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2989发布日期:2022-01-05 10:4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高温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温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其中,管式换热器是换热器中的一种。
3.但是目前现有换热器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换热器内的隔板为焊接方式进行固定,不便于后续快速卸下与安装,此外,传统换热器内未设置倾斜的导流板,在壳体内流动的热液停留时间过短,容易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温管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换热器内隔板为焊接方式进行固定,不便于后续快速更换的问题,此外,未设置倾斜的导流板,壳体内流动的热液停留时间过短,以至于容易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温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换热管,且壳体的内部一端安装有隔板,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下壁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壁开设有与隔板端部相适配的嵌槽,所述嵌槽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垫,所述隔板的外表壁开设有通孔,所述换热管贯穿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外壁上下端对称连接有冷液进管和冷液出管,所述冷液进管和冷液出管分别与换热管的端部相连,所述壳体顶端且位于冷液进管的旁侧连接有热液进管,所述壳体底端且远离冷液出管的一端连接有热液出管。
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下壁交错固定有s型导流板,所述s型导流板倾斜固定,所述换热管贯穿s型导流板。
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端固定有吊环,所述吊环外表壁套设有橡胶套。
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端对称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共设有四个。
9.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壁开设有安装孔。
10.优选的,所述s型导流板的倾斜角度为10
°
~60
°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块和嵌槽的配合,实现了隔板的插设固定,摒弃了传统焊接的固定方式,利于其后续进行更换,较为省力方便,此外,通过增设密封垫和密封圈,能够有效增加密封性,避免壳体内的热液倒流穿过隔板。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交错且倾斜s型导流板,s型导流板倾斜的方向为顺着热液流动的方向,利用倾斜的s型导流板可对热液进行导流,能够有效保证热液折流的有序
性,增加热液流动的路径,提高了热液在壳体内的停留时间,进而保证了换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的侧视图;
17.图4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18.图中:1、壳体;2、支撑腿;3、冷液出管;4、冷液进管;5、热液进管;6、s型导流板;7、吊环;8、热液出管;9、换热管;10、隔板;11、安装板;12、通孔;13、密封圈;14、固定块;15、嵌槽;16、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温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有换热管9,且壳体1的内部一端安装有隔板10,壳体1的内部上下壁均固定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外表壁开设有与隔板10端部相适配的嵌槽15,通过固定块14和嵌槽15的配合,实现了隔板10的插设固定,摒弃了传统焊接的固定方式,利于其后续进行更换,较为省力方便,嵌槽15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垫16,隔板10的外表壁开设有通孔12,换热管9贯穿通孔12,通孔12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圈13,通过密封垫16和密封圈13的配合,能够有效增加密封性,避免壳体1内的热液倒流穿过隔板10,壳体1的外壁上下端对称连接有冷液进管4和冷液出管3,冷液进管4和冷液出管3分别与换热管9的端部相连,壳体1顶端且位于冷液进管4的旁侧连接有热液进管5,壳体1底端且远离冷液出管3的一端连接有热液出管8。
21.进一步地,壳体1的内部上下壁交错固定有s型导流板6,s型导流板6倾斜固定,换热管9贯穿s型导流板6,s型导流板6倾斜的方向为顺着热液流动的方向,利用倾斜的s型导流板6可对热液进行导流,能够有效保证热液折流的有序性,增加热液流动的路径,提高了热液在壳体1内的停留时间,进而保证了换热的效率。
22.进一步地,壳体1的顶端固定有吊环7,吊环7外表壁套设有橡胶套,在搬运该设备时,可利用吊环7进行吊运,较为方便实用。
23.进一步地,壳体1的底端对称安装有支撑腿2,支撑腿2共设有四个,支撑腿2的底端固定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上表壁开设有安装孔,利用开设有安装孔的安装板11可将支撑腿2稳定固定住,进而可将该换热器固定住。
24.进一步地,s型导流板6的倾斜角度为10
°
~60
°
,倾斜角度适中,可保证热液流动的均匀性。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冷液从冷液进管4内加入,冷液通过换热管9而后从冷液出管3流出,热液从热液进管5内加入,在壳体1内对冷液换热后再从热液出管8排出,其中,利用倾斜的s型导流板6可对热液进行导流,能够有效保证
热液折流的有序性,提高了热液在壳体1内的停留时间,进而保证了换热的效率,此外,通过固定块14和嵌槽15的配合,实现了隔板10的插设固定,摒弃了传统焊接的固定方式,利于其后续进行更换,较为省力方便,另外,通过密封垫16和密封圈13的配合,能够有效增加密封性,避免壳体1内的热液倒流穿过隔板10。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高温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换热管(9),且壳体(1)的内部一端安装有隔板(10),所述壳体(1)的内部上下壁均固定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外表壁开设有与隔板(10)端部相适配的嵌槽(15),所述嵌槽(15)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垫(16),所述隔板(10)的外表壁开设有通孔(12),所述换热管(9)贯穿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圈(13),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下端对称连接有冷液进管(4)和冷液出管(3),所述冷液进管(4)和冷液出管(3)分别与换热管(9)的端部相连,所述壳体(1)顶端且位于冷液进管(4)的旁侧连接有热液进管(5),所述壳体(1)底端且远离冷液出管(3)的一端连接有热液出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上下壁交错固定有s型导流板(6),所述s型导流板(6)倾斜固定,所述换热管(9)贯穿s型导流板(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固定有吊环(7),所述吊环(7)外表壁套设有橡胶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端对称安装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共设有四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的底端固定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上表壁开设有安装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导流板(6)的倾斜角度为10
°
~60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高温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换热管,且壳体的内部一端安装有隔板,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下壁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壁开设有与隔板端部相适配的嵌槽,所述嵌槽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垫,所述隔板的外表壁开设有通孔,所述换热管贯穿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外壁上下端对称连接有冷液进管和冷液出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块和嵌槽的配合,实现了隔板的插设固定,摒弃了传统焊接的固定方式,利于其后续进行更换,较为省力方便,此外,通过增设密封垫和密封圈,能够有效增加密封性,避免壳体内的热液倒流穿过隔板。过隔板。过隔板。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永安换热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1
技术公布日:202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