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5747发布日期:2022-02-26 01:1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越来越珍惜,对于余热的回收要求也希望越来越高,如在冷凝塔工作时,通常通过换热器对塔底冷却液内部蕴含的热量进行回收,达到避免能源浪费的同时,实现对冷却液的降温处理。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3.换热器结构多样,如目前常见的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的换热管通常为较长的一根金属管,且整体为笔直状态,在对热流体换热时,热流体与冷流体接触时间较短,导致冷流体不能将热流体中的热量完全吸收,换热效果不佳,此外,目前常见的管壳式换热器内部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冷流体可以在管壳式换热器内部上下流动,在进行换热操作时,加热后的冷流体向上流动,导致上层换热管与冷流体温差变小,导致上层的冷流体不能对上层换热管中的热立体充分进行换热,换热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具有提高高温冷凝液与换热流体的接触时间、提高热量回收效率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提高高温冷凝液与换热流体的接触时间、提高热量回收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包括主体防护外壳,所述主体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换热管,所述主体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中部隔板,所述主体防护外壳、中部隔板、换热管整体均为蛇形,所述主体防护外壳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面封板,所述主体防护外壳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高温冷凝液入口、右侧设置有低温冷凝液出口,所述主体防护外壳的左侧设置有低温流体入口、右侧设置有高温流体出口。
6.优选的,所述中部隔板通过焊接固定在主体防护外壳的内部,所述中部隔板、换热管交替分布在主体防护外壳的内部,所述换热管材质为铜,通过在主体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与换热管交替分布的中部隔板,在主体防护外壳的内部开设与换热管相互配合的冷流体流道,防止温度不同的冷流体在主体防护外壳内部窜动,避免对换热效率造成影响。
7.优选的,所述高温冷凝液入口、低温冷凝液出口、低温流体入口、高温流体出口均由连接法兰管、导流盒构成,所述导流盒的长度值与主体防护外壳的宽度值相同,通过设置连接法兰管、导流盒,便于将该换热器与外部设备接通,保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
8.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焊接有连接头,且连接头贯穿至主体防护外壳的顶
部,所述换热管的两端通过连接头分别与高温冷凝液入口、低温冷凝液出口中的导流盒固定连通,所述主体防护外壳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通有均匀分布的连接管,且主体防护外壳通过连接管与低温流体入口、高温流体出口固定连通,通过设置导流盒、连接头以及连接管,便于对导流盒、换热管以及主体防护外壳进行连接,保证导流盒可以对流体进行引导,从而保证塔底冷却液等热流体可以在换热管内部流动,冷流体可以在中部隔板开设的流道内部流动,保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
9.优选的,所述主体防护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主体防护外壳与侧面封板的外部均胶接有保温层,通过在侧面封板的外部胶接保温层,提高该换热器整体的保温性能,避免塔底冷凝液的热量向外部散失,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换热效率。
10.优选的,所述侧面封板与主体防护外壳的侧面开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耳,且固定耳的中部螺纹连接有锁定螺钉,所述主体防护外壳、侧面封板通过固定耳与锁紧螺钉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耳与锁紧螺钉对主体防护外壳、侧面封板进行连接,保证了该装置整体安装后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了该装置的密封性。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通过设置蛇形的主体防护外壳与换热管,在进行换热时,增加塔底冷凝液与冷流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换热的效率,同时在主体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中部隔板,在主体防护外壳的内部开设与换热管相互配合的冷流体流道,避免温度不同的冷流体窜动,避免对换热效率造成影响。
13.2、该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通过在主体防护外壳与侧面封板的外部设置保温层,提高该换热器整体的保温性能,避免塔底冷凝液的热量向外部散失,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换热效率,另外将该换热器整体设置为蛇形,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便于布置安装。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防护外壳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防护外壳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主体防护外壳;2、中部隔板;3、换热管;4、连接头;5、侧面封板;6、保温层;7、高温冷凝液入口;8、低温冷凝液出口;9、低温流体入口;10、高温流体出口;11、安装架;12、连接法兰管;13、导流盒。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
的换热器,包括主体防护外壳1,主体防护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换热管3,主体防护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中部隔板2,主体防护外壳1、中部隔板2、换热管3整体均为蛇形,主体防护外壳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面封板5,主体防护外壳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高温冷凝液入口7、右侧设置有低温冷凝液出口8,主体防护外壳1的左侧设置有低温流体入口9、右侧设置有高温流体出口10,主体防护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1,主体防护外壳1与侧面封板5的外部均胶接有保温层6,通过在侧面封板5的外部胶接保温层6,提高该换热器整体的保温性能,避免塔底冷凝液的热量向外部散失,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换热效率,侧面封板5与主体防护外壳1的侧面开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耳,且固定耳的中部螺纹连接有锁定螺钉,主体防护外壳1、侧面封板5通过固定耳与锁紧螺钉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耳与锁紧螺钉对主体防护外壳1、侧面封板5进行连接,保证了该装置整体安装后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了该装置的密封性,通过将主体防护外壳1、中部隔板2、换热管3以及侧面封板5均设置为蛇形,增加换热时换热管3内部热流体与中部隔板2之间冷流体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保证了整体换热效率的同时,减少了该装置的占地面积。
22.请参阅图3与4,中部隔板2通过焊接固定在主体防护外壳1的内部,中部隔板2、换热管3交替分布在主体防护外壳1的内部,换热管3材质为铜,通过在主体防护外壳1的内部设置与换热管3交替分布的中部隔板2,在主体防护外壳1的内部开设与换热管3相互配合的冷流体流道,防止温度不同的冷流体在主体防护外壳1内部窜动,避免对换热效率造成影响,换热管3为高导热材质制备,进一步保证换热管3内部的热流体可以与换热管3外部的冷流体充分进行换热。
23.请参阅图5,高温冷凝液入口7、低温冷凝液出口8、低温流体入口9、高温流体出口10均由连接法兰管12、导流盒13构成,导流盒13的长度值与主体防护外壳1的宽度值相同,通过设置连接法兰管12、导流盒13,便于将该换热器与外部设备接通,保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导流盒13长度值与主体防护外壳1的宽度值相同,保证通过换热管3可以对全部换热管3以及中部隔板2形成的冷流体流道连通。
24.请参阅图2,换热管3的两端均焊接有连接头4,且连接头4贯穿至主体防护外壳1的顶部,换热管3的两端通过连接头4分别与高温冷凝液入口7、低温冷凝液出口8中的导流盒13固定连通,主体防护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通有均匀分布的连接管,且主体防护外壳1通过连接管与低温流体入口9、高温流体出口10固定连通,通过设置导流盒13、连接头4以及连接管,便于对导流盒13、换热管3以及主体防护外壳1进行连接,保证导流盒13可以对流体进行引导,从而保证塔底冷却液等热流体可以在换热管3内部流动,冷流体可以在中部隔板2开设的流道内部流动,保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
25.综上,该用于提高塔底冷凝液热量回收率的换热器,使用时,将高温冷凝液入口7、低温冷凝液出口8接通现有塔底冷却液循环设备,并将低温流体入口9、高温流体出口10接通现有冷流体供应与回收设备,冷凝液循环设备带动高温的冷凝液沿高温冷凝液入口7进入,并通过导流盒13分导进入多个换热管3中,冷流体供应与回收设备带动冷流体沿低温流体入口9进入主体防护外壳1内部,并在中部隔板2分隔处流道内流动,通过冷落体对换热管3中塔底冷凝液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实现对热量的回收,同时实现对冷凝液的冷却处理,降温后的冷凝液沿低温冷凝液出口8重新进入冷凝液循环设备,升温后的冷流体沿高温流体出口10进入冷流体回收设备,进行回收利用,即可。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