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6865发布日期:2021-12-08 18:3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鼓风干燥烘箱虽然容量大,但水分蒸发速度比较慢,具有样品烘干的时间长的缺点,而利用红外线快速蒸发水分,样品烘干的时间短。但是在烘干物料时,物料表面会析出小分量的水分包裹物料,在一定程度减缓烘干的效率,其次红外线照射时物料容易存在一定的死角,导致局部受热不均匀,烘干不够高效。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包括烘箱体、设于包括烘箱体内的红外管,烘箱体的两侧的上端设有出风口,底部设有鼓风机,所述烘箱体内设有通过驱动件一驱动升降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方设有向一侧倾斜的转板,所述转板和放置板上分别设有通槽一和通槽二,转板水平布置时,通槽一和通槽二竖直对应,所述放置板置于转板上时随转板做同步转动,所述红外管设于烘箱体内壁的上侧,且烘箱体内壁的侧部与底部均设有反射镜面。
8.优选的,所述烘箱体的上端设有一翻盖,红外管设于翻盖内,且沿翻盖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9.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一对称设于放置板上方,驱动件一包括电机一、绳索,所述电机一设于烘箱体内壁,其输出端连接有卷绕轮,绳索的一端固定连于卷绕轮上,另一端与放置板的顶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转板的一端烘箱体的内壁铰接,另一端通过驱动件二驱动转动,所述驱动件二包括电机二、转块、转杆,所述电机二设于烘箱体内壁,其输出端与转块连接,转杆的一端与转块铰接,另一端与转板的端部铰接,进而带动转板转动。
11.优选的,所述放置板上水平开设有通水导管,且阵列有容置槽,所述通水导管与容置槽相通,位于所述烘箱体内的底部设有导水箱,旋转放置板的通水导管出口对准导水箱进口。
12.(三)有益效果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设置驱动件二,实现放置板的一端倾斜,由于惯性的作用,物体上的水分由于烘干并没有那么快速充分,斜向下流出与物体分离,进而在一定程度加快烘
干的效率,同时设置反射镜面以及其位置的分布,使得红外加管发射带有热能光线被产生多次反射取得散射的效果,进而产生相对均匀的热能场,对物体产生均匀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板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烘箱体、2红外管、3出风口、4鼓风机、5驱动件一、51电机一、52绳索、53卷绕轮、6放置板、7转板、8驱动件二、81电机二、82转块、83转杆、9导水箱、10通槽一、11通槽二、12反射镜面、13翻盖、14通水导管、15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19.如图1

3所示: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包括烘箱体1、设于包括烘箱体1内的红外管2,烘箱体1的两侧的上端设有出风口3,底部设有鼓风机4,烘箱体1内设有通过驱动件一5驱动升降的放置板6,驱动件一5对称设于放置板6上方,驱动件一5包括电机一51、绳索52,电机一51设于烘箱体1内壁,其输出端连接有卷绕轮53,绳索52的一端固定连于卷绕轮53上,另一端与放置板6的顶部连接。
20.放置板6的下方设有向一侧倾斜的转板7,转板7和放置板6上分别设有通槽一10和通槽二11,转板7水平布置时,通槽一10和通槽二11竖直对应。
21.放置板6置于转板7上时随转板7做同步转动。由于驱动件一5采用绳索52进行升降,因此允许两边不对称升降,也即允许放置板6随转板7转动。
22.烘箱体1的上端设有一翻盖13,红外管2设于翻盖13内,且沿翻盖1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23.红外管2设于烘箱体1内壁的上侧,且烘箱体1内壁的侧部与底部均设有反射镜面12。
24.反射镜面12的设置,使得红外加管发射带有热能被产生多次反射取得散射的效果,进而产生相对均匀的热能场,从而实现对位于相对中部的放置板6上的物体产生均匀加热效果。
25.其中通槽一10和通槽二11的设置使得红外光线能够向下通至底部的反射镜面12上,对放置板6上物体的下部也能够产生红外光线,均匀加热(参见下文容置槽15的设置,使得物体的下部也能够被反射到)。
26.转板7的一端烘箱体1的内壁铰接,另一端通过驱动件二8驱动转动,驱动件二8包括电机二81、转块82、转杆83,电机二81设于烘箱体1内壁,其输出端与转块82连接,转杆83的一端与转块82铰接,另一端与转板7的端部铰接,进而带动转板7转动。
27.以附图2为例,转动仅为相对逆时针的转动,转动过程带动转杆83转动,进而带动转板7转动,提升放置板6的一端实现倾斜。由于惯性的作用,物体上的水分由于烘干并没有那么快速充分(直接蒸发),斜向下流出与物体分离,进而在一定程度加快烘干的效率。
28.放置板6上水平开设有通水导管14,且阵列有容置槽15(参见附图3),容置槽15上
下贯通,底部设由多个间隔的横杆,既能够支撑需加热的物体,且相应的间隙与下方相通。
29.通水导管14与容置槽15相通,位于烘箱体1内的底部设有导水箱9,旋转放置板6的通水导管14出口对准导水箱9进口。
30.通水导管14的设置主要能够将物体上留下的水滴导出。
31.具体的加热的物体可以为“食品、纺织,农林、造纸、橡胶、塑胶、纺织等行业中的实验室和生产过程中中间固体”。
32.需注意的是连通容置槽15的位置为相对底部,因为流出的水分较少,相对底部使得该水分也能流出与物体分离。
33.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使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包括烘箱体、设于包括烘箱体内的红外管,烘箱体的两侧的上端设有出风口,底部设有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体内设有通过驱动件一驱动升降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方设有向一侧倾斜的转板,所述转板和放置板上分别设有通槽一和通槽二,转板水平布置时,通槽一和通槽二竖直对应,所述放置板置于转板上时随转板做同步转动,所述红外管设于烘箱体内壁的上侧,且烘箱体内壁的侧部与底部均设有反射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体的上端设有一翻盖,红外管设于翻盖内,且沿翻盖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一对称设于放置板上方,驱动件一包括电机一、绳索,所述电机一设于烘箱体内壁,其输出端连接有卷绕轮,绳索的一端固定连于卷绕轮上,另一端与放置板的顶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的一端烘箱体的内壁铰接,另一端通过驱动件二驱动转动,所述驱动件二包括电机二、转块、转杆,所述电机二设于烘箱体内壁,其输出端与转块连接,转杆的一端与转块铰接,另一端与转板的端部铰接,进而带动转板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上水平开设有通水导管,且阵列有容置槽,所述通水导管与容置槽相通,位于所述烘箱体内的底部设有导水箱,旋转放置板的通水导管出口对准导水箱进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容量红外线烘干装置,包括烘箱体、设于包括烘箱体内的红外管,烘箱体的两侧的上端设有出风口,底部设有鼓风机,所述烘箱体内设有通过驱动件一驱动升降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方设有向一侧倾斜的转板,所述转板和放置板上分别设有通槽一和通槽二,转板水平布置时,通槽一和通槽二竖直对应。本实用新型设置驱动件二,实现放置板的一端倾斜,由于惯性的作用,物体上的水分由于烘干并没有那么快速充分,斜向下流出与物体分离,进而在一定程度加快烘干的效率,同时设置反射镜面以及其位置的分布,使得红外加管发射带有热能光线被产生多次反射取得散射的效果,进而产生相对均匀的热能场,对物体产生均匀加热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萍 张芳 周旭艳 倪成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恒祥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0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