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集成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19832发布日期:2023-12-08 17:2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流道集成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道集成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冷却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分散在各个位置处,使得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的排布较为混乱,导致占用空间较大,影响了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冷却系统中的流道设计较为复杂,生产制造较为困难,导致冷却系统的成本较高,且不能匹配不同容积的水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流道集成装置,可以减小流道集成块的尺寸,便于将流道集成块小型化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以及提高了流道集成装置的通用性,降低了车辆的成本。

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流道集成装置的车辆。

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流道集成装置,包括:流道集成块,所述流道集成块包括流道本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件分别设在所述流道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流道本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流道本体密封连接,所述流道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道;多个第一通道槽,设置于所述流道本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流道本体的一侧,所述流道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共同限定出第二通道;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槽设置于所述流道本体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所述流道本体的一侧,所述流道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共同限定出第三通道;多个阀,多个所述阀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道集成装置,通过将多个阀和换热器集成在流道集成块上,且分别与流道集成块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连通。由此,与传统的冷却系统相比,可以减小流道集成块的尺寸,便于将流道集成块小型化设计,且在保证流道集成装置的换热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小冷却系统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以使冷却系统中的各个部件能够规整地排布在车辆内,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由于流道集成装置的集成度较高,流道集成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内,提高了流道集成装置的通用性,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的成本。

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副水箱,所述副水箱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阀和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高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副水箱为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阀分别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换热器和多个所述阀沿所述流道集成块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集成装置还包括:多个液泵,多个所述液泵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上,所述液泵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阀、多个所述液泵和所述换热器均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高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副水箱为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液泵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中部且沿所述流道集成块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阀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液泵的沿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本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通道槽,所述第一连接板覆盖所述第一通道槽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流道本体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通道槽,所述第二连接板覆盖所述第二通道槽形成所述第三通道。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部分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槽的底壁连通。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集成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口管,所述第一接口管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部分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接口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接口管的另一端适于与外部部件连通。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面积,或所述第一通道槽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通道槽的数量。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道槽或所述第二通道槽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通道槽,所述第一通道槽包括至少一个直线通道槽。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覆盖所述流道本体的整个所述一侧表面。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的板件;或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多个子连接板,每个所述子连接板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或所述第一通道槽。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二接口管,每个所述第二接口管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部分所述第二接口管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槽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阀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每个所述阀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的一侧,所述第一阀口或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或每个所述阀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的外周侧,所述第一阀口或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2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流道集成装置。

22、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阀和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高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副水箱为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阀分别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换热器和多个所述阀沿所述流道集成块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阀、多个所述液泵和所述换热器均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高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副水箱为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液泵位于所述流道集成块的中部且沿所述流道集成块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阀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液泵的沿所述流道集成块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本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通道槽,所述第一连接板覆盖所述第一通道槽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槽的底壁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口管,所述第一接口管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面积,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槽或所述第二通道槽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通道槽,所述第一通道槽包括至少一个直线通道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覆盖所述流道本体的整个所述一侧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的板件;或

15.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多个第二接口管,每个所述第二接口管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二接口管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槽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阀包括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流道集成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道集成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流道集成装置包括:流道集成块包括流道本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件分别设在流道本体的两侧,流道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流道;多个第一通道槽设置于流道本体朝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或者设置于第一连接板朝向流道本体的一侧,流道本体和第一连接板共同限定出第二通道;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槽设置于流道本体朝向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或者设置于第二连接板朝向流道本体的一侧,流道本体和第二连接板共同限定出第三通道;多个阀和换热器设在流道集成块上。根据本发明的流道集成装置,可以减小流道集成块的尺寸,减小冷却系统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可以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坤,叶剑辉,叶梅娇,孙国庆,罗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