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雾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4519发布日期:2023-11-23 03:3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暖雾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暖雾加湿器。


背景技术:

1、暖雾加湿器可以把水箱内的水加热雾化,所雾化的雾更加均匀且具有一定温度,让人体感更加舒适,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9484778u公开的一种低水箱温度的暖雾加湿器,它包括水箱和置于水箱下方的水槽,该水槽分为第一槽区和第二槽区,该第二槽区底部设有振荡板,该第一槽区和第二槽区之间依次通过第一硅胶管、发热管和第二硅胶管连通,水箱中的水流入第一槽区后依次通过第一硅胶管、发热管和第二硅胶管流入第二槽区,进而振荡出雾;该第一硅胶管的底部低于发热管的底部,第二硅胶管的底部不低于发热管的底部。

2、上述结构的暖雾加湿器提供暖雾时,是通过发热管把第二槽区的水加热后,再通过雾化片雾化,其雾化的水依然呈水雾状,可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暖雾加湿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其通过暖雾加热组件加热产生暖雾,暖雾呈气雾状。

2、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暖雾加湿器,包括水箱和底座,水箱可拆卸连接在底座的上方,所述水箱设有出雾管和容水腔,所述出雾管竖向设置在水箱上,其顶部敞开、底部向下延伸至水箱下方并形成加热腔,加热腔上设有用于把水加热以气雾化的暖雾加热组件,加热腔外底部设有第一电耦合器,暖雾加热组件与第一电耦合器电性连接,所述水箱设有用于连通出雾管和容水腔的过水小孔,容水腔的水通过过水小孔流入出雾管、加热腔;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电耦合器,所述水箱与底座相互安装,第一电耦合器与第二电耦合器相互电耦合,所述水箱与底座相互拆卸,第一电耦合器与第二电耦合器相互分离。

3、所述过水小孔靠近容水腔的底部。

4、所述过水小孔开设在出雾管上,过水小孔为若干个、它们周向分布在的出雾管的周围,过水小孔的孔径小于10毫米。

5、所述出雾管通过隔热材料制成,或者,出雾管与容水腔之间设有隔热层。

6、所述加热腔的水平高度低于容水腔的水平高度。

7、所述加热腔的底部沿水箱的下底部向下凸出,底座上设有用于容纳加热腔的电器腔,第二电耦合器位于电器腔的内底部。

8、所述出雾管内设有浮子,所述水箱上设有用于检测浮子是否已经下降到加热腔内的检测机构;或者底座上设有用于检测浮子是否已经下降到加热腔内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电器腔的侧部。

9、所述检测机构所在水平高度与加热腔的顶部位置所在水平高度相当。

10、所述检测机构为光感应器,加热腔为透光材质制成,浮子为非透光材质或反光材质制成;或者,检测机构为霍尔传感器或磁控开关,浮子内设有耐高温磁铁。

11、所述暖雾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加热腔底部和/或侧部的加热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在水箱设置过水小孔,出雾管底部设置加热腔,水箱设置的容水腔内的水通过过水小孔流入出雾管、加热腔,暖雾加热组件为加热腔加热产生暖雾,该雾化方式令暖雾呈气雾状,不再呈水雾状,暖雾加热组件仅加热加热腔内的水,容水腔内的水温不会显著增加,有助提高暖雾加热组件产生气雾的效率。

14、另外,由于容水腔内的水通过过水小孔流入出雾管、加热腔,加热腔位于出雾管的底部,因此,加湿器使用时,容水腔内的水位高度与出雾管的水位高度相同,加湿器使用时,先消耗出雾管、容水腔内的水,可有效避免加热腔缺水干烧。



技术特征:

1.一种暖雾加湿器,包括水箱(1)和底座(2),水箱(1)可拆卸连接在底座(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设有出雾管(10)和容水腔(11),所述出雾管(10)竖向设置在水箱(1)上,其顶部敞开、底部向下延伸至水箱(1)下方并形成加热腔(101),加热腔(101)上设有用于把水加热以气雾化的暖雾加热组件,加热腔(101)外底部设有第一电耦合器(31),暖雾加热组件与第一电耦合器(31)电性连接,所述水箱(1)设有用于连通出雾管(10)和容水腔(11)的过水小孔(12),容水腔(11)的水通过过水小孔(12)流入出雾管(10)、加热腔(101);所述底座(2)上设有第二电耦合器(32),所述水箱(1)与底座(2)相互安装,第一电耦合器(31)与第二电耦合器(32)相互电耦合,所述水箱(1)与底座(2)相互拆卸,第一电耦合器(31)与第二电耦合器(32)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暖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小孔(12)靠近容水腔(1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暖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小孔(12)开设在出雾管(10)上,过水小孔(12)为若干个、它们周向分布在的出雾管(10)的周围,过水小孔(12)的孔径小于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暖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管(10)通过隔热材料制成,或者,出雾管(10)与容水腔(11)之间设有隔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暖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01)的水平高度低于容水腔(11)的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暖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01)的底部沿水箱(1)的下底部向下凸出,底座(2)上设有用于容纳加热腔(101)的电器腔(21),第二电耦合器(32)位于电器腔(21)的内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暖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管(10)内设有浮子(41),所述水箱(1)上设有用于检测浮子(41)是否已经下降到加热腔(101)内的检测机构(42);或者底座(2)上设有用于检测浮子(41)是否已经下降到加热腔(101)内的检测机构(42),所述检测机构(42)安装在电器腔(21)的侧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暖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42)所在水平高度与加热腔(101)的顶部位置所在水平高度相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暖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42)为光感应器,加热腔(101)为透光材质制成,浮子(41)为非透光材质或反光材质制成;或者,检测机构(42)为霍尔传感器或磁控开关,浮子内设有耐高温磁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暖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雾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加热腔(101)底部和/或侧部的加热器(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暖雾加湿器,包括水箱和底座,水箱可拆卸连接在底座的上方,所述水箱设有出雾管和容水腔,所述出雾管竖向设置在水箱上,其顶部敞开、底部向下延伸至水箱下方并形成加热腔,加热腔上设有用于把水加热以气雾化的暖雾加热组件,暖雾加热组件与第一电耦合器电性连接,所述水箱设有用于连通出雾管和容水腔的过水小孔,容水腔的水通过过水小孔流入出雾管、加热腔。本技术在水箱设置过水小孔,出雾管底部设置加热腔,水箱设置的容水腔内的水通过过水小孔流入出雾管、加热腔,暖雾加热组件为加热腔加热产生暖雾,该雾化方式令暖雾呈气雾状,不再呈水雾状。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锐慕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