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9820发布日期:2021-11-18 12:4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折流杆式换热器与普通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具有换热效率高、壳程流速高和无死区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气—气、气—液和液—液换热器及汽相冷凝过程。
3.市场上的一般折流杆式换热器高度无法调节,当需要连接外部机构时,需匍匐安装,费时费力,同时无法调节整体高度,从而无法适应不同外接机构的高度,使得应用受限;且一般折流杆式换热器内部的折流杆间距无法调整,从而使得热水的流速无法调整,影响换热效果,不利于完全热交换。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
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壁内开设有空腔,且基座的空腔两侧的侧壁之间转动套接有蜗杆,蜗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盘,蜗杆的位于空腔内的部分啮合连接有涡轮,涡轮内固定套接有丝柱,丝柱的上端延伸至基座外,丝柱的上端啮合套接有移动块,移动块与基座滑动连接;
6.移动块的顶面上固接有壳体,壳体的内壁之间固定套接有管板,管板右侧的壳体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管板左侧的壳体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之间安装有换热管,换热管与管板固定套接,换热管的侧壁上滑动套接有折流杆,折流杆之间安装有气动推杆。
7.优选地:所述基座的顶端侧壁上固接有卡板,卡板与移动块滑动套接。
8.优选地:所述涡轮和丝柱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涡轮和丝柱平行设置。
9.优选地:所述折流杆的上下两端分别滑动套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管板的侧壁固接,支撑杆的另一端固接有衔接杆,衔接杆与壳体的内壁固接。
10.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和衔接杆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杆和衔接杆关于管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11.优选地:所述管板的侧壁上固接有分隔板,分隔板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固接,分隔板平分管板左侧的壳体空间。
12.优选地:所述折流杆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折流杆的方向均不相同。
13.优选地:换热管呈u型设置。
1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盘带动蜗杆转动,使得与蜗杆啮合连接的涡轮带动丝柱转动,从而使得丝柱上的移动块移动,而丝柱设置有两个,且位于移动块的两端,进而使得
移动块无法转动,达到移动块上下移动的目的,同时基座上的卡板能够导向移动块,使得移动块移动更加稳定,进而达到上升壳体的目的,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匍匐连接外接结构,省时省力,同时装置的整体高度可调节,从而可适应不同外接机构的高度,避免应用受限;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折流杆上的气动推杆,使得气动推杆调整折流杆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折流杆阻挡水流的间距改变,进而调整了水速,达到热水与换热管充分接触的目的,使得换热效果提高,利于完全热交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截面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流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结构俯视截面图;
21.其中:1、基座;2、蜗杆;3、转盘;4、涡轮;5、丝柱;6、移动块;7、卡板;8、壳体;9、热水进口;10、热水出口;11、冷水进口;12、换热管;13、管板;14、折流杆;15、支撑杆;16、衔接杆;17、气动推杆;18、冷水出口;19、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包括基座1,基座1的底壁内开设有空腔,基座1的空腔两侧的侧壁之间转动套接有蜗杆2,蜗杆2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盘3,蜗杆2的位于空腔内的部分啮合连接有涡轮4,涡轮4内固定套接有丝柱5,丝柱5的上端延伸至基座1外,涡轮4和丝柱5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涡轮4和丝柱5平行设置,丝柱5的上端啮合套接有移动块6,移动块6与基座1滑动连接,且基座1的顶端侧壁上固接有卡板7,卡板7与移动块6滑动套接,转盘3通过蜗杆2、涡轮4和丝柱5带动移动块6移动。
24.如图1

图3所示,移动块6的顶面上固接有壳体8,壳体8的内壁之间固定套接有管板13,管板13右侧的壳体8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热水进口9和热水出口10,管板13左侧的壳体8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冷水进口11和冷水出口18,管板13的侧壁上固接有分隔板19,分隔板19的另一端与壳体8的内壁固接,分隔板19平分管板13左侧的壳体8空间,冷水进口11和冷水出口18之间安装有换热管12,换热管12呈u型设置,换热管12与管板13固定套接,换热管12的侧壁上滑动套接有折流杆14,折流杆14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折流杆14的方向均不相同,折流杆14之间安装有气动推杆17,折流杆14的上下两端分别滑动套接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的一端与管板13的侧壁固接,支撑杆15的另一端固接有衔接杆16,衔接杆16与壳体8的内壁固接,支撑杆15和衔接杆16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杆15和衔接杆16关于管板1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转盘3带动蜗杆2转动,使得与蜗杆2啮合连接的涡轮4带动丝柱5转动,从而使得丝柱5上的移动块6移动,而丝柱5设置有两个,且位
于移动块6的两端,进而使得移动块6无法转动,达到移动块6上下移动的目的,同时基座1上的卡板7能够导向移动块6,使得移动块6移动更加稳定,进而达到上升壳体8的目的,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匍匐连接外接结构,省时省力,同时装置的整体高度可调节,从而可适应不同外接机构的高度,避免应用受限;
26.再将凉水从冷水进口11导入换热管12,同时热水通过热水进口9进入壳体8,从而使得热水与换热管12接触,达到凉水与热水交换热量的目的,当需要调节热水流速时,启动折流杆14上的气动推杆17,使得气动推杆17调整折流杆14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折流杆14阻挡水流的间距改变,进而调整了水速,达到热水与换热管12充分接触的目的,使得换热效果提高,利于完全热交换,完成操作。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底壁内开设有空腔,且基座(1)的空腔两侧的侧壁之间转动套接有蜗杆(2),蜗杆(2)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盘(3),蜗杆(2)的位于空腔内的部分啮合连接有涡轮(4),涡轮(4)内固定套接有丝柱(5),丝柱(5)的上端延伸至基座(1)外,丝柱(5)的上端啮合套接有移动块(6),移动块(6)与基座(1)滑动连接;移动块(6)的顶面上固接有壳体(8),壳体(8)的内壁之间固定套接有管板(13),管板(13)右侧的壳体(8)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热水进口(9)和热水出口(10),管板(13)左侧的壳体(8)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冷水进口(11)和冷水出口(18),冷水进口(11)和冷水出口(18)之间安装有换热管(12),换热管(12)与管板(13)固定套接,换热管(12)的侧壁上滑动套接有折流杆(14),折流杆(14)之间安装有气动推杆(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侧壁上固接有卡板(7),卡板(7)与移动块(6)滑动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4)和丝柱(5)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涡轮(4)和丝柱(5)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杆(14)的上下两端分别滑动套接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的一端与管板(13)的侧壁固接,支撑杆(15)的另一端固接有衔接杆(16),衔接杆(16)与壳体(8)的内壁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5)和衔接杆(16)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杆(15)和衔接杆(16)关于管板(1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13)的侧壁上固接有分隔板(19),分隔板(19)的另一端与壳体(8)的内壁固接,分隔板(19)平分管板(13)左侧的壳体(8)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杆(14)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折流杆(14)的方向均不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12)呈u型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基座的侧壁上转动套接有蜗杆,蜗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盘,蜗杆的另一端啮合连接有涡轮,涡轮内固定套接有丝柱,丝柱的上端啮合套接有移动块;换热管的侧壁上滑动套接有折流杆,折流杆之间安装有气动推杆。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块能够上下移动,进而达到上升壳体的目的,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匍匐连接外接结构,省时省力,同时装置的整体高度可调节,从而可适应不同外接机构的高度,避免应用受限;且能够调整折流杆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折流杆阻挡水流的间距改变,进而调整了水速,达到热水与换热管充分接触的目的,使得换热效果提高,利于完全热交换。利于完全热交换。利于完全热交换。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 蒋丽 何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斯迈柯特种金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0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