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模块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
背景技术:2.燃气冷凝模块炉是一种新型集中供热设备,拥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中大项目的采暖及热水。单个冷凝燃气模块炉单功率较小,所以通常整机内含多个冷凝模块炉组合。各单模块炉经过燃烧及换热器热交换过后,其烟气温度仍保持在120度左右,对于风机、风压开关及各管线来说温度过高,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现有燃气模块炉烟气温度高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
4.一种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包括风机、集中冷凝模块、燃烧室、烟气室、进风模块,所述集中冷凝模块侧面设有多组依次连通的所述风机、所述烟气室、所述燃烧室,所述进风模块包括进风盖板和进风罩,所述进风盖板设于所述集中冷凝模块外壁,所述进风罩包覆于所述燃烧室外并与所述进风盖板连通。
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盖板包括冷凝盖板和燃烧盖板,所述冷凝盖板设于所述集中冷凝模块的外壁,所述燃烧盖板设于所述集中冷凝模块与所述燃烧室之间,所述冷凝盖板、所述燃烧盖板、所述进风罩依次连通。
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集中冷凝模块包括冷凝室,和由下往上依次设于所述冷凝室内靠顶部位置的换热器、第一整流孔板、出风罩;所述风机均通过单向阀连接所述冷凝室,连接于所述换热器下方处。所述烟气室内设有第二整流孔板。所述冷凝室为长方体形空腔,其四面侧壁中相对两面设有多组依次连通的所述单向阀、所述风机、所述烟气室、所述燃烧室,另相对两面设有所述冷凝盖板。两面的所述冷凝盖板分别与位于另两面的所述燃烧盖板连通。
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各燃气模块均安装在进风模块上,空气经冷凝器预热后燃烧,一是能带走冷凝器上辐射出的热量,此形成的冷空气气流隔热功能将远高于隔热橡胶保温层,二是能预热冷空气进行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解决了风机温度过高问题,经换热器冷凝换热后,温度降至60度以下,能使各元器件处于一个较适宜工作温度。双重整流孔板一是能更好的保证燃烧室内的温度均衡;二是面对不同的安装组合及环境可通过该整流板之间的调节实现更好的燃烧效果,且无需烟道风机。
附图说明
8.图1是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移除出风罩和烟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中进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2.请参阅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1,及其移除出风罩24和左侧的所述烟气室14的结构示意图。
13.所述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1包括风机11、集中冷凝模块12、燃烧室(附图中未示出)、烟气室14、进风模块15。
14.所述集中冷凝模块12包括冷凝室21、冷凝换热器(附图中未示出)、第一整流孔板23、出风罩24。所述冷凝室21大体呈长方体形结构,内部空心,底部设有排水孔,内部靠顶部的位置设有两组所述冷凝换热器,即图1中二个开口的位置,顶部依次设有所述第一整流孔板23和所述出风罩24。
15.所述冷凝室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所述风机11,所述风机 11的出风端通过单向阀25连通所述冷凝室21,进风端连通所述烟气室14。所述烟气室14内设有第二整流孔板41,底部分别连接有一组所述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包括炉膛,和分别设于所述炉膛内顶部和底部的燃烧换热器、燃烧器。所述燃烧换热器卡在所述烟气室14与所述进风罩54之间的开口处。
16.所述冷凝换热器、所述燃烧室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一致,便不再赘述,在附图中也予以省略。
17.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负压冷凝模块炉结构1,及其中所述进风模块15的结构示意图。
18.所述进风模块15包括进风盖板51和进风罩54。所述进风盖板 51是由冷凝盖板52和燃烧盖板53拼合而成的“l”形结构,其中冷凝盖板52是长度方向竖直的长方形盖板,设于所述冷凝室21的前后侧壁,所述燃烧盖板53是长度方向水平的长方形盖板,设于所述冷凝室21的左右侧壁,与所述燃烧室之间的位置。
19.所述冷凝盖板52和所述燃烧盖板53均为边缘弯折的平板,覆盖并固定于所述冷凝室21后,在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夹层。所述冷凝盖板52在上下边缘的弯折上分别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燃烧盖板 53在远离所述冷凝盖板52的边缘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燃烧盖板53 还在板面上设有长条形的开口,用于与所述进风罩54连通。
20.所述进风罩54为包覆于所述燃烧室外的壳体。其靠近所述冷凝室21的一侧与所述冷凝室21和所述燃烧盖板53连接,顶部的前后侧与所述燃烧室中的换热器连接,远离所述冷凝室21的一侧顶部与所述烟气室14连接,其他面为平板,拼合形成封闭壳体。两组所述进风盖板51分别与两组所述进风罩54连通。
21.具体实施时,外界的冷空气先由所述进风盖板51边缘的进气口进入到所述进风盖板51与所述冷凝室21之间的夹层,冷空气吸收所述冷凝器21的溢出热量实现预热。
22.然后再从所述燃烧盖板53板面的开口进入所述进风罩54内,进入所述燃烧器参与燃烧。高温烟气先与所述燃烧换热器交换热量,然后经所述烟气室14,由所述风机11抽入所
述冷凝室21内,与所述冷凝换热器交换热量,最后排出至外界。所述单向阀25仅允许气流由所述烟气室14向所述冷凝室21流动。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集中冷凝模块、燃烧室、烟气室、进风模块,所述集中冷凝模块侧面设有多组依次连通的所述风机、所述烟气室、所述燃烧室,所述进风模块包括进风盖板和进风罩,所述进风盖板设于所述集中冷凝模块外壁,所述进风罩包覆于所述燃烧室外并与所述进风盖板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盖板包括冷凝盖板和燃烧盖板,所述冷凝盖板设于所述集中冷凝模块的外壁,所述燃烧盖板设于所述集中冷凝模块与所述燃烧室之间,所述冷凝盖板、所述燃烧盖板、所述进风罩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冷凝模块包括冷凝室,和由下往上依次设于所述冷凝室内靠顶部位置的换热器、第一整流孔板、出风罩;所述风机均通过单向阀连接所述冷凝室,连接于所述换热器下方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室内设有第二整流孔板。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室为长方体形空腔,其四面侧壁中相对两面设有多组依次连通的所述单向阀、所述风机、所述烟气室、所述燃烧室,另相对两面设有所述冷凝盖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其特征在于:两面的所述冷凝盖板分别与位于另两面的所述燃烧盖板连通。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所述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包括风机、集中冷凝模块、燃烧室、烟气室、进风模块,所述集中冷凝模块侧面设有多组依次连通的所述风机、所述烟气室、所述燃烧室,所述进风模块包括进风盖板和进风罩,所述进风盖板设于所述集中冷凝模块外壁,所述进风罩包覆于所述燃烧室外并与所述进风盖板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降温增效模块炉结构解决了现有燃气模块炉的烟气温度高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于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长能热工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