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9952发布日期:2023-01-03 20:4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结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


背景技术:

2.在石墨电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钵盘或者匣钵;但无论是匣钵还是钵盘在烧结后均会发生变形。尤其是钵盘,其在烧结后会形成“船型”,因此再变形后通常需要通过相应的整形工具进行整形后才能继续进行使用。
3.为了实现对钵盘以及匣钵的整形,申请人进行了有关装置的研发,如通过专利申请号为202122335207.2中公开的一种匣钵整修平台对变形后的匣钵进行整形;通过专利申请号为202221728772.3中的公开的一种钵盘整形装置对变形后的钵盘进行整形。
4.上述两种装置虽然可以对钵盘和匣钵进行相应的整形,但两者都是针对变形后的整形。因此,有必要对钵盘自身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其强度,降低变形,进而减少整形次数。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该钵盘采用的结构设置,可以在使用过程中降低变形。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包括钵盘本体和方框体,所述方框体套设在钵盘本体外,所述方框体与钵盘本体的四周之间通过加强筋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板设有多个,所述钵盘本体为梯形斗状,钵盘本体内固定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包括横向承重梁和纵向承重梁,横向承重梁和纵向承重梁均与钵盘本体固定连接。
8.所述加强筋板平均分布固定在钵盘本体的四周。
9.所述钵盘本体上固定有吊耳,所述吊耳至少设有两个,两个吊耳分别设置在钵盘本体的两侧。
10.所述方框体的横截面形状为l字型,其侧边与钵盘本体之间存在间隔。
11.所述横向承重梁和纵向承重梁为中空结构,横向承重梁和/或纵向承重梁上设置有通孔,通过通孔向横向承重梁和/或纵向承重梁内填充泥料。
12.所述泥料采用耐高温泥料。
13.还包括垫片,垫片的形状为l字型,所述垫片设有四个,四个垫片分别固定在钵盘本体及方框体的棱角处。
14.所述钵盘本体包括底板、侧板和立板,所述侧板设置有四个并倾斜设置,四个侧板均与底板固定连接并形成梯形状;每个侧板的上端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侧板之间固定连接形成方框形。
15.所述横向承重梁设有一个,所述纵向承重梁设有两个。
16.所述纵向承重梁由两个l型板固定连接组成。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8.设置设有方框体和加强筋板可以对钵盘本体的外部进行固定加强,避免其发生变形;通过设置横向承重梁和纵向称重粱,一方面可以起到称重支撑作用,另一个方便可以对钵盘本体的内部进行加强,进一步避免其发生变形。
19.方框体的横截面形状为l字型,可以进一步起到加强作用,其自身刚度较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l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l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为钵盘本体,2为方框体,3为加强筋板,4为横向承重梁,5为纵向承重梁,6为吊耳,7为通孔,8为垫片,9为底板,10为侧板,11为立板,11为l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至4所示,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包括钵盘本体1和方框体2,方框体2套设在钵盘本体1外,方框体2与钵盘本体1的四周之间通过加强筋板3固定连接,加强筋板3设有多个;加强筋板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30.钵盘本体1为梯形斗状,钵盘本体1内固定有承重梁,承重梁包括横向承重梁4和纵向承重梁5,横向承重梁4和纵向承重梁5均与钵盘本体1固定连接。
31.上述固定连接采用焊接即可。通过上述中通过方框体2、加强筋板3以及称重粱的结构设置,可以对钵盘本体1的内部进行固定加强,降低其变形量,进而可以减少整形的次数。
32.进一步,若干个加强筋板3平均分布固定在钵盘本体1的四周,加强筋板3均与钵盘本体1和方框体2焊接(满焊)固定。
33.进一步,为了方便吊运,在钵盘本体1上固定有吊耳6,吊耳6至少设有两个,两个吊耳6分别设置在钵盘本体1的两侧。具体设置四个,即在钵盘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吊耳6。
34.进一步,方框体2的横截面形状为l字型,具体可以采用l型钢,其本身具有较大的刚度;并且其侧边(竖边)与钵盘本体1之间存在间隔,其横边与钵盘本体1的四周焊接固定。
35.进一步,横向承重梁4和纵向承重梁5为中空结构,横向承重梁4和/或纵向承重梁5上设置有通孔7,通过通孔7向横向承重梁4和/或纵向承重梁5内填充泥料。
36.进一步,泥料采用耐高温泥料。
37.进一步,如图7所示,还包括垫片(角加固筋板)8,垫片8的形状为l字型,垫片8设有四个,四个垫片8分别固定在钵盘本体1及方框体2的棱角处。设置垫片8的作用:加强角的强度,防止焊缝开焊。
38.进一步,钵盘本体1优选采用以下结构设置,其包括底板9、侧板10和立板11,侧板10设置有四个并倾斜设置,四个侧板10均与底板9固定连接并形成梯形状;每个侧板10的上端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0,侧板10之间固定连接形成方框形。
39.进一步,横向承重梁4设有一个,纵向承重梁5设有两个。纵向承重梁5和横向承重梁4均设有通孔7填充耐火浇注料;具体的:在其中横向承重梁4设有3个通孔,每个纵向承重梁5上设有2个通孔。
40.进一步,如图5和6所示,纵向承重梁5由两个l型板12固定连接组成;其中一个l型板12上设有通孔7,在加工时,沿图中的虚线部分进行折叠形成l型后,将两个l型板12焊接固定成方管状即可。
41.上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钵盘本体(1)和方框体(2),所述方框体(2)套设在钵盘本体(1)外,所述方框体(2)与钵盘本体(1)的四周之间通过加强筋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板(3)设有多个,所述钵盘本体(1)为梯形斗状,钵盘本体(1)内固定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包括横向承重梁(4)和纵向承重梁(5),横向承重梁(4)和纵向承重梁(5)均与钵盘本体(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3)平均分布固定在钵盘本体(1)的四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钵盘本体(1)上固定有吊耳(6),所述吊耳(6)至少设有两个,两个吊耳(6)分别设置在钵盘本体(1)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框体(2)的横截面形状为l字型,其侧边与钵盘本体(1)之间存在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承重梁(4)和纵向承重梁(5)为中空结构,横向承重梁(4)和/或纵向承重梁(5)上设置有通孔(7),通过通孔(7)向横向承重梁(4)和/或纵向承重梁(5)内填充泥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料采用耐高温泥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8),垫片(8)的形状为l字型,所述垫片(8)设有四个,四个垫片(8)分别固定在钵盘本体(1)及方框体(2)的棱角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钵盘本体(1)包括底板(9)、侧板(10)和立板(11),所述侧板(10)设置有四个并倾斜设置,四个侧板(10)均与底板(9)固定连接并形成梯形状;每个侧板(10)的上端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0),侧板(10)之间固定连接形成方框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承重梁(4)设有一个,所述纵向承重梁(5)设有两个。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承重梁(5)由两个l型板(12)固定连接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结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强结构的钵盘,包括钵盘本体和方框体,所述方框体套设在钵盘本体外,所述方框体与钵盘本体的四周之间通过加强筋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板设有多个,所述钵盘本体为梯形斗状,钵盘本体内固定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包括横向承重梁和纵向承重梁,横向承重梁和纵向承重梁均与钵盘本体固定连接。设置设有方框体和加强筋板可以对钵盘本体的外部进行固定加强,避免其发生变形;通过设置横向承重梁和纵向称重粱,一方面可以起到称重支撑作用,另一个方便可以对钵盘本体的内部进行加强,进一步避免其发生变形。其发生变形。其发生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史向倩 翟建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北都碳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