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4397发布日期:2022-01-26 16:1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


背景技术:

2.板式换热器是最高效的换交换装置,每块换热器间隔板的相邻侧一般是不同换热介质的流道,用于将制冷换热介质工作时热量或冷量交换出来。
3.现有的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不利于使用,从而我们设计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散热箱底部设有多个换热箱,位于最底部的所述换热箱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散热箱底部与所述换热箱通过限位机构相连,多个所述换热箱通过限位机构相连,所述散热箱与换热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斗,所述散热箱与换热箱周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
6.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换热箱固定连接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端贯穿安装箱并与散热箱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散热箱与换热箱均为铜制,所述散热箱与换热箱内部均设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为蒸馏水,所述散热箱的断面呈矩形。
8.优选的,所述散热斗为铜制,所述散热斗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斗呈矩形阵列分布在散热箱与换热箱内壁,所述散热斗的断面呈梯形,所述散热斗与对应散热箱、换热箱焊接。
9.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为铜制,所述散热箱与换热箱周侧与散热片焊接,所述散热箱的厚度不低于八毫米。
10.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断面呈圆形,所述安装箱为铜制。
11.优选的,所述滑块呈柱状设置,所述滑块与安装箱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限位片的断面呈圆形,所述限位片顶端与滑块粘接,所述限位片与安装箱滑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排水管均为铜制,所述排水管中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中安装箱与滑块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对散热箱与换热箱进行限位,便于更好的进行换热工作,便于更好的对散热箱与换热箱进行保护;
16.2.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片、散热斗、散热箱与换热箱,散热片、散热斗、散热箱与换热箱的设置便于更好的进行换热,便于更好的冷却冷却液。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机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机构侧视图。
20.图中:1、散热箱;2、限位机构;3、换热箱;4、散热斗;5、进水管;6、排水管;7、散热片;201、安装箱;202、滑块;203、弹簧;204、限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2.请参阅图1,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包括散热箱1,散热箱1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散热箱1底部设有多个换热箱3,位于最底部的换热箱3固定连接有排水管6,散热箱1底部与换热箱3通过限位机构2相连,多个换热箱3通过限位机构2相连,散热箱1与换热箱3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斗4,散热斗4为铜制,散热斗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散热斗4呈矩形阵列分布在散热箱1与换热箱3内壁,散热斗4的断面呈梯形,散热斗4与对应散热箱1、换热箱3焊接。散热箱1与换热箱3周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7,散热箱1与换热箱3均为铜制,散热箱1与换热箱3内部均设有冷却液,冷却液为蒸馏水,散热箱1的断面呈矩形。散热片7为铜制,散热箱1与换热箱3周侧与散热片7焊接,散热箱1的厚度不低于八毫米。进水管5与排水管6均为铜制,排水管6中部设有水泵,水泵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3.如图1-3示,限位机构2包括与换热箱3固定连接的安装箱201,安装箱20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203,弹簧203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204,限位片204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202,滑块202顶端贯穿安装箱201并与散热箱1固定连接。安装箱201的断面呈圆形,安装箱201为铜制。滑块202呈柱状设置,滑块202与安装箱201滑动连接。限位片204的断面呈圆形,限位片204顶端与滑块202粘接,限位片204与安装箱201滑动连接。
2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冷却液导入进水管5内部,冷却液进入散热箱1,散热箱1经散热斗4侧壁进入换热箱3中,冷却液依次流过换热箱3,冷却液的热量经散热箱1与换热箱3、散热片7散到外部空气中,冷却液流至最低处的换热箱3时水泵将冷却液抽出即完成一次换热工作。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包括散热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箱(1)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散热箱(1)底部设有多个换热箱(3),位于最底部的所述换热箱(3)固定连接有排水管(6),所述散热箱(1)底部与所述换热箱(3)通过限位机构(2)相连,多个所述换热箱(3)通过限位机构(2)相连,所述散热箱(1)与换热箱(3)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斗(4),所述散热箱(1)与换热箱(3)周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7);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与换热箱(3)固定连接的安装箱(201),所述安装箱(20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203),所述弹簧(203)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204),所述限位片(204)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块(202),所述滑块(202)顶端贯穿安装箱(201)并与散热箱(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箱(1)与换热箱(3)均为铜制,所述散热箱(1)与换热箱(3)内部均设有冷却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斗(4)为铜制,所述散热斗(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斗(4)呈矩形阵列分布在散热箱(1)与换热箱(3)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7)为铜制,所述散热箱(1)与换热箱(3)周侧与散热片(7)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201)的断面呈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02)呈柱状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204)的断面呈圆形,所述限位片(204)顶端与滑块(202)粘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与排水管(6)均为铜制,所述排水管(6)中部设有水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角孔进口布流结构,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散热箱底部设有多个换热箱,位于最底部的所述换热箱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散热箱底部与所述换热箱通过限位机构相连,多个所述换热箱通过限位机构相连,所述散热箱与换热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斗,所述散热箱与换热箱周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中安装箱与滑块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对散热箱与换热箱进行限位,便于更好的进行换热工作,便于更好的对散热箱与换热箱进行保护。的对散热箱与换热箱进行保护。的对散热箱与换热箱进行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王纯军 潘毅 宋升军 谯立新 梁成坡 李建波 石金峰 程卫芳 赵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金太阳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