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混风掺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5513发布日期:2023-06-28 10:5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热混风掺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风机组,尤其涉及一种冷热混风掺匀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西北高原地区的电力系统中的部分设备经常受到风沙的影响而造成损坏,为了对相应的设备进行保护往往会在其外部设置相对封闭的设备间,同时,为了避免设备工作过程中升温过高而停机,较多地会配置制冷设备以实现室内外冷热交换,这种制冷设备一般采用能够向设备间内引入新风的机组。

2、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的新风机组通过排风风机将热风排出并将新风直接引入,但由于负压的存在,往往会使得较多的沙尘被吸入设备间内,进而造成了设备的损坏;另外,也有现有技术采用与回风机配合的方式,使其将回风气流与新风气流相掺匀,但这种设计中的回风机进一步增大了整个机组的能耗,并且混合后的气流温度往往不均匀,温度波动较大,难以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包括:新风系统、回风系统、混风腔体、第一混风掺匀系统、第二混风掺匀系统和送风口,所述新风系统和所述回风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混风腔体的一端,所述混风腔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送风口,所述第一混风掺匀系统和所述第二混风掺匀系统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混风腔体内;

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风掺匀系统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压缩部、平衡部和扩散部,所述压缩部的内轮廓沿所述第一方向呈逐渐减小设置,所述扩散部的内轮廓沿所述第一方向呈逐渐增大设置。

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部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的倾斜度不同。

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平衡部的内轮廓沿所述第一方向呈保持不变设置。

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混风掺匀系统包括:至少一低阻掺匀器,所述低阻掺匀器至少具有两导风区,且两所述导风区用于引导气流沿两不同的方向移动并碰撞。

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低阻掺匀器包括:分隔结构和若干导流片,所述分隔结构内形成有至少两相邻的所述导风区,两相邻的所述导风区呈由内向外依次套设设置,每一所述导风区内均设置有若干所述导流片,且两相邻的所述导风区用于引导气流沿不同的螺旋方向移动。

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一新风收集单元,所述新风收集单元的输出端伸入所述混风腔体并靠近所述第一混风掺匀系统设置。

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收集单元包括:风机、喷嘴阀和喷嘴风管,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喷嘴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喷嘴风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混风腔体设置,所述喷嘴阀设置于所述喷嘴风管上。

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口和风阀,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混风腔体的一端上,所述风阀安装于所述回风口上。

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连接于所述新风系统的输入端,所述过滤系统用于对气流进行过滤。

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腔和过滤模块,所述过滤腔的一端与所述新风系统连通设置,所述过滤腔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进风口,所述过滤模块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

1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实现对具有温差的新风和回风气流进行较好地掺匀混合,通过相应的混风掺匀系统对气流进行多次的掺匀混合,从而确保由送风口送出的气流的温度均匀平衡,且可使得回风吸受负压自行吸入,而无需额外的动力来源,进一步地在节省了能源的同时,保障了风量充足;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相对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且寿命较长。



技术特征:

1.一种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系统、回风系统、混风腔体、第一混风掺匀系统、第二混风掺匀系统和送风口,所述新风系统和所述回风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混风腔体的一端,所述混风腔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送风口,所述第一混风掺匀系统和所述第二混风掺匀系统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混风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部的内轮廓沿所述第一方向呈保持不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部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壁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的倾斜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风掺匀系统包括:至少一低阻掺匀器,所述低阻掺匀器至少具有两导风区,且两所述导风区用于引导气流沿两不同的方向移动并碰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掺匀器包括:分隔结构和若干导流片,所述分隔结构内形成有至少两相邻的所述导风区,两相邻的所述导风区呈由内向外依次套设设置,每一所述导风区内均设置有若干所述导流片,且两相邻的所述导风区用于引导气流沿不同的螺旋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一新风收集单元,所述新风收集单元的输出端伸入所述混风腔体并靠近所述第一混风掺匀系统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收集单元包括:风机、喷嘴阀和喷嘴风管,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喷嘴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喷嘴风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混风腔体设置,所述喷嘴阀设置于所述喷嘴风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口和风阀,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混风腔体的一端上,所述风阀安装于所述回风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连接于所述新风系统的输入端,所述过滤系统用于对气流进行过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腔和过滤模块,所述过滤腔的一端与所述新风系统连通设置,所述过滤腔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进风口,所述过滤模块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混风掺匀装置,包括:新风系统、回风系统、混风腔体、第一混风掺匀系统、第二混风掺匀系统和送风口,新风系统和回风系统均设置于混风腔体的一端,混风腔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送风口,第一混风掺匀系统和第二混风掺匀系统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混风腔体内。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具有温差的新风和回风气流进行较好地掺匀混合,通过相应的混风掺匀系统对气流进行多次的掺匀混合,从而确保由送风口送出的气流的温度均匀平衡,且可使得回风吸受负压自行吸入,而无需额外的动力来源,进一步地在节省了能源的同时,保障了风量充足;本技术结构整体相对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且寿命较长。

技术研发人员:吴彩霞,郭世权,丁宇峰,马继辉,朱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震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