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5085发布日期:2022-11-05 08:5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用户在饮用非直饮水时,常将非直饮水加热至沸腾状态,待自然冷却后饮用,该方法所需等待的时间较长,为解决该问题,市场上出现了集成有换热装置的饮水机,可以将沸水快速降温,以获得适宜温度的饮用水。
3.管式换热器为一种常见的换热器,其主要由换热组件和封头等部件组成,但其经常由于结构设置不当,造成换热介质与换热管壁接触不均,换热组件壁面温度不均匀,影响整体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换热效率较好的换热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环壁部和第二环壁部,所述第二环壁部位于所述第一环壁部的外部,所述换热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壁部和第二环壁部之间,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进口管和第一出口管,所述第一进口管、第一换热通道及第一出口管连通,所述第一进口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组件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在垂直于所述换热组件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进口管内壁的径向外侧延长线与所述第二环壁部的内壁相切或相交。
7.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和第一进口管,第一进口管的延伸方向与换热组件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在垂直于换热组件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进口管内壁的径向外侧延长线与第二环壁部的内壁相切或相交。如此设置,换热介质从第一进口管进入第一换热通道时具有沿第二环壁部内壁的速度,换热介质能够沿第二环壁部的内壁流动,使得换热介质与换热面接触更加均匀,从而提升整体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9.图2为图1中换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0.图3为图1中换热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1.图4为图1中封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图1中换热组件与进口管的投影示意图;
13.图6为图1中导流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本实用新型换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8为图7中换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6.图9为图7中换热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是附图中所示的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18.请参考图1至3所示,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1,换热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环壁部11和第二环壁部12,第二环壁部12位于第一环壁部11的外部,换热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换热通道110,第一换热通道11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环壁部11和第二环壁部12之间。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进口管 211和第一出口管221,第一进口管211、第一换热通道110及第一出口管 221连通,第一进口管211的延伸方向与换热组件1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 a设置,在垂直于换热组件1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进口管211内壁的径向外侧延长线l1与第二环壁部12的内壁相切或相交。
19.其中,上述第一环壁部1和第二环壁部12可以为相互套设的管组,且均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管,管体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三角形等,在此不做限制;当然,第一环壁部11和第二环壁部12也可以为一体拉伸成型。
2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1和第一进口管211,第一进口管211的延伸方向与换热组件1的延伸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在垂直于换热组件1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进口管211内壁的径向外侧延长线l1 与第二环壁部12的内壁相切或相交。如此设置,换热介质从第一进口管211 进入第一换热通道110时具有沿第二环壁部12内壁的速度,换热介质能够沿第二环壁部12的内壁流动,使得换热介质与换热面接触更加均匀,从而提升整体的换热效率;此外,还可以使第一环壁部11和第二环壁部12之间的径向间距更小,从而使整个装置结构更紧凑。
21.请参考图2、3和6所示,换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导流元件3,导流元件3位于上述第一换热通道110,导流元件3在换热组件1的延伸方向呈螺旋状延伸,导流元件3与第一环壁部11的外壁和/或第二环壁部12的内壁相接触;或导流元件3与第一环壁部11的外壁和/或第二环壁部12的内壁间隙不大于0.2mm。通过在换热通道内部设置螺旋状的导流元件3,可以使换热介质沿着导流元件螺旋流动,且导流元件3与换热通道对应的侧壁相接触或间隙很小,能够进一步增加换热介质与换热管壁的接触面积,使热交换更充分。
22.其中,导流元件3可以为弹簧或其他螺旋形结构,导流元件3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合金或非金属材料,导流元件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在此均不作限制。
23.为方便进出水管的设置,第一环壁部11在换热组件1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环壁部12,第一进口管211的内径小于第一环壁部11和第二环壁部12在换热组件1延伸方向的长度之差。
24.请参考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换热装置还包括封头2和固定杆41,换热组件1的两端部分别与封头2固定,第一环壁部11内部具有容置腔100,固定杆41至少部分位于容置腔100,固定杆41的两端部与紧固件42螺纹配合,用于紧固换热组件1与所述封头2。本实
施例中设置与进出水管一体成型的封头2,可使整体结构装配简单;同时,在第一环壁部11中放置用于锁紧换热组件1与封头2的固定杆41,增加整体装置的可靠性。
25.其中,封头2可以设有贯穿的孔,固定杆41的两端部穿设于孔内并与紧固件42螺纹配合,以锁紧换热组件1与其两端部封头2;当然,固定杆41 也可以完全设置于容置腔100内,紧固件42穿设于孔内与固定杆41螺纹配合。
26.为使上述封头与换热组件1密封可靠,本实施例中的换热装置还包括密封套5,密封套5至少包括第一密封套51和第二密封套52,其中,第一密封套51、第二密封套52分别套设于第一环壁部11和第二环壁部12的两端部,封头2至少具有阶梯设置的第一环形封盖201和第二环形封盖202,第一环形封盖201套设于第一密封套51的外周,第二环形封盖202套设于第二密封套52的外周。本实施例硅胶套5来实现封头2与换热组件1的密封固定,能够降低换热组件1与封头2之间的安装难度。
27.请参考图2和3所示,图2和3示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装置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使换热装置的换热速率更高,换热组件1还包括第三环壁部13和第四环壁部14,第三环壁部13位于第二环壁部12的外部,第四环壁部14位于第三环壁部13的外部,换热组件1还包括第二换热通道 120和第三换热通道130,第二换热通道1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环壁部12 和第三环壁部13之间,第三换热通道13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环壁部 13和第四环壁部14之间。
28.本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进口管222、第二出口管212、第三进口管213和第三出口管223,第二进口管222、第二换热通道120及第二出口管212连通,第三进口管213、第三换热通道130及第三出口管223连通。在垂直于所述换热组件1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二进口管222内壁的径向外侧延长线l2与第三环壁部13的内壁相切或相交,第三进口管213内壁的径向外侧延长线l3与第四环壁部14的内壁相切或相交。
29.如此,第二换热通道120中的换热介质能够与第一换热通道110和/或第三换热通道130中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能够根据需要利用一种或两种介质进行换热,提升装置的换热效果。
30.具体的,封头2包括第一封头21和第二封头22,换热组件1的一端部与第一封头21密封固定,换热组件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封头22密封固定,第一封头21具有第一进口管211、第二出口管212和第三进口管213,第二封头22具有第一出口管221第二进口管222和第三出口管223。如此,相邻换热通道中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刚好相反,可以使热交换的效果更好。
31.请参考图7至9所示,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将进出水管直接焊接固定于换热组件的外壁,以减少装置的零部件,进而使整体结构更为简单。
32.具体的,第一进口管211、第一出口管221与第二环壁部12的外壁焊接固定,第二进口管222、第二出口管212与第三环壁部13的外壁焊接固定,第三进口管213、第三出口管223与第四环壁部14的外壁焊接固定,第一进口管211、第二出口管212和第三进口管213靠近换热组件1的一端部,第一出口管221、第二进口管222和第三出口管223靠近换热组件1的另一端部。
33.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
新型进行修改、结合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