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空调器,例如涉及一种导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空调器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通过室内机向室内输送暖风或冷风,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空调器室内机通常设置有导风板,通过调整导风板的倾斜角度,能够调整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然而,在空调处于制冷工况时,导风板,尤其是导风板的端部,较易产生凝露,积累的凝露会形成水滴,水滴滴落在室内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能够减少导风板处产生的凝露,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包括:板体,设置有导风面;和,一个或多个均流件,设置于所述导风面;每个所述均流件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均流通道,所述均流通道能够允许风流通过,且所述均流通道能够将风流从所述导风面的进风侧导引至所述导风面的出风侧。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面的进风侧用于与空调器室内机连接,以受驱带动所述板体转动;所述均流件设置于所述导风面的进风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流件包括:多个侧板,竖向设置于所述导风面;和,端板,能够连接多个侧板的上端面;其中,相邻两个侧板和所述端板能够围合限定出所述均流通道。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的上端面包括:直线部,用于与所述端板连接;和,倾斜部,与所述直线部的一端连接,且在沿从所述导风面的进风侧至所述导风面的出风侧的方向,所述倾斜部的高度逐渐减小。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均流通道一一对应。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流件设置为多个,多个均流件均匀分布于所述导风面的进风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风面的进风侧的两端,且所述进风侧的两端分别设置的所述均流件的数量一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为弧形板体,所述导风面为所述弧形板体的内弧面;和/或,多个所述侧板互相平行。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导风板。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
1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包括板体和一个或多个均流件,一个或多个均流件设置于板体的导风面,每个均流件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均流通道,均流通道能够允许风流通过,且均流通道能够将风流从导风面的进风侧导引至导风面的出风侧。通过在板体的导风面设置均流通道,能够提高流经导风面的风流的均匀性,缓解由于冷热气流交汇产生的凝露,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5、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1.一种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上端面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为弧形板体,所述导风面为所述弧形板体的内弧面;和/或,在均流件包括多个侧板的情况下,多个所述侧板互相平行。
9.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