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组件及使用该新风组件的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8998发布日期:2023-06-03 14:4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新风组件及使用该新风组件的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风机,尤其涉及一种s3新风组件及使用该新风组件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1、现有空调在密闭空间进行换热,不断循环室内空气容易造成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导致人们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感不佳,对此,为了改善空调使用过程中的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的空调增加了换新风装置,换新风能引入室外新鲜富氧空气,并进行空气过滤、净化送入室内。

2、然而由于换新风装置的使用原理是通过新风电机高速运转来带动风叶转动,在此过程中新风电机运行过程带来的噪音同样会降低人们的舒适感,特别是处于空调对应的睡眠模式或者是静音模式下,新风电机带来的噪音的存在会格外明显。

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降低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可以采用例如公告号为cn211975524u公开的低噪音轴流风机,采用吸音棉配合整流罩来降低运行噪音,如此结构下虽然可以达到降噪目的,但是却也存在整体结构的部件增多,且装配工序繁琐的问题,对于集成在空调中的新风电机来说,部件的增多无疑会增大空调的整体体积和重量。除上述降噪方式以外,现有技术中还有的新风电机整体式地增大转动结构中轴承、转轴等相关零件的尺寸,直接提高零件的负载强度,从而降低风叶晃动带来的振动噪音。以上两种情况虽然可以降低风机运行噪音的问题,但是同时带来造成风机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这与市场追求的轻量化的空调室内机的方向是相反的。

4、因此,对于应用在空调室内机中的换新风装置还需要同时兼顾考虑到降低运行噪音和有效控制整体结构的体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组件,以解决同时兼顾降低运行噪音和有效控制整体结构的体积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同时兼顾空调中的风机降低运行噪音和有效控制整体结构的体积的技术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组件是这样实现的:

4、一种新风组件,包括:风叶、与所述风叶相连的用于驱动风叶转动的电机组件,以及用于支承电机组件的壳体;其中

5、所述电机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外转子组、内定子组和转轴;

6、所述壳体具有适于与转轴配接的支撑柱;该支撑柱内部成形为用于与转轴转动配合的安装腔;以及

7、所述安装腔中间隔设置有分别与转轴配合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且所述上轴承位于下轴承与风叶之间;

8、所述风叶的质心位于上轴承在转轴中心线上形成的支点与下轴承在转轴中心线上形成的支点之间,且风叶的质心与上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风叶的质心与下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风叶的质心位于上轴承在转轴中心线上形成的支点处。

9、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设所述上轴承的支点与下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为l,风叶的质心上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为n,风叶的外圆面的直径为d,上轴承的外径为d;则:

10、l/(l-n)=k*d/d;其中

11、k为常数,且k为7.5~13。

12、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叶的外圆面的直径与转轴的直径的比值不小于30。

13、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中成形有用于装配上轴承的上轴承室和用于装配下轴承的下轴承室;

14、所述下轴承室位于上轴承室背向风叶的一侧。

15、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的外壁面成形有用于安装内定子组的定位圆面和位于定位圆面的轴向一端的限位台阶;以及

16、所述上轴承室位于定位圆面对应的安装腔中。

17、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轴承室的深度小于下轴承室的深度。

18、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轴承室的开口位于支撑柱朝向风叶的端面上;

19、所述上轴承室的开口的内边沿成形有第一倒圆角;以及

20、所述下轴承室的开口位于支撑柱背向风叶的端面上;

21、所述下轴承室的开口的内边沿成形有第二倒圆角。

22、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倒圆角的角度大于第一倒圆角的角度。

23、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中还嵌设有一用于抵接下轴承朝向上轴承的轴端的弹簧;以及

24、所述安装腔内还成形有用于与弹簧背向下轴承的端部抵接的台阶面。

25、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的预紧力f=(0.5/100~1/100)*cr;其中

26、cr为下轴承径向基本额定动载荷。

27、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同时贯穿上轴承和下轴承;以及

28、所述转轴伸出在下轴承背向上轴承一侧的部位上卡嵌有一弹性挡圈,且所述弹性挡圈适于与下轴承背向上轴承的轴端相抵接。

29、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是这样实现的:

30、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所述风机。

3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组件及使用该新风组件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计的风叶的质心位于上轴承在转轴中心线上形成的支点与下轴承在转轴中心线上形成的支点之间,且风叶的质心与上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风叶的质心与下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使得上轴承与下轴承之间的间距可以缩小,从而满足新风组件运转更平稳、转动结构的轴向尺寸更紧凑的使用需求,从而降低整体的新风组件的厚度尺寸,降低新风组件的生产加工成本,同时利于实现新风组件的轻量化。

32、此外,通过设计的风叶的外圆面的直径与转轴的直径的比值不小于30,在风叶外径不变的情况下,该比值越大,则转轴直径越小,则对应采用的内定子组和转子组的结构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小。如此带来的好处一是降低整体风机的生产成本,二是使得风叶的外圆面与电机机壳之间的间隙会变大,从而使得进风量变大。同时,在转轴直径缩小的前提下,如果不缩小内定子组和转子组尺寸的设计,那么就可以在支撑柱的安装腔中安装尺寸更大的轴承,从而提高轴承对于转轴的承载能力,进而可以降低生产时轴承的易损伤导致的运转的轴承声,及长期使用运转产生的轴承声,达到降噪的效果。故而对于本实施例的风机来说,整体的降噪不需要额外的用于辅助降噪的部件,而仅仅是通过对风机本身运行所需的基部部件的参数进行修改来实现,故而不会增加装配难度,也不会增加部件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兼顾降低运行噪音和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这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叶、与所述风叶相连的用于驱动风叶转动的电机组件,以及用于支承电机组件的壳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设所述上轴承的支点与下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为l,风叶的质心上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为n,风叶的外圆面的直径为d,上轴承的外径为d;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的外圆面的直径与转轴的直径的比值不小于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中成形有用于装配上轴承的上轴承室和用于装配下轴承的下轴承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外壁面成形有用于安装内定子组的定位圆面和位于定位圆面的轴向一端的限位台阶;以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室的深度小于下轴承室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室的开口位于支撑柱朝向风叶的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倒圆角的角度大于第一倒圆角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中还嵌设有一用于抵接下轴承朝向上轴承的轴端的弹簧;以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预紧力f=(0.5/100~1/100)*cr;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同时贯穿上轴承和下轴承;以及

12.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组件及使用该新风组件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风叶、与风叶相连的用于驱动风叶转动的电机组件,以及用于支承电机组件的壳体;其中电机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外转子组、内定子组和转轴;壳体具有适于与转轴配接的支撑柱;该支撑柱内部成形为用于与转轴转动配合的安装腔;以及安装腔中间隔设置有分别与转轴配合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且上轴承位于下轴承与风叶之间;风叶的质心位于上轴承在转轴中心线上形成的支点与下轴承在转轴中心线上形成的支点之间,且风叶的质心与上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风叶的质心与下轴承的支点之间的距离;或者风叶的质心位于上轴承在转轴中心线上形成的支点处。本技术可以同时兼顾降低运行噪音和有效控制整体结构的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支晓英,孙志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