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85912发布日期:2023-06-17 09:5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热量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加热导热油炉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节能,低压并能提供高温热能的特种工业炉,以导热油为热载体,通过热油泵使热载体循环,将热量传递给用热设备,电加热导热油系统由防爆电加热器、有机热载体炉、换热器、现场防爆操作箱、热油泵、膨胀槽等组合成一个撬块,用户只仅需接入电源、介质的进出口管道及一些电气接口即可使用,而在加热过后,冷却的过程中热量会产生丢失,为了应对电加热炉重复以及反复使用,同时也避免热量的流失,为了使得热量得以进行收集并进行重复使用,人们设计出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9524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文件对比仪,包括电加热炉、油池、淬火槽和水箱;所述电加热炉炉体的保温层内设置有第一盘管,所述油池内设置有第二盘管;所述第一盘管、第二盘管、水箱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水循环回路,水箱与第一盘管之间连接有水循环泵;所述油池与淬火槽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形成油循环回路,油循环回路内设置有油循环泵,该实用新型利用继续运行的电加热炉的炉温使淬火槽内的温度不会冷却,利用了夜间电加热炉的热量,避免能量的浪费,更加节能环保;此外,在次日生产时除去了对淬火油进行预热的步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但是,现有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在对热量进行收集的过程中,通过单一外壳的包裹会影响热量的储存能力,装置外部的温度会带走并影响热量的储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通过第二传输管道抽取洗液的介质并使其传输至第二储存腔前会先传输至第一储存腔内部,介质会包裹于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外部,避免第二储存腔内的热量会主动接触外部容易造成热量产生流失,另一方面,将抽取的吸热介质储存于第一储存腔内部对第二主热量储存框进行包裹时,由第一导热板吸热并由第二导热板传输至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内壁,包裹避免热量流失,同时通过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的导热可在包裹的同时对第二储存腔内的介质进行加热,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装置底盘,所述装置底盘的上端设置有电加热炉环,所述电加热炉环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主热量储存框;

3、还包括第二主热量储存框,其设置于第一主热量储存框内部的下端,所述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所述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储存腔,所述第一主热量储存框内部的上端设置有上真空包裹框,所述第一主热量储存框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传输管道,所述第一主热量储存框外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传输管道,且第二传输管道和第一传输管道的外部均与第一主热量储存框和电加热炉环之间密封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二主热量储存框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导热板和第一导热板的一侧均与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粘连固定,所述第一传输管道与第二传输管道之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五传输管道。

5、优选的,所述第一主热量储存框的一端设置有副热量储存框,所述副热量储存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储存腔,所述第三储存腔与第一储存腔之间通过第三传输管道密封连接,所述第三储存腔与第二储存腔之间通过第四传输管道密封连接,所述副热量储存框与第一主热量储存框之间设置有一对连接条,两个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热量储存框和副热量储存框粘连固定。

6、优选的,所述第二储存腔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介质温度传感器,所述介质温度传感器的一侧与第二主热量储存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二储存腔内部的中间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板,所述搅拌板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外部与搅拌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炉环的外部横向设置有三个固定连接环,所述固定连接环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主热量储存框和装置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管道、第二传输管道、第三传输管道、第四传输管道和第五传输管道的一端均设置有抽液泵。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外部设置有第一主热量储存框,第一主热量储存框内部的上端设置有上真空包裹框,装置在收集热量的过程中,由第二传输管道抽取洗液的介质并使其传输至第二储存腔前会先传输至第一储存腔内部,介质会包裹于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外部,避免第二储存腔内的热量会主动接触外部容易造成热量产生流失,另一方面,将抽取的吸热介质储存于第一储存腔内部对第二主热量储存框进行包裹时,由第一导热板吸热并由第二导热板传输至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内壁,包裹避免热量流失,同时通过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的导热可在包裹的同时对第二储存腔内的介质进行加热。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主热量储存框的一端设置有副热量储存框,第二储存腔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介质温度传感器,在实际使用装置并对热量进行收集的过程中,由介质温度传感器主动检测第二储存腔内介质的温度,当温度高于所设定数值后,通过第三传输管道和第四传输管道对热量进行转存,使得热量继续储存至副热量储存框内部,使得热量得以全面的进行吸收并便于后续的再利用,避免热量的流失,避免资源的浪费。

12、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储存腔,第二储存腔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外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板,热量分别通过第五传输管道和第四传输管道分别传输送至第二储存腔内部时可由传动轴的转动带动搅拌板进行转动,搅拌板的转动可搅动第二储存腔内介质的热量,使得热量得以均匀分布,便于介质温度传感器对内部介质温度进行检测,提高温度检测过程中的精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装置底盘(1),所述装置底盘(1)的上端设置有电加热炉环(2),所述电加热炉环(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主热量储存框(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热量储存框(1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热板(17),所述第二主热量储存框(13)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导热板(18),所述第二导热板(18)和第一导热板(17)的一侧均与第二主热量储存框(13)粘连固定,所述第一传输管道(7)与第二传输管道(8)之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五传输管道(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热量储存框(3)的一端设置有副热量储存框(4),所述副热量储存框(4)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储存腔(21),所述第三储存腔(21)与第一储存腔(14)之间通过第三传输管道(9)密封连接,所述第三储存腔(21)与第二储存腔(15)之间通过第四传输管道(10)密封连接,所述副热量储存框(4)与第一主热量储存框(3)之间设置有一对连接条(6),两个所述连接条(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热量储存框(3)和副热量储存框(4)粘连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存腔(15)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介质温度传感器(22),所述介质温度传感器(22)的一侧与第二主热量储存框(1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存腔(15)内部的中间设置有传动轴(19),所述传动轴(19)的外部环状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板(20),所述搅拌板(20)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轴(19),且传动轴(19)的外部与搅拌板(20)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炉环(2)的外部横向设置有三个固定连接环(5),所述固定连接环(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主热量储存框(3)和装置底盘(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管道(7)、第二传输管道(8)、第三传输管道(9)、第四传输管道(10)和第五传输管道(16)的一端均设置有抽液泵(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属于电加热热量利用领域。本技术的一种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装置底盘,所述装置底盘的上端设置有电加热炉环;所述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所述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储存腔,所述第一主热量储存框内部的上端设置有上真空包裹框。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电加热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在对热量进行收集的过程中,外部的温度会带走并影响热量的储存,由第二传输管道抽取洗液的介质并使其传输至第二储存腔前会先传输至第一储存腔内部,介质会包裹于第二主热量储存框的外部,避免第二储存腔内的热量会主动接触外部容易造成热量产生流失。

技术研发人员:扶香荣,葛红兵,丁春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力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