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87575发布日期:2023-04-21 00:1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5本发明涉及反应堆冷却剂泵,特别涉及一种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1、湿绕组电机核主泵采用水冷却电机,其运行时电机定子部件(绕组、铁

2、芯)浸没在水中。在主泵出厂试验完成后,为达到运输存储要求,必须对电10机腔内部进行干燥处理,清除残留在绕组线间隙中以及定子铁芯表面的水分。

3、然而,由于电机绕组线间隙结构复杂以及同侧进气出气的方式,干燥空气流量沿电机腔轴向分布不均,电机端部绕组线间隙内残留水分难以充分蒸发,整体干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1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用于解决现

2、有技术中干燥空气流量沿电机腔轴向分布不均,电机端部绕组线间隙内残留水分难以充分蒸发的问题,提高干燥效率。

3、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包含:20压缩空气源,用于提供压缩空气;

5、干燥机,与所述压缩空气源连接,用于对所述压缩空气进行干燥;

6、密封盖板,用于对所述湿绕组电机的端部进行密封,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干燥机连接;

7、空气分流管,位于所述湿绕组电机腔体内部,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25另一端封闭,其上设有若干开孔。

8、可选的,所述空气分流管上与电机定子部件对应的区域内,每隔一段距离分布一组所述开孔。

9、可选的,每组所述开孔沿周向均匀分布。

10、可选的,每组包含4个所述开孔,间隔90度周向分布。

11、30可选的,沿进气方向各组开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12、可选的,所述空气分流管的材质采用耐热橡胶。

13、可选的,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连接在所述进气口处的管路上。

14、可选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出气口处的管路上。

15、可选的,还包括露点仪,连接在所述出气口处的管路上。

16、可选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处均设有阀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8、本发明针对电机腔的筒形迷宫结构,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设计了专用的空气分流管,可明显改善干燥空气分布不均的问题,增强整体干燥效果。同时,通过空气温度调节装置及温度传感器可在安全范围内调高进气温度,提升主泵电机的干燥效率。此外,还具备湿度实时监测功能,可用于判断被干燥的电机产品是否达到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流管上与电机定子部件对应的区域内,每隔一段距离分布一组所述开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开孔沿周向均匀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包含4个所述开孔,间隔90度周向分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沿进气方向各组开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流管的材质采用耐热橡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温度调节装置,连接在所述进气口处的管路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出气口处的管路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露点仪,连接在所述出气口处的管路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处均设有阀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主泵湿绕组电机内部干燥系统,包含:压缩空气源,用于提供压缩空气;干燥机,与所述压缩空气源连接,用于对所述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密封盖板,用于对所述湿绕组电机的端部进行密封,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干燥机连接;空气分流管,位于所述湿绕组电机腔体内部,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封闭,其上设有若干开孔。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燥空气流量沿电机腔轴向分布不均,电机端部绕组线间隙内残留水分难以充分蒸发的问题,提高干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满,马林,于慧,李天斌,卢熙宁,刘新利,王亚松,周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