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0374发布日期:2022-06-04 08:2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纤布烘干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表面处理剂是玻璃纤维布(简称为玻纤布)和下游树脂连接的中间桥梁,对于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级玻纤布经表面处理剂含浸后进入烘干炉进行烘干,表面处理剂与电子玻纤布在烘干的情况下进行反应结合,因此烘干工艺和烘干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烘干温度过低会导致烘干不良,处理剂与玻纤布无反应,烘干温度过高会造成过烘,一方面影响玻纤布含浸性,另一方面对玻纤布拉强不利,因此玻纤布处理液含浸后烘干工艺的研究很有意义。
3.目前传统使用的含浸烘干工艺都是使用瓦斯板燃烧加热烘干的方式,这种工艺的优点是玻纤布烘干快,生产效率高,缺点就是烘干温度过于剧烈,局部火焰温度远远超过设定温度值,且烘干温度及其不均匀,玻纤布含浸性较差,进而影响板材的耐热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的烘干工艺得到的玻纤布存在的含浸性和耐热性较差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将烘干炉区分隔为若干个加热腔,分别用于玻纤布的入炉区和出炉区,将烘干炉精分为若干相邻的加热炉,提高了玻纤布的烘干效率,另外通过间接加热烘干的方式袋体现有瓦斯板燃烧直接加热烘干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烘干温度的均匀性,避免了瓦斯板直接燃烧加热造成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玻纤布烧损的情况,从而改善电子玻纤布的含浸性,进而提高板材的耐热性。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包括:
7.烘干炉,所述烘干炉内用于烘干所述玻纤布,所述烘干炉内设置有n个互相独立的加热腔,所述烘干炉上分别设置有n个第一通口和n个第二通口,每一所述第一通口作为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的进口,每一所述第二通口作为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的出口;
8.若干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的数量为(n-1)个,每一所述转向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烘干炉外,且每一所述转向装置均包括若干转向辊,所述玻纤布的一端从一所述加热腔的出口伸出后,绕着设置在该所述加热腔的出口处的若干所述转向辊的外侧,伸入与该所述加热腔相邻的一所述加热腔的进口内,并从出口伸出;
9.若干灯架,所述灯架的数量为2n个,每一所述加热腔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所述灯架,每一所述灯架上均设置有若干灯管;
10.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2n个,每一所述加热腔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有一所述温度传感器。
11.上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加热腔的竖截面均为矩形状,
每两所述灯架分别沿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的长度方向设置。
12.上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中,若干所述灯管沿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灯架上。
13.上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中,同一所述加热腔内的若干所述灯管均并联设置。
14.上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灯架上的所述灯管的数量均为七个。
15.上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灯管均选用ir灯管。
16.上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中,每一所述转向装置的所述转向辊的数量均为两个。
17.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子玻纤布含浸后烘干方式优化,可以显著提高玻纤布的含浸性,利于下游树脂对玻纤布的含浸渗透,树脂与玻纤布结合更紧密无空洞,从而提高板材的耐热性、耐caf等性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的加热腔为两个时的整体示意图。
21.附图中:1、烘干炉;2、玻纤布;3、加热腔;3-1、第一通口;3-2、第二通口;4、转向辊;5、灯架;6、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的加热腔为两个时的整体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炉1,烘干炉1内用于烘干玻纤布2,烘干炉1内设置有两个互相独立的加热腔3,烘干炉1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口3-1和两个第二通口3-2,每一第一通口3-1作为对应的加热腔3的进口,每一第二通口3-2作为对应的加热腔3的出口。
24.进一步,本申请的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还包括若干转向装置,转向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每一转向装置均设置在烘干炉1外,且每一转向装置均包括若干转向辊4,玻纤布2的一端从一加热腔3的出口伸出后,绕着设置在该加热腔3的出口处的若干转向辊4的外侧,伸入与该加热腔3相邻的一加热腔3的进口内,并从出口伸出,玻纤布2从一加热腔3出来后,通过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检测到的玻纤布的温度不符合要求时,玻纤布2的一端绕过对应的转向辊4进入相邻的另一加热腔3内继续加热,不仅使得玻纤布3可以整齐从加热腔3内出入,还可以避免玻纤布2过度弯曲影响玻纤布3的品质。
25.进一步,本申请的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还包括若干灯架5,灯架5的数量
为四个,每一加热腔3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灯架5,每一灯架5上均设置有若干ir灯管6,ir灯管6可以间接为进入加热腔3内的玻纤布2加热,避免玻纤布2受热过度造成玻纤布2烧损。此外每一加热腔3内的ir灯管6均并联设置,ir灯管6综合玻纤布的厚度和温度传感器检测玻纤布2上的实时温度,打开合适数量的ir灯管6,从而使得玻纤布2的受热总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不仅使得玻纤布2的受热均匀,还避免了玻纤布2被烧损的风险。
26.经本实用新型处理方式生产的布捆与原处理方式生产的布捆含浸性与耐热性测试参考数据如下:
27.(1)含浸性测试
[0028][0029]
(2)耐热性测试
[0030][0031]
从上述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的烘干方式处理后的玻纤布含浸性和耐热性相比于现有的烘干方式效果显著变好。
[003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
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炉,所述烘干炉内用于烘干所述玻纤布,所述烘干炉内设置有n个加热腔,所述烘干炉上分别设置有n个第一通口和n个第二通口,每一所述第一通口作为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的进口,每一所述第二通口作为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的出口;若干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的数量为(n-1)个,每一所述转向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烘干炉外,且每一所述转向装置均包括若干转向辊,所述玻纤布的一端从一所述加热腔的出口伸出后,绕着设置在该所述加热腔的出口处的若干所述转向辊的外侧,伸入与该所述加热腔相邻的一所述加热腔的进口内,并从出口伸出;若干灯架,所述灯架的数量为2n个,每一所述加热腔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所述灯架,每一所述灯架上均设置有若干灯管;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2n个,每一所述加热腔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有一所述温度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热腔的竖截面均为矩形状,每两所述灯架分别沿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的长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灯管沿对应的所述加热腔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加热腔内的若干所述灯管均并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灯架上的所述灯管的数量均为七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灯管均选用ir灯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转向装置的所述转向辊的数量均为两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级玻纤布含浸后烘干装置,属于玻纤布烘干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烘干炉和灯架等,烘干炉内用于烘干玻纤布,烘干炉内设置有n个加热腔,烘干炉上分别设置有n个第一通口和n个第二通口,每一第一通口作为对应的加热腔的进口,每一第二通口作为对应的加热腔的出口,灯架的数量为2n个,每一加热腔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灯架,每一灯架上均设置有若干灯管,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2n个,每一加热腔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烘干炉精细化为若干个相邻的加热腔,并采用间接加热取代直接加热的方式,较好的提高了烘干后的玻纤布的含浸性和耐热性。的提高了烘干后的玻纤布的含浸性和耐热性。的提高了烘干后的玻纤布的含浸性和耐热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名金 任亚飞 王盛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宏和电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9
技术公布日:2022/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