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8686发布日期:2023-03-10 21:2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


背景技术:

2.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取(供)暖或供应热水,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
3.目前,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时洗漱、做饭或者是饮用都喜欢使用温水,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4.可目前的空气能热泵制冷时,在空气能室外机侧产生大量的高温热量,一般出风温度在45℃以上,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能热泵并未对该热量加以利用,导致热能被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热泵空调余热热能回收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包括空气源热泵机组以及固定设置于空气源热泵机组一侧排风口出的余热回收组件;
7.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居中开设有加热腔,且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密封加热腔的保温壳,所述壳体内两侧之间固定设置有延伸入保温壳内的加热组件,且保温壳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居中接通有输水管和排水管;
8.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块吸热铜板,多块所述吸热铜板朝向保温壳的一侧均构造有铜管。
9.优选的,多根所述铜管的顶端共同接通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输水管。
10.优选的,多根所述铜管的底端共同接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排水管。
11.优选的,多块吸热铜板的顶端共同构造有导流板,且导流板远离保温壳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多个导流槽。
12.优选的,所述壳体远离空气源热泵机组一侧的顶端居中开设有排气槽,且排气槽内固定设置有防护网。
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对称构造有两块耳板,所述耳板内螺纹配合安装有螺栓。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得益于空气源
热泵机组一侧余热回收组件的设置,通过多块吸热铜板对热风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于吸热铜板内的水中,从而对流过铜管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在其进入水箱前,完成对于水体的预热,从而降低水体二次加热的时间以及能耗,有效利用了热能,避免了浪费的产生,实用性较强;
15.得益于余热回收组件的设置,通过拧出多个耳板内的螺栓,即可完成对于余热回收组件的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壳体内进行清理,清理时省时省力,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空气源热泵机组;2、余热回收组件;201、壳体;202、加热腔;203、保温壳;204、输水管;205、排水管;206、防护网;207、耳板;208、螺栓;3、加热组件;301、吸热铜板;302、铜管;303、导流板;304、导流槽;305、进水管;306、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为降低水体二次加热的时间以及能耗,如图1、图2、图3所示,该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包括空气源热泵机组1以及固定设置于空气源热泵机组1一侧排风口出的余热回收组件2,所述余热回收组件2包括壳体201,所述壳体201的一侧居中开设有加热腔202,且壳体2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密封加热腔202的保温壳203,所述壳体201内两侧之间固定设置有延伸入保温壳203内的加热组件3,且保温壳20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居中接通有输水管204和排水管205,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多块吸热铜板301,多块所述吸热铜板301朝向保温壳203的一侧均构造有铜管302,通过多块吸热铜板301对热风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于吸热铜板301内的水中,从而对流过铜管302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在其进入水箱前,完成对于水体的预热,从而降低水体二次加热的时间以及能耗,有效利用了热能,避免了浪费的产生,实用性较强。
22.为完成水体的输入输出,如图2、图3所示,具体的,多根所述铜管302的顶端共同接通有进水管305,且进水管30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输水管204,多根所述铜管302的底端共同接通有出水管306,且出水管30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排水管205,多块吸热铜板301的顶端共同构造有导流板303,且导流板303远离保温壳203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多个导流槽304,通过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05的输水管204完成水体向铜管302的输入,再通过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306的排水管205完成水体于铜管302内的输出。
23.为便于工作人员维护,如图1、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壳体201远离空气源热泵机组1一侧的顶端居中开设有排气槽,且排气槽内固定设置有防护网206,所述壳体201的两侧均对称构造有两块耳板207,所述耳板207内螺纹配合安装有螺栓208,通过拧出多个耳板207
内的螺栓208,即可完成对于余热回收组件2的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壳体201内进行清理,清理时省时省力,实用性较强。
24.工作原理:该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使用时,将用于输送和排出水体的管道分别接通于输水管204和排水管205,以使水体灌满铜管302,当空气源热泵机组1运行至,其产生的热风由一侧排出,通过多块吸热铜板301对热风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传递于吸热铜板301内的水中,对流过铜管302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在其进入水箱前,完成对于水体的预热,从而降低水体二次加热的时间以及能耗,而维护时,可通过拧出多个耳板207内的螺栓208,即可完成对于余热回收组件2的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壳体201内进行清理,清理时省时省力,使用方便。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包括空气源热泵机组(1)以及固定设置于空气源热泵机组(1)一侧排风口出的余热回收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组件(2)包括壳体(201),所述壳体(201)的一侧居中开设有加热腔(202),且壳体(2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密封加热腔(202)的保温壳(203),所述壳体(201)内两侧之间固定设置有延伸入保温壳(203)内的加热组件(3),且保温壳(20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居中接通有输水管(204)和排水管(205);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多块吸热铜板(301),多块所述吸热铜板(301)朝向保温壳(203)的一侧均构造有铜管(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铜管(302)的顶端共同接通有进水管(305),且进水管(30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输水管(2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铜管(302)的底端共同接通有出水管(306),且出水管(30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排水管(2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块吸热铜板(301)的顶端共同构造有导流板(303),且导流板(303)远离保温壳(203)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多个导流槽(30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1)远离空气源热泵机组(1)一侧的顶端居中开设有排气槽,且排气槽内固定设置有防护网(20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1)的两侧均对称构造有两块耳板(207),所述耳板(207)内螺纹配合安装有螺栓(20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包括空气源热泵机组以及固定设置于空气源热泵机组一侧排风口出的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居中开设有加热腔,且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密封加热腔的保温壳,所述壳体内两侧之间固定设置有延伸入保温壳内的加热组件,且保温壳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居中接通有输水管和排水管,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块吸热铜板,多块所述吸热铜板朝向保温壳的一侧均构造有铜管,多根所述铜管的顶端共同接通有进水管。该空气源热泵制冷余热回收结构,有效利用了热能,避免了浪费的产生,能够对水体进行预热,降低水体二次加热的时间以及能耗,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溥涛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攸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9
技术公布日:2023/3/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