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制冷压缩机组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9004发布日期:2023-05-14 13:4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冷却装置、制冷压缩机组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制冷,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制冷压缩机组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常规制冷压缩机组,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压缩机使用的油液进行冷却。通常,制冷机组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油冷却器,与油冷却器的出口连通的供油管路,油液从油冷却器的出口流出后经供油管路流回压缩机,以此实现油液的冷却。

2、但制冷压缩机组需要进行冷却的部分不仅仅只有油液,例如压缩机的吸气端在吸气过热度较高的情况下,电机绕组温度也可能过高,故也需要降低绕组温度,因此需要在制冷压缩机组上设置多个冷却装置,这将使得机组尺寸增加及装配成本提高,并且导致机组的密封面增加,造成冷媒泄露风险提高及维护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现有制冷压缩机组上设置多个冷却装置,这将使得机组尺寸增加及装配成本提高,并且导致机组的密封面增加,造成冷媒泄露风险提高及维护成本提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减小机组尺寸及装配成本,并减少机组的密封面,降低冷媒泄露风险及维护成本的冷却装置、制冷压缩机组及制冷设备。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装置,用于制冷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包括:

3、壳体;

4、油冷通道,设于壳体内,油冷通道的出口与压缩机的油液入口连通;

5、气冷通道,设于壳体内,气冷通道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冷媒入口连通;以及

6、冷却器,用于对油冷通道和/或气冷通道进行冷却。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油冷通道与气冷通道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具有油冷进口、油冷出口、冷媒进口及冷媒出口,油冷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油冷进口与油冷出口,气冷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冷媒进口与冷媒出口;

9、其中,油冷进口相较油冷出口更靠近与冷媒出口设置,且油冷出口相较油冷进口更靠近冷媒进口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具有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油冷进口与冷媒出口设于第一换热区,油冷出口与冷媒进口设于第二换热区;

11、冷却器能够对第一换热区与第二换热区独立地进行冷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内腔设有分隔件,分隔件用于对壳体的内腔进行分隔,以形成与第一换热区对应的第一内腔,和与第二换热区对应的第二内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器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第一冷却器用于对第一换热区的油冷通道和/或气冷通道进行冷却,第二冷却器用于对第二换热区的油冷通道和/或气冷通道进行冷却。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一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油冷出口的油液温度;冷却器用于响应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油液温度,以对第一换热区和/或第二换热区进行冷却,致油冷出口的油液温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或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和/或

15、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冷媒出口的冷媒温度;冷却器用于响应第二温度检测器冷媒温度,以对第一换热区和/或第二换热区进行冷却,致冷媒出口的冷媒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或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油冷通道在第一换热区呈螺旋状,和/或油冷通道在第二换热区呈螺旋状。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器在第一换热区至少部分伸入呈螺旋状的油冷通道形成的内孔中;和/或

18、冷却器在第二换热区至少部分伸入呈螺旋状的油冷通道形成的内孔中。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器包括喷淋器,喷淋器用于对油冷通道和/或气冷通道喷淋冷却介质。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油冷管,油冷管形成油冷通道,气冷通道通过壳体与油冷管之间界定形成。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底部还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与壳体的内腔连通。

2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冷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及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冷却装置。

23、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制冷压缩机组。

24、上述冷却装置、制冷压缩机组及制冷设备,在冷却器的作用下能够对油冷通道和气冷通道的同时冷却,实现了油冷功能,并且降低了压缩机的吸气端的温度,而降低了压缩机的绕组温度,因此,本申请的冷却装置集成了油冷及压缩机的吸气端降温的功能,使得制冷压缩机组结构紧凑,减小了机组尺寸和降低了装配成本,同时也减少了高压区密封面,降低了冷媒泄露风险,使得制冷压缩机组运行更加稳靠,并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装置(100),用于制冷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通道(20)与所述气冷通道(30)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油冷进口(11)、油冷出口(12)、冷媒进口(13)及冷媒出口(14),所述油冷通道(2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油冷进口(11)与所述油冷出口(12),所述气冷通道(3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媒进口(13)与所述冷媒出口(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换热区(aa)和第二换热区(bb),所述油冷进口(11)与所述冷媒出口(14)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区(aa),所述油冷出口(12)与所述冷媒进口(13)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区(b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内腔设有分隔件(50),所述分隔件(50)用于对所述壳体(10)的内腔进行分隔,以形成与所述第一换热区(aa)对应的第一内腔(15),和与所述第二换热区(bb)对应的第二内腔(1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40)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冷却器(40)和第二冷却器(40),所述第一冷却器(40)用于对所述第一换热区(aa)的所述油冷通道(20)和/或所述气冷通道(30)进行冷却,所述第二冷却器(40)用于对所述第二换热区(bb)的所述油冷通道(20)和/或所述气冷通道(30)进行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油冷出口(12)的油液温度;所述冷却器(40)用于响应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油液温度,以对所述第一换热区(aa)和/或第二换热区(bb)进行冷却,致所述油冷出口(12)的油液温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或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通道(20)在所述第一换热区(aa)呈螺旋状,和/或所述油冷通道(20)在所述第二换热区(bb)呈螺旋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40)在所述第一换热区(aa)至少部分伸入呈螺旋状的所述油冷通道(20)形成的内孔中;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40)包括喷淋器,所述喷淋器用于对所述油冷通道(20)和/或所述气冷通道(30)喷淋冷却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油冷管,所述油冷管形成所述油冷通道(20),所述气冷通道(30)通过所述壳体(10)与所述油冷管之间界定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还开设有出液口(17),所述出液口(17)与所述壳体(10)的内腔连通。

13.一种制冷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00)。

14.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压缩机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制冷压缩机组以及制冷设备,冷却装置,用于制冷压缩机组,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油冷通道,设于壳体内,油冷通道的出口与压缩机的油液入口连通;气冷通道,设于壳体内,气冷通道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冷媒入口连通;以及冷却器,用于对油冷通道和/或气冷通道进行冷却。本申请的冷却装置集成了油冷及压缩机的吸气端降温的功能,使得制冷压缩机组结构紧凑,减小了机组尺寸和降低了装配成本,同时也减少了高压区密封面,降低了冷媒泄露风险,使得制冷压缩机组运行更加稳靠,并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龙忠铿,练浩民,李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