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9006发布日期:2023-05-19 21:2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供热,具体地,涉及一种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1、供热系统分为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其中,热网包括换热器、一次侧管路、以及二次侧管路,热源通过一次侧管路和换热器连接,换热器通过二次侧管路连接热用户。在一次侧管路中的水为一次供回水,在二次侧管路中的水为二次供回水,一次供回水与二次供回水不接触,各自是独立的循环系统,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换热器工作的条件是一次回水的温度高于二次供水的温度,一般需要高出5-7℃。如此高的温度热水没有进行再利用,直接通过管路返回热源电厂,造成了浪费和损失,增加输送费用,输送的过程中还有热量损失,浪费能源,供热成本增加,热水热量的利用率低,相应的供热面积也在减小。

2、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热量利用率,通常在一次回水的管路上设置热泵,利用一次回水的温度进行再次供热,以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但是在热泵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热泵不能启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供热系统,所述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管路、二次侧管路、换热器、热泵、控制器、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热泵的热源侧的进水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热泵的热源侧的出水端,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3、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热泵用于,将所述一次侧管路中水的热能传输给所述二次侧管路中的水;

4、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进入所述热泵中的水的第一温度值,并传输给所述控制器;

5、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调整所述水泵的阀门,以调节进入所述热泵的水的温度。

6、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路上还设置有近所述热泵的热源侧的进水端的第一流量检测模块;

7、所述第一流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进入所述热泵中的水的第一流量值,并传输给所述控制器;

8、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流量值调整所述水泵的阀门,以调节进入所述热泵的水的流量。

9、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路上还设置有近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的第二流量检测模块;

10、所述第二流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进入所述第一支路的水的第二流量值,并传输给所述控制器;

11、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流量值调整所述水泵的阀门,以调节进入所述热泵的水的流量。

12、可选地,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近所述热泵的热源侧的出水端的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支路上还设置有近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的第三温度检测模块,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流量检测模块,在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上,所述第三流量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分设在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的两侧;

13、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从所述热泵中流出的水的第二温度值,并传输给所述控制器;

14、所述第三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从所述换热器中流出的水的第三温度值,并传输给所述控制器;

15、所述第三流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流回热源的水的第三流量值,并传输给所述控制器;

16、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第三温度值、以及第三流量值,调整所述水泵的阀门,以调节进入所述热泵的水的流量。

17、可选地,所述第三支路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水泵和所述第一支路之间。

18、可选地,所述第三支路还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水泵和所述第一支路之间。

19、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支路的近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二支路的近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三阀门,在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上,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

20、可选地,所述第三支路还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设置于所述水泵与所述第二支路之间。

21、可选地,所述热泵为电压缩式热泵。

22、可选地,所述二次侧管路的供水管路和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和所述热泵的使用侧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与所述热泵的使用侧的出水端连接;

23、所述热泵用于,对所述二次侧管路中的水进行再加热。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三支路上设置有水泵,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进入热泵中的水的第一温度值调整水泵的阀门,以调节进入热泵的水的温度,使得进入热泵的水的温度是在热泵的启动范围之内,以保证热泵的正常运行,进而保证热量的利用率。

2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管路、二次侧管路、换热器、热泵、控制器、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热泵的热源侧的进水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热泵的热源侧的出水端,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上还设置有近所述热泵的热源侧的进水端的第一流量检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上还设置有近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的第二流量检测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近所述热泵的热源侧的出水端的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支路上还设置有近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的第三温度检测模块,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流量检测模块,在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上,所述第三流量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分设在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路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水泵和所述第一支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路还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水泵和所述第一支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路的近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二支路的近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三阀门,在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上,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路还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设置于所述水泵与所述第二支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为电压缩式热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侧管路的供水管路和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和所述热泵的使用侧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与所述热泵的使用侧的出水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供热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管路、二次侧管路、换热器、热泵、控制器、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第三支路上设置有水泵;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热泵的热源侧的进水端,第二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路,第二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热泵的热源侧的出水端,第三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支路连接;换热器和热泵用于,将一次侧管路中水的热能传输给二次侧管路中的水;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进入热泵中的水的第一温度值,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值调整水泵的阀门,以调节进入热泵的水的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强,郑树维,胡政,魏桂清,王晓明,杨敏,蒋军成,张震,赵晓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能源集团山西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