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3614发布日期:2022-10-05 02:4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机动平台、车载方舱、实验室、手术室等滤毒通风系统中,需要对染毒空气中的粉尘、化学蒸气、放射性灰尘、微生物、气溶胶等进行有效滤除。
3.目前,在内部空间核生化防护通风系统中,使用的过滤吸收装置只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在向多个防护空间内部提供清洁空气时,必须安装通风管道将各个空间串接起来或安装多个过滤吸收装置,存在系统空气流阻力大、安装成本高、空间占用率大等不足;为单个防护空间内部提供清洁空气时,由于特定的使用空间限制,需设计多种型号产品,才可满足出风口方向的变化要求,极大地增加了制造过程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可根据应用场景开放一个或多个出风口为一个或多个防护空间内部提供清洁空气,是实现内部空间防护的一种模块化解决方案。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包括多通道壳体,所述多通道壳体内设有内支撑环筒和外支撑环筒,内支撑环筒和外支撑环筒上均分布透气孔,内支撑环筒和外支撑环筒之间填充过滤层,多通道壳体顶部设有与内支撑环筒连通的进风管,多通道壳体上设有若干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上分别设有进风关闭阀和出风关闭阀。
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多通道壳体内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托板,内支撑环筒和外支撑环筒设置在托板上。
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出风管设置在多通道壳体的侧壁和下端。
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托板上设有对内支撑环筒进行定位的定位盘。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内支撑环筒和外支撑环筒之间设有中支撑环筒,中支撑环筒上分布透气孔,内支撑环筒和中支撑环筒之间设置滤烟层,中支撑环筒和外支撑环筒之间设有滤毒层。
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多通道壳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顶部的盖板,盖板底部设有密封垫。
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进风管和盖板之间设有预滤扩散器,预滤扩散器内设有若干撑杆,撑杆分上下两层分布,预滤无纺布往复绕设在撑杆上形成w型滤阵。
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预滤扩散器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内壳体,预滤无纺布和撑杆设置在内壳体内,预滤无纺布两侧与内壳体内壁之间浇灌密封胶,内壳体与预滤扩散器通过铆钉连接。
1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预滤扩散器与盖板通过预滤接口法兰连接,进风管通过进风
口法兰与预滤扩散器连接,出风管通过出风口法兰与多通道壳体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可用来对染毒空气中的粉尘、化学蒸气、放射性灰尘、微生物、气溶胶等进行滤除净化。
16.2、可根据应用场景开放一个或多个出风口为一个或多个防护空间内部提供清洁空气。
17.3、可同时并接多个防护空间,安装所需空间小,结构阻力小,过滤层利用率高,系统中风机的功率小,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多通道壳体1,内支撑环筒2,外支撑环筒3,进风管4,出风管5,进风关闭阀6,出风关闭阀7,支撑架8,托板9,定位盘10,中支撑环筒11,滤烟层12,滤毒层13,密封垫14,预滤扩散器15,撑杆16,预滤无纺布17,预滤接口法兰18,进风口法兰19,出风口法兰20,内壳体21,外壳101,盖板102。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所示,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包括多通道壳体1,所述多通道壳体1内设有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上均分布透气孔,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之间填充过滤层,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层包括滤烟层和滤毒层,多通道壳体1顶部设有与内支撑环筒3连通的进风管4,多通道壳体1上设有若干出风管5,出风管5通过出风口法兰20与多通道壳体1连接,进风管4和出风管5上分别设有进风关闭阀6和出风关闭阀7。
22.优选的,所述多通道壳体1包括外壳101和设置在外壳101顶部的盖板102,盖板102底部设有密封垫14。
23.通过设置盖板102对填充过滤层进行压紧,并通过设置密封垫14进行密封,能够提高气密性,保证对气体的充分过滤。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通道壳体1内设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上设有托板9,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设置在托板9上。
25.所述出风管5设置在多通道壳体1的侧壁和下端。
26.通过设置托板9和支撑架8,使外支撑环筒3外侧和下方均形成过滤后的腔体,从而使过滤后的气体既可以从多通道壳体1的侧壁上的出风管5排出,也可以从多通道壳体1下端的出风管5排出,提高了排风的方向的多向性。
27.优选的,所述托板9上设有对内支撑环筒2进行定位的定位盘10。定位盘10的凸起设置在内支撑环筒2内,通过设置定位盘10能够对内支撑环筒2进行定位,使其内腔能够与进风管4对齐。
28.优选的,所述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之间设有中支撑环筒11,中支撑环筒11上分布透气孔,内支撑环筒2和中支撑环筒11之间设置滤烟层12,中支撑环筒11和外支撑环
筒3之间设有滤毒层13。
29.通过设置中支撑环筒11将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之间的腔体进行分隔,形成两层腔体,方便填充不同的过滤层。
30.所述进风管4和盖板102之间设有预滤扩散器15,预滤扩散器15内设有若干撑杆16,撑杆16分上下两层分布,预滤无纺布17往复绕设在撑杆16上形成w型滤阵。
31.具体的,所述预滤扩散器15与盖板102通过预滤接口法兰18连接,进风管4通过进风口法兰19与预滤扩散器15连接,方便预滤扩散器15和进风管4的拆装。
32.通过将预滤无纺布17往复设置在撑杆16上形成w型滤阵,能够提高预滤无纺布17的与气体的接触面积,通过预滤无纺布17对过流气体进行滤尘,可以滤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实现预滤尘。
33.优选的,所述预滤扩散器15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内壳体21,预滤无纺布17和撑杆16设置在内壳体21内,预滤无纺布17两侧与内壳体21内壁之间浇灌密封胶,内壳体21与预滤扩散器15通过铆钉连接。
34.方便预滤无纺布17的安装,预滤无纺布17和内壳体21组成模块整体,容易更换。
35.具体使用时,系统送风管口与进风管4可靠连接,外部染毒空气中的粉尘、化学蒸气、放射性灰尘、微生物、气溶胶经预滤无纺布17、滤烟层12和滤毒层13后从出风管5排出至特定的防护空间,满足内部人员生存和工作需要。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包括多通道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壳体(1)内设有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上均分布透气孔,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之间填充过滤层,多通道壳体(1)顶部设有与内支撑环筒(2)连通的进风管(4),多通道壳体(1)上设有若干出风管(5),进风管(4)和出风管(5)上分别设有进风关闭阀(6)和出风关闭阀(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壳体(1)内设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上设有托板(9),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设置在托板(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5)设置在多通道壳体(1)的侧壁和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9)上设有对内支撑环筒(2)进行定位的定位盘(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环筒(2)和外支撑环筒(3)之间设有中支撑环筒(11),中支撑环筒(11)上分布透气孔,内支撑环筒(2)和中支撑环筒(11)之间设置滤烟层(12),中支撑环筒(11)和外支撑环筒(3)之间设有滤毒层(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壳体(1)包括外壳(101)和设置在外壳(101)顶部的盖板(102),盖板(102)底部设有密封垫(1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4)和盖板(102)之间设有预滤扩散器(15),预滤扩散器(15)内设有若干撑杆(16),撑杆(16)分上下两层分布,预滤无纺布(17)往复绕设在撑杆(16)上形成w型滤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滤扩散器(15)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内壳体(21),预滤无纺布(17)和撑杆(16)设置在内壳体(21)内,预滤无纺布(17)两侧与内壳体(21)内壁之间浇灌密封胶,内壳体(21)与预滤扩散器(15)通过铆钉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滤扩散器(15)与盖板(102)通过预滤接口法兰(18)连接,进风管(4)通过进风口法兰(19)与预滤扩散器(15)连接,出风管(5)通过出风口法兰(20)与多通道壳体(1)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通道过滤吸收装置,包括多通道壳体,所述多通道壳体内设有内支撑环筒和外支撑环筒,内支撑环筒和外支撑环筒上均分布透气孔,内支撑环筒和外支撑环筒之间填充过滤层,多通道壳体顶部设有与内支撑环筒连通的进风管,多通道壳体上设有若干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上分别设有进风关闭阀和出风关闭阀。可根据应用场景开放一个或多个出风口为一个或多个防护空间内部提供清洁空气,是实现内部空间防护的一种模块化解决方案。内部空间防护的一种模块化解决方案。内部空间防护的一种模块化解决方案。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 吴倩云 董炎炎 刘兰同 黄石 李强 姜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6
技术公布日:2022/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