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机构、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67410发布日期:2023-04-18 20:0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换热机构、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特别涉及一种换热机构、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一种典型的换热系统是壁挂炉与热泵组成的联供系统,夏季可以利用热泵进行制冷,冬季可以利用热泵和壁挂炉组合进行供暖。该联供系统整体使用成本低、用户使用体验较佳。以该壁挂炉与热泵组成的联供系统为例,热泵通常包括安装在室内的内机和安装在室外的外机,壁挂炉和热泵的内机一般分别安装在室内。

2、目前,大部分联供系统对安装空间的要求较高,且壁挂炉的回路管路长、施工量大,安装费用高、产品总成本高。一些用户可能因为安装空间有限无法同时安装下壁挂炉和内机,例如,一般开发商会在厨房预留安装壁挂炉的空间,但没有预留空间安装内机的空间,从而限制了联供系统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换热机构、换热系统,利用该换热机构其能够将换热系统安装在室内的部分进行高度集成,大大缩小整机的体积,降低成本。

2、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3、一种换热机构包括:组装在一起的换热部和耦合部;所述换热部内形成有相隔离的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所述耦合部包括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第三介质通道,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相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换热片,在沿着所述换热片的间隔层叠设置方向上,所述换热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5、进一步的,所述耦合部的腔体设置在所述换热部的第二侧,并通过连通部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相连通;或者,所述耦合部的腔体设置在所述换热部的第一侧,并通过连通部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相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与所述耦合部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连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一个开孔。

7、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在沿着第一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接口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位置相同或相接近,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接口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位置相同或相接近。

8、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上设置有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开孔的位置相同或相接近,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开孔的位置相同或相接近;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换热部的第一侧,所述耦合部位于所述换热部的第二侧。

9、进一步的,所述耦合部上设置有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开孔相同或相接近,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开孔相同或相接近;所述耦合部与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换热部的同一侧。

10、进一步的,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换热机构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连通部靠近所述换热机构的第三侧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四接口,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四接口远离所述连通部设置;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换热部的第一侧,所述耦合部位于所述换热部的第二侧。

12、进一步的,所述耦合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四接口,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四接口远离所述连通部设置;所述耦合部与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换热部的同一侧。

13、进一步的,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耦合部上背离所述连通部侧还设置有第三接口。

14、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还包括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

15、进一步的,所述耦合部包括一侧开口的腔体,所述耦合部的开口端与所述换热部相对接。

16、进一步的,所述耦合部与所述换热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一体结构。

17、进一步的,在平行于所述换热片的方向上,所述耦合部的外轮廓尺寸与所述换热部的外轮廓尺寸一致。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用于连接第一采暖通道;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接第二采暖通道,所述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用于连接换热介质通道。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用于和第一热源相连通,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为所述第一热源的部分采暖通道;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为所述第一热源的部分换热介质通道;所述第三介质通道用于和第二热源相连通,所述第三介质通道为所述第二热源的部分采暖通道。

20、一种换热系统,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换热机构,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热源,所述第一热源与所述换热部的第二介质通道相连通;第二热源,所述第二热源与所述耦合部相连通;换热末端,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换热末端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源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热泵、空调;所述第二热源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壁挂炉、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源为壁挂炉,所述壁挂炉还包括生活水板换。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源为热泵,所述热泵包括外机和内机,所述内机与所述壁挂炉通过所述换热机构集成设置在同一个壳体中。

23、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三介质通道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换热末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水管路,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换热末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水管路;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热源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水管路,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热源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水管路;所述第五接口和所述第六接口通过换热介质管路与所述热泵的外机相连通。

2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25、本申请提供一种将换热部和耦合部组装在一起的换热机构,当该耦合部和换热部集成在一起时,在不影响水路连通关系的前提下,至少能够省去原来耦合部至所述换热部之间的采暖水路,从而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缩小体积。当该换热机构应用在换热系统中时,将该耦合部与换热部相集成后的换热机构与其他部分进一步组装集成,可以形成体积小、成本低的复合内机。

26、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在一起的换热部和耦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换热片,在沿着所述换热片的间隔层叠设置方向上,所述换热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的腔体设置在所述换热部的第二侧,并通过连通部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与所述耦合部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连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一个开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上设置有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开孔的位置相同或相接近,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开孔的位置相同或相接近;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换热部的第一侧,所述耦合部位于所述换热部的第二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上设置有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开孔相同或相接近,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开孔相同或相接近;所述耦合部与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换热部的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换热机构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连通部靠近所述换热机构的第三侧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四接口,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四接口远离所述连通部设置;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换热部的第一侧,所述耦合部位于所述换热部的第二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四接口,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四接口远离所述连通部设置;所述耦合部与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换热部的同一侧。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沿着第一方向上,所述耦合部上背离所述连通部侧还设置有第三接口。

12.如权利要求6至10任一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还包括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

13.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包括一侧开口的腔体,所述耦合部的开口端与所述换热部相对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与所述换热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一体结构。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换热片的方向上,所述耦合部的外轮廓尺寸与所述换热部的外轮廓尺寸一致。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用于连接第一采暖通道;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接第二采暖通道,所述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用于连接换热介质通道。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用于和第一热源相连通,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为所述第一热源的部分采暖通道;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为所述第一热源的部分换热介质通道;所述第三介质通道用于和第二热源相连通,所述第三介质通道为所述第二热源的部分采暖通道。

18.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换热机构,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源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热泵、空调;所述第二热源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壁挂炉、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源为壁挂炉,所述壁挂炉还包括生活水板换。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源为热泵,所述热泵包括外机和内机,所述内机与所述壁挂炉通过所述换热机构集成设置在同一个壳体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三介质通道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机构、换热系统,该换热机构包括:组装在一起的换热部和耦合部;换热部内形成有相隔离的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耦合部包括中空的腔体,腔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接第三介质通道,腔体与第一介质通道相连通。本发明利用该改进后的换热机构其能够将换热系统安装在室内的部分进行高度集成,大大缩小整机的体积,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柳飞,井煜锋,高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