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11532发布日期:2022-05-18 16:4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膜布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皮膜布一般是指经纬线密度相同的布,为了确保构成织布的经线和纬线的具有相同的性能,即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热收缩率等,在织布前,需要预先对皮膜布单线进行浸胶烘干处理,其中烘干一般采用烘房来实现,但是现有的烘房存在的保温效果差,耗能高的问题。
3.因此,急需一种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不仅可供皮膜布单线进行贯穿,并对位于烘房内的皮膜布单线进行加热烘干处理。本烘房不仅结构简单,采用电热箱与烘房分离的形式,不仅温度可控,而且不会对皮膜布单线造成损伤。采用热循环式供热方式,可大大节省能耗,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不会对外部造成影响,且使用安全。
5.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烘房,所述烘房包括长方体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连接有前封板、后封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构成密封的箱体结构;所述烘房内设置有上吸风板和下吹风板,所述上吸风板与所述上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一风腔,所述下吹风板与所述下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二风腔,所述第一风腔上设置有回风管,所述第二风腔上设置有进风管;所述回风管和所述进风管分别与电热箱连接形成热风循环;所述前封板和所述后封板上开设有相互对称的至少一个可供皮膜布单线贯穿的线槽。
7.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箱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回风管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回风口,可与所述进风管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进风口,可与外部循环热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的风机连接口;所述电热箱的箱体内设置有若干电热棒,用于通电提供温度。
8.进一步地,所述左安装板或所述右安装板上设置有烘房门。
9.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所述左安装板和所述右安装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内封板。
10.进一步地,所述内封板为硅酸铝保温材料。
11.进一步地,所述烘房内还安装有用于测量温度的测温管。
12.进一步地,所述上吸风板与所述下吹风板包括一个与所述烘房内壁匹配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连接有网板。
13.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与所述网板均为不锈钢材质。
14.进一步地,所述上吸风板中所述网板的孔径为23mm。
15.进一步地,所述下吹风板中所述网板的孔径为20mm。
16.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不仅可供皮膜布单线进行贯穿,并对位于烘房内的皮膜布单线进行加热烘干处理。本烘房不仅结构简单,采用电热箱与烘房分离的形式,不仅温度可控,而且不会对皮膜布单线造成损伤。采用热循环式供热方式,可大大节省能耗,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不会对外部造成影响,且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的烘房第一视角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的烘房第二视角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的烘房与电热箱连接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的上吸风板或下吹风板结构示意图。
22.图示标记:
23.1-机架、2-前封板、3-后封板、4-上安装板、5-下安装板、6-左安装板、7-右安装板、8-上吸风板、9-下吹风板、10-第一风腔、11-第二风腔、12-回风管、13-进风管、14-烘房门、15-内封板、16-电热箱、17-循环热风机、18-电热棒、19-测温管、20-回风口、21-进风口、22-抽风口、23-框架、24-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和2所示,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烘房,所述烘房包括长方体的机架1,所述机架1上连接有前封板2、后封板3、上安装板4、下安装板5、左安装板6和右安装板 7,构成密封的箱体结构;
26.所述烘房内还设置有上吸风板8和下吹风板9,所述上吸风板8与所述上安装板4之间形成第一风腔10,所述下吹风板9与所述下安装板5之间形成第二风腔11,所述第一风腔 10上设置有回风管12,所述第二风腔11上设置有进风管13;所述回风管12和所述进风管 13用于与外部电热箱16连接,构成热循环。
27.为了便于烘房内部安装与操作,在所述左安装板6或所述右安装板7上设置有烘房门14;
28.所述前封板2和所述后封板3上开设有相互对称的至少一个可供所述皮膜布单线贯穿的线槽(图中未标注);
29.为了确保烘房内的温度不流失,所述上安装板4、所述下安装板5、所述左安装板6和所述右安装板7的内侧均设置有内封板15;所述内封板15为硅酸铝保温材料;
30.为了能实时获取烘房内部的实时温度,所述烘房内还安装有用于测量温度的测温管19,所述测温管19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
31.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吸风板8和所述下吹风板9包括一个与所述烘房内壁匹配的
框架 23,所述框架23内连接有网板24。
32.所述框架23与所述网板24均为不锈钢材质;
33.作为网板24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吸风板8中所述网板24的孔径为23mm;所述下吹风板9中所述网板24的孔径为20mm。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供热装置电热箱16,所述电热箱16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回风管12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回风口20,可与所述进风管13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进风口21,可与外部循环热风机17的出风口连接的风机连接口(图中未标注);
35.所述电热箱1上还设置有一个抽风口22,用于与外部抽风机连接;
36.所述电热箱1的箱体内设置有若干电热棒18,所述电热棒18可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可实现温度的调节。
37.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房,所述烘房包括长方体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连接有前封板、后封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构成密封的箱体结构;所述烘房内设置有上吸风板和下吹风板,所述上吸风板与所述上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一风腔,所述下吹风板与所述下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二风腔,所述第一风腔上设置有回风管,所述第二风腔上设置有进风管;所述回风管和所述进风管分别与电热箱连接形成热风循环;所述前封板和所述后封板上开设有相互对称的至少一个可供皮膜布单线贯穿的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箱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回风管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回风口,可与所述进风管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进风口,可与外部循环热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的风机连接口;所述电热箱的箱体内设置有若干电热棒,用于通电提供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板或所述右安装板上设置有烘房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所述左安装板和所述右安装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内封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封板为硅酸铝保温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房内还安装有用于测量温度的测温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风板与所述下吹风板包括一个与所述烘房内壁匹配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连接有网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所述网板均为不锈钢材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风板中所述网板的孔径为23mm。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吹风板中所述网板的孔径为2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膜布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加温热风循环系统,包括长方体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连接有前封板、后封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构成密封的箱体结构;所述烘房内设置有上吸风板和下吹风板,所述上吸风板与所述上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一风腔,所述下吹风板与所述下安装板之间形成第二风腔,所述第一风腔上设置有回风管,所述第二风腔上设置有进风管;所述回风管和所述进风管分别与所述电热箱连接形成热风循环;所述前封板和所述后封板上开设有相互对称的至少一个可供皮膜布单线贯穿的线槽。本烘房不仅结构简单,采用电热箱与烘房分离的形式,不仅温度可控,而且不会对皮膜布单线造成损伤。而且不会对皮膜布单线造成损伤。而且不会对皮膜布单线造成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巫胜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鸿淼布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1
技术公布日:2022/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