散后,穿过网布,然后通过排风孔排向室内环境,对室内环境空气进行调节。气流被打散后变得更加柔和,达到一种无风感效果,实现了空调的舒适送风,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避免冷风/热风直接高速吹向人体使人体不适。

此外,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由网布发挥散风作用,壳体上仅需开设一个或多个较大的排风孔即可,无需在壳体上开设孔径较小的微孔,由此降低了壳体的制作成本。而且,网布本身容易获得,且采购成本也较低,也方便用户清洗或更换。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将排风孔开设于壳体的底壁上,以便向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朝正下方送风,弥补了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仅依靠出风口朝前下方送风,不便于竖直向下送风的缺陷。特别是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利用多个排风孔竖直向下送风使得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正下方区域的温度升高更快。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使壳体的前侧底部开设有出风口,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送风模式。例如,当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壳体内部的送风气流的主体部分将从出风口吹向室内,而送风气流主体部分之外的另一部分被网布打散后,经排风孔向下吹向室内,实现无风感送风效果。当出风口被关闭时(例如被外导风板关闭),全部的送风气流都被迫流向网布,由排风孔进行大风量送风,实现完全无风感送风模式。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导流部包括通道围挡板和连接板。通道围挡板与壳体底壁共同限定出过流通道,能够引导送风气流流向排风孔。连接板从通道围挡板的顶端向后延伸出,以与风道的底壁的前端相连,使连接板相当于风道底壁的延长段,这使得风道的后壁与连接板的连接过渡更加自然平滑,不会对气流带来额外的沿程阻力。并且,送风气流经风道底壁和连接板后,再向下弯折进入过流通道,这使得壳体底壁、通道围挡板后壁和风道底壁构成一种台阶面,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运行制冷时,这种台阶面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排风孔处出现凝露。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隐藏了外导风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处放大图;

图6是图4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的c处放大图;

图8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放大图;

图9是图8的d处放大图;

图10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e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仰视图;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图4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隐藏了外导风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处放大图;图6是图4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6的c处放大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分体壁挂式房间空调器的室内部分,用于调节室内空气,例如制冷/制热、除湿、引入新风等等。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个网布90。

其中,壳体1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风孔13。排风孔13为通孔,其贯穿壳体10的壁,以用于排出壳体10内的送风气流。送风气流指的是被壳体10内的风机作用,以加速流流出壳体10的、用于调节室内环境的气流,例如制冷模式下的冷风、制热模式下的热风以及新风模式下的新风气流等等。

至少一个网布90安装于壳体10,以用于覆盖壳体10上开设的排风孔13,以使壳体10内的送风气流被网布90打散后,经排风孔13排向室内环境。网布90上形成有密集排布的多个网孔91,以使流经其的送风气流被打散,网布90具体可由纤维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由于壳体10上开设有排风孔13,且安装有覆盖排风孔13的网布90。壳体10内部分或全部的送风气流吹向网布90,被网布90打散后,穿过网布90,然后通过排风孔13排向室内环境,对室内环境空气进行调节。气流被打散后变得更加柔和,达到一种无风感效果,实现了空调的舒适送风,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避免冷风/热风直接高速吹向人体使人体不适。

现有的一些改进结构中,使壳体上开设密集排布的多个微孔,通过多个微孔向室内环境送风,实现无风感送风效果。但是,由于壳体通常为硬质材料,在其上加工多个密集排列且孔径较小的微孔(微孔的孔径通常较小,例如直径为1-10mm,否则根本无法达到微风效果)对工艺要求较高,导致壳体的成本增加。

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网布90发挥散风作用,壳体10上仅需开设一个或多个较大的排风孔13即可,根本无需在壳体10上开设孔径较小的微孔,由此降低了壳体10的制作成本,网布90本身易于获得且采购成本较低,而且还方便用户更换和清洗。

优选使排风孔13的数量为多个,使一个网布90对应多个排风孔13。这样一来,使排风孔13的口径相对较小,由排风孔13之间的实体部分给网布90提供更强的支撑和固定,使其位置更加稳固。当然,在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也可设置多个网布90,使每个排风孔13对应一个网布90。

此外,对于设置多个网布90的方案,可将每个网布90的规格设置为各不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所谓的规格包括网孔91的大小、开孔密度、网孔的形状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使排风孔13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沿送风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使每个排风孔13的过流截面逐渐增大。即,使每个排风孔13为渐扩状。如此一来,送风气流在排风孔13内扩散地向外流动,流出排风孔13一定距离后,相接近的排风孔13的出风气流能够相互交汇,相互冲击,使得气流的冲击力相互抵消,更加接近自然风,舒适度更高。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使排风孔13的数量为多个,且使多个排风孔13配置成使其出风方向各不相同。这种设计也能使各排风孔13的出风气流相互交汇、相互冲击,使得气流的冲击力相互抵消,更加接近自然风,舒适度更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可使壳体10的前侧底部开设有一出风口12,前述的至少一个排风孔13开设于壳体10的底壁101上。出风口12用于将壳体10内产生的送风气流排向室内环境,以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所示,出风口12处设置有外导风板50,外导风板50可转动地安装于出风口12处,用于引导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也用于开闭出风口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出风口12为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壳体10横向方向(壳体10横向方向已经在图中标示出)的长条状。前述的至少一个排风孔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风孔13沿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布置于临近出风口12后边的位置。壳体10的底壁101的前边缘构成出风口12的后边,多个排风孔13临近出风口12后边,也就是临近壳体10的底壁101的前边缘,以便更好地与壳体10内风道20对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多个排风孔13开设于壳体10的底壁101,使得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能朝壳体10的正下方送风,弥补了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仅依靠出风口朝前下方送风,不便于竖直向下送风的缺陷。特别是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本发明利用多个排风孔13竖直向下送风,使得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正下方区域的温度升高更快,制热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使每个排风孔13的长度方向前后延伸的矩形,且多个排风孔13沿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以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底部外观更加规整、美观。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使排风孔13为圆形孔、腰型孔、方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多边形孔或其他各种形状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网布90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0,以利于网布90的更换和清洗。例如,可使壳体10的底壁101内侧形成插槽,插槽的插入口位于壳体10的底壁101的前端,以便网布90从插入口插入插槽中,实现可拆卸安装。

图8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放大图;图9是图8的d处放大图;图10是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e处放大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导流部70和风道20。每个导流部70位于壳体10的底壁101的内侧,并与壳体10的底壁101共同限定出连通多个排风孔13的过流通道701,从而使过流通道701内的送风气流经多个排风孔13吹出。网布90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网布90位于一个过流通道701内。

风道20形成于壳体10内,其包括后壁21(或称蜗壳)和前壁22(或称蜗舌)。后壁21的下端与每个导流部70的后端相接,且与每个过流通道701连通,以用于将送风气流引向出风口12和过流通道701。进入过流通道701的送风气流将经过多个排风孔13吹出。

例如图10所示,出风口12为可为长度方向平行于壳体10的横向方向的长条状。导流部70的数量为多个,网布90的数量与导流部70的数量相同,每个网布90安装于一个导流部的过流通道内。如图10所示,导流部7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流部70沿壳体10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即左右间隔设置。两个导流部70中间的区域可用于安装内导风板或外导风板的转轴。

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由于壳体10的底壁101的内侧设置了导流部70,使导流部70与壳体10的底壁101限定出连通排风孔13的过流通道701。当出风口12处于打开状态时,壳体10内部的送风气流的主体部分将从出风口12吹向室内,而送风气流主体部分之外的另一部分将进入过流通道701,在导流部70的引导下吹向多个排风孔13,被多个排风孔13打散后向下吹向室内。气流被打散后变得更加柔和,达到一种无风感效果,实现了空调的舒适送风。当出风口12被关闭时(例如被外导风板50关闭),全部的送风气流都被迫流向多个排风孔13,使多个排风孔13进行大风量送风,实现完全无风感送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导风板50配置成可运动至使其边缘与出风口12边缘具有间隔以便出风的微风模式,具体请参考图1。在该微风模式下,外导风板50处于接近关闭出风口12的位置,但并未完全封闭出风口12,而是与出风口12边缘保留了一定的间隔,该间隔的宽度具体可为0.5-10cm。如此一来,允许送风气流从该间隔处流出出风口12。由于出风面积远小于整个出风口12,使得出风气流更加细微,实现微风效果,该模式适用制冷量/制热量需求较低的情况。而且,由于送风气流从外导风板50的边缘向外吹出,不会以大风量方式直吹人体,也能避免人体产生不适。

总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多样化的无风感送风模式,例如:

其一,出风口12被打开,壳体10内部的送风气流的主体部分将从出风口12吹向室内。送风气流主体部分之外的另一部分将进入过流通道701,在导流部70的引导下吹向排风孔13,被多个排风孔13打散后向下吹向室内。送风气流被打散后变得更加柔和,达到一种接近无风感的送风效果,实现了空调的舒适送风。

其二,出风口12被关闭(例如被外导风板50关闭)。出风口12被关闭时,全部的送风气流都被迫流向多个排风孔13,使多个排风孔13进行大风量送风,实现完全无风感送风效果。

其三,使外导风板50运动至使其边缘与出风口12的边缘具有间隔以便出风的微风模式,如图8,以由该间隔以及多个的排风孔13共同出风,实现更大程度的无风感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可包括人感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人感传感器安装于壳体10上,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出风口12的出风覆盖范围,具体可为红外传感器。基于此,一种可选的无风感控制模式如下:当人感传感器检测到人体进入前述的出风覆盖范围后,即形成人体感应信号,并将该人体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即控制外导风板50关闭出风口12,使空调完全通过多个排风孔13实行无风感送风,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人体。当人感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离开出风覆盖范围后,即控制器即控制外导风板50打开出风口12,进行常规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每个导流部70包括通道围挡板71和连接板72。其中,通道围挡板71从壳体10的底壁101的内侧表面向上延伸出,用于与壳体10的底壁101共同限定出前述的过流通道701。通道围挡板71具体包括后板和从后板的横向两端向前延伸的左右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前端与壳体的底壁101相接。连接板72从通道围挡板71的顶端向后延伸出,以与风道20的后壁21的前端相接。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通道围挡板71不仅与壳体10的底壁101共同限定出了过流通道701,还能够将送风气流导向排风孔13。连接板72从通道围挡板71的顶端向后延伸出来,以与风道20的后壁21前端相连,使连接板72相当于风道20的后壁21的延长段。这样使得风道20的后壁21与连接板72的连接过渡更加地自然和平滑,不会对气流带来额外的沿程阻力,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

在上述实施例中,送风气流经风道20的后壁21和连接板72向前引导后,再向下弯折进入过流通道701,这使得壳体10的底壁101、通道围挡板71后壁和风道20的后壁21构成一种台阶面。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这种台阶面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排风孔13处出现凝露,避免冷凝水通过排风孔13滴落出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每个导流部70与壳体10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这样设计一方面使结构更加简单,省掉了后期的装配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导流部70与壳体10的底壁101的连接部位没有任何缝隙,可避免送风气流经两者之间的缝隙泄漏回流至壳体10的内部(非风道20的内部),造成冷量/热量浪费。特别是当外导风板50关闭出风口12时,送风气流在风机的强制作用下全部流向过流通道701,过流通道701内气压很大,如果导流部70与壳体10的底壁101之间存在缝隙,将很容易引起泄漏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则可避免出现这一问题。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内导风板80。内导风板80可转动地安装于出风口12的内侧,用于引导出风口12的上下出风方向。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同时安装有内导风板80和外导风板50。外导风板50主要用于开闭出风口12,内导风板80位于外导风板50的内侧,当外导风板50处于关闭出风口12的状态时,内导风板80被遮挡在壳体10的内侧。当外导风板50打开出风口12时,内导风板80用于引导出风口12的上下出风方向,包括进行上下摆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导风板80配置成可将送风气流朝向过流通道701引导。由上文可知,在出风口12处于关闭状态时,送风气流将全部流向过流通道701。此时,可使内导风板80将送风气流朝过流通道701引导,使送风气流更加顺畅地流向过流通道701,而不会在冲向外导风板50的内侧后,再迂回弯折进入过流通道701而引发较大的压力损耗。

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可为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制热的空调的室内部分。如图4和图6所示,壳体10内设有换热器30和风机40。在风机40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经壳体10顶部的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与换热器30完成强制对流换热,形成热交换风,然后再在风道20的引导下吹向出风口12和过流通道70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可使壳体10的至少一个横向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14,以用于排出送风气流。例如,优选使壳体10的两个横向侧壁均设置散风孔14。如此一来,送风气流不仅能向前、向下吹出,还能向左、右方向吹出,使得出风角度范围更大,送风气流更加分散,与室内空气的融合更快更充分,使气流更加柔和,满足了用户对空调舒适送风的要求。

具体地,每个散风孔14可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多个散风孔14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可使各散风孔14的长度依次变小,参考图1。此外,散风孔也可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其它形状。可使多个散风孔均为长条弯曲形,以增加出风方向的不规则程度,使送风气流的风感更加接近自然风。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