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1996发布日期:2022-08-17 08:0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


背景技术:

2.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同时在火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可以通过换热机构来进行热量交换使用,现有的换热装置仅通过一次换热过程,使得换热效率较低,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换热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以期望提高换热效率。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包括换热桶,所述换热桶中设置有第一竖隔板和第二竖隔板将换热桶内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在第一竖隔板上设置有多个u形管,u形管位于换热桶左侧区域中,所述第一竖隔板和第二竖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横隔板,u形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关于第一横隔板对称,所述第二竖隔板和换热桶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横隔板和多个换热细管,换热细管位于第二横隔板下部,换热桶上设置有溢流连通管,溢流连通管一端与换热桶左侧区域连通另一端伸入换热桶右侧区域中与第二横隔板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桶左侧区域中设置有阻尼板,阻尼板上下交错设置在换热桶内壁,所述换热桶侧壁设置有第一温度计。
7.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桶上设置有冷流体通入管和热流体通入管,冷流体通入管位于第一竖隔板和第二竖隔板之间,热流体通入管位于换热桶底部。
8.进一步的,所述u形管的管径为换热细管管径的2倍。
9.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桶侧部设置有集水罩壳,所述换热细管与集水罩壳相连通,在集水罩壳侧部设置有第二温度计并在集水罩壳底部设置有冷流体排放管。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隔板上设置有热流体排放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在换热桶中设置有两竖隔板,一个竖隔板上连通有u形管,另一个竖隔板上连接有换热细管,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冷流体能先经过u形管换热再通入到换热细管中进行换热,通过这样两级换热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细管的管径小于u形管,能有效改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换热桶、2-第一竖隔板、3-u形管、31-进水端、32-出水端、4-阻尼板、5-第
一温度计、6-热流体通入管、7-第一横隔板、8-溢流连通管、9-冷流体通入管、10-第二竖隔板、11-第二横隔板、12-热流体排放管、13-换热细管、14-集水罩壳、15-第二温度计、16-冷流体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实施例1:
17.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包括换热桶1,所述换热桶1中设置有第一竖隔板2和第二竖隔板10将换热桶1内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在第一竖隔板2上设置有多个u形管3,u形管3位于换热桶1左侧区域中,所述第一竖隔板2和第二竖隔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一横隔板7,第一横隔板7将换热桶1的中部区域划分为上下两个区域,u形管3的进水端31和出水端32关于第一横隔板7对称,所述第二竖隔板10和换热桶1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横隔板11和多个换热细管13,换热细管13位于第二横隔板11下部,换热桶1上设置有溢流连通管8,溢流连通管8一端与换热桶1左侧区域连通另一端伸入换热桶1右侧区域中与第二横隔板11连接,从而使得热流体从换热桶1左侧区域通入到右侧区域中,所述第二横隔板11上设置有热流体排放管12。
18.实施例2:
1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换热桶1左侧区域中设置有阻尼板4,阻尼板4上下交错设置在换热桶1内壁,使得热流体在换热桶1流动过程中有一流动阻尼过程,所述换热桶1侧壁设置有第一温度计5,以测量热流体的温度。
20.实施例3:
2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换热桶1上设置有冷流体通入管9和热流体通入管6,冷流体通入管9位于第一竖隔板2和第二竖隔板10之间,热流体通入管6位于换热桶1底部。所述u形管3的管径为换热细管13管径的2倍。
22.实施例4:
2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换热桶1侧部设置有集水罩壳14,所述换热细管13与集水罩壳14相连通,使得经换热细管13流出的液体进入集水罩壳14中再进行排出,在集水罩壳14侧部设置有第二温度计15并在集水罩壳14底部设置有冷流体排放管16。
24.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包括换热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桶(1)中设置有第一竖隔板(2)和第二竖隔板(10)将换热桶(1)内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在第一竖隔板(2)上设置有多个u形管(3),u形管(3)位于换热桶(1)左侧区域中,所述第一竖隔板(2)和第二竖隔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一横隔板(7),u形管(3)的进水端(31)和出水端(32)关于第一横隔板(7)对称,所述第二竖隔板(10)和换热桶(1)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横隔板(11)和多个换热细管(13),换热细管(13)位于第二横隔板(11)下部,换热桶(1)上设置有溢流连通管(8),溢流连通管(8)一端与换热桶(1)左侧区域连通另一端伸入换热桶(1)右侧区域中与第二横隔板(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桶(1)左侧区域中设置有阻尼板(4),阻尼板(4)上下交错设置在换热桶(1)内壁,所述换热桶(1)侧壁设置有第一温度计(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桶(1)上设置有冷流体通入管(9)和热流体通入管(6),冷流体通入管(9)位于第一竖隔板(2)和第二竖隔板(10)之间,热流体通入管(6)位于换热桶(1)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3)的管径为换热细管(13)管径的2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桶(1)侧部设置有集水罩壳(14),所述换热细管(13)与集水罩壳(14)相连通,在集水罩壳(14)侧部设置有第二温度计(15)并在集水罩壳(14)底部设置有冷流体排放管(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隔板(11)上设置有热流体排放管(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包括换热桶,所述换热桶中设置有第一竖隔板和第二竖隔板将换热桶内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在第一竖隔板上设置有多个U形管,U形管位于换热桶左侧区域中,所述第一竖隔板和第二竖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横隔板,U形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关于第一横隔板对称,所述第二竖隔板和换热桶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横隔板和多个换热细管,换热细管位于第二横隔板下部,换热桶上设置有溢流连通管,溢流连通管一端与换热桶左侧区域连通另一端伸入换热桶右侧区域中与第二横隔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电发电用高效换热机构,以期望提高换热效率。热效率。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明 胡振国 宋泊静 高维 闫清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6
技术公布日:2022/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