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8983发布日期:2022-10-29 03:0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列管换热器领域,具体为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一种在管外流动,传统的管式换热器内通常设置有阻止管外流通液体的折流板,通过折流板减缓介质流动,然而折流板的间距以及数量是固定的,所以无法对介质的流速进行调节,整体的可调节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管式换热器内通常设置有阻止管外流通液体的折流板,通过折流板减缓介质流动,然而折流板的间距以及数量是固定的,所以无法对介质的流速进行调节,整体的可调节性较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内壁的两侧均嵌设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移动块,多个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均设有折流板,多个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矩形槽滑动设置的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两个所述凸块分别与对应通孔卡合连接。
5.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膨胀节,膨胀节对壳体与换热管之间的变形差进行补偿。
6.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端盖,两个所述端盖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隔板,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固定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换热管,所述折流板上开设有多个供换热管穿过的固定孔。
7.优选的,两个所述端盖的一端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油管和出油管,通过从进油管通入热油进入端盖内在换热管内流通。
8.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底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通过进水管通入待换热液体。
9.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本体顶部背离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折流板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换热器本体内部,折流板通过移动块可调节的设置在安装槽内,通过弹簧、连接块、凸块和设置在固定架上的通孔的配合,利用弹簧的张力带动凸块与通孔卡合,从而可以对移动块进行限
位固定,方便调节移动块的位置或者是从安装槽内拆下移动块和折流板,整体可以对折流板的间距进行调节,即对换热介质的流速进行调节,整体的可调节性较高。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细化图。
14.图中:1、换热器本体;2、安装架;3、安装槽;4、移动块;5、折流板;6、矩形槽;7、弹簧;8、连接块;9、凸块;10、通孔;11、膨胀节;12、端盖;13、隔板;14、换热管;15、固定孔;16、进油管;17、出油管;18、进水管;1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内壁的两侧均嵌设有安装架2,两个安装架2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3,两个安装槽3内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移动块4,多个移动块4的顶部均设有折流板5,多个移动块4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6,两个矩形槽6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弹簧7,两个弹簧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矩形槽6滑动设置的连接块8,两个连接块8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块9,安装架2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0,两个凸块9分别与对应通孔10卡合连接。
17.使用时,从安装架2两侧的通孔10处按压凸块9,使得凸块9带动连接块8挤压弹簧7,从而凸块9缩回矩形槽6内,即解除对移动块4的限位固定,手动移动移动块4,当移动到适宜位置时,通过弹簧7的张力带动凸块9与对应通孔10卡合,即壳体调节折流板5在安装架2上的位置,从而调节相邻两个折流板5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不需要的折流板5进行拆卸,整体方便对管外介质的流速调节。
18.换热器本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膨胀节11,换热器本体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端盖12,两个端盖12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隔板13,两个隔板13之间固定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换热管14,折流板5上开设有多个供换热管14穿过的固定孔15,两个端盖1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油管16和出油管17,换热器本体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18,换热器本体1顶部背离进水管1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9。
19.使用时,将热油通过进油管16通过换热管14内,将待换热介质通过进水管18通入换热器本体1内,待换热介质在折流板5的阻挡下,行驶缓慢,从而与换热管14内进行充分接触,接触过程中进行能量交换,膨胀节11则对换热器本体1与换热管14之间的变形差进行补偿。
20.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将热油通过进油管16通过换热管14内,将待换热介质通过进水管18通入换热器本体1内,待换热介质在折流板5的阻挡下,行驶缓慢,从而与换热管14内进行充分接触,接触过程中进行能量交换,膨胀节11则对换热器本体1与换热管14之间的变形差进行补偿,需要对折流板5的间距进行调节时,从安装架2两侧的通孔10处按压凸块9,使得凸块9带动连接块8挤压弹簧7,从而凸块9缩回矩形槽6内,即解除对移动块4的限
位固定,手动移动移动块4,当移动到适宜位置时,通过弹簧7的张力带动凸块9与对应通孔10卡合,即壳体调节折流板5在安装架2上的位置,从而调节相邻两个折流板5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不需要的折流板5进行拆卸,整体方便对管外介质的流速调节。
2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内壁的两侧均嵌设有安装架(2),两个所述安装架(2)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3),两个所述安装槽(3)内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移动块(4),多个所述移动块(4)的顶部均设有折流板(5),多个所述移动块(4)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6),两个所述矩形槽(6)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弹簧(7),两个所述弹簧(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矩形槽(6)滑动设置的连接块(8),两个所述连接块(8)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块(9),所述安装架(2)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0),两个所述凸块(9)分别与对应通孔(10)卡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膨胀节(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端盖(12),两个所述端盖(12)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隔板(13),两个所述隔板(13)之间固定连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换热管(14),所述折流板(5)上开设有多个供换热管(14)穿过的固定孔(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盖(1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油管(16)和出油管(1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1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顶部背离进水管(1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内壁的两侧均嵌设有安装架,两个安装架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内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移动块,多个移动块的顶部均设有折流板,多个移动块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矩形槽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基于双膨胀节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将折流板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换热器本体内部,折流板通过移动块可调节的设置在安装槽内,利用弹簧的张力带动凸块与通孔卡合,从而可以对移动块进行限位固定,整体可以对折流板的间距进行调节,即对换热介质的流速进行调节,整体的可调节性和实用性较高。高。高。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海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7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