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磷电炉炉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4018发布日期:2023-06-03 07:3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磷电炉炉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炉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黄磷电炉炉体。


背景技术:

1、黄磷电炉属于高温高压生产装置,其采用电加热方式,最高工作温度在1300-1400℃,且黄磷电炉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高温磷铁,因比重比炉渣大,沉积在电炉底部极具渗透性,一旦电炉炉底出现裂缝或砌筑时碳素砖间隙未填实,极易导致高温磷铁渗入加剧炉底侵蚀损坏,大大降低电炉使用寿命,正因此,对电炉炉体的耐温耐腐蚀要求极高。

2、现有的黄磷电炉,炉底采用两层厚度400mm的碳砖砌筑,整体厚度较薄且两层碳砖之间存在砌筑夹缝,炉底使用寿命及抗磷铁侵蚀风险的能力差强任意,在之前的炉体检修过程中也多次得到过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黄磷电炉炉体,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黄磷电炉炉底耐腐蚀性能差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黄磷电炉炉体,其炉底由外至内分别布置有钢包层、由石棉制作的缓冲层、由四层高铝质耐火砖砌筑的保护层和由三层碳砖砌筑而成的工作层,纵向布置的碳砖形成的碳砖层的顶部或底部设置有由横向布置的碳砖形成的碳砖层,且底部的碳砖层的砖缝被其顶部的碳砖层遮挡,相邻碳砖之间通过电极糊填充砖缝。

3、优选的,底层的所述碳砖层内水平布置有监测管,且成行布置的碳砖中,相邻两碳砖之间布置有一个监测管,监测管顶部设置有进液孔。

4、优选的,柱状的所述监测管包由横截面成圆弧形的底板和顶板拼接而成,所述进液孔位于顶板上,且所述进液孔的外端孔径大于其内端孔径。

5、优选的,所述炉底设置于底座上,底座顶部水平固定有由工字钢制作的底梁,底梁间隔布置,所述炉底的底面与底梁的顶面接触。

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炉底采用三层碳砖拼接砌筑,且在拼接砌筑过程中,各层之间采用纵横交错压缝拼砌的方式,将三层碳砖同为一体,由于炉底碳砖整体厚度的增加,直接延长了炉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压缝拼接的砌筑方式杜绝了碳砖之间产生空隙的可能,有效防止高温磷铁渗入侵蚀的风险,为黄磷电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技术特征:

1.一种黄磷电炉炉体,其特征在于:其炉底由外至内分别布置有钢包层(1)、由石棉制作的缓冲层(2)、由四层高铝质耐火砖砌筑的保护层(3)和由三层碳砖砌筑而成的工作层(4),纵向布置的碳砖形成的碳砖层的顶部或底部设置有由横向布置的碳砖形成的碳砖层,且底部的碳砖层的砖缝被其顶部的碳砖层遮挡,相邻碳砖之间通过电极糊填充砖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磷电炉炉体,其特征在于:底层的所述碳砖层内水平布置有监测管(5),且成行布置的碳砖中,相邻两碳砖之间布置有一个监测管(5),监测管(5)顶部设置有进液孔(5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磷电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柱状的所述监测管(5)包由横截面成圆弧形的底板(51)和顶板(52)拼接而成,所述进液孔(53)位于顶板(52)上,且所述进液孔(53)的外端孔径大于其内端孔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磷电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设置于底座(6)上,底座(6)顶部水平固定有由工字钢制作的底梁(7),底梁(7)间隔布置,所述炉底的底面与底梁(7)的顶面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黄磷电炉炉体,其炉底由外至内分别布置有钢包层、由石棉制作的缓冲层、由四层高铝质耐火砖砌筑的保护层和由三层碳砖砌筑而成的工作层,纵向布置的碳砖形成的碳砖层的顶部或底部设置有由横向布置的碳砖形成的碳砖层,且底部的碳砖层的砖缝被其顶部的碳砖层遮挡,相邻碳砖之间通过电极糊填充砖缝。本技术产生了延长黄磷电炉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万源,牛晓华,唐江波,吴习彦,舒斌,彭洪兴,郑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